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莉

作品数:15 被引量:171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梗死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急性
  • 3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蛋白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症状
  • 2篇神经功能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症
  • 2篇首发症状
  • 2篇注射液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机构

  • 15篇沈阳市第一人...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辽宁中医学院...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肛肠医...
  • 1篇沈阳市第十人...

作者

  • 15篇任莉
  • 8篇隋轶
  • 7篇徐冰
  • 6篇姜扬
  • 2篇张尧
  • 1篇卞威
  • 1篇刘荣辉
  • 1篇白颖
  • 1篇刘婷
  • 1篇董春瑶
  • 1篇孙晓红
  • 1篇李晓秋
  • 1篇肖莹
  • 1篇马小琦
  • 1篇张鑫
  • 1篇郭莎莎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沈阳医学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2
  • 2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CR3特异性拮抗剂GW766994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特异性CCR3拮抗剂GW766994是否通过拮抗趋化因子CCL11的作用影响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变化。方法在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物中应用Western blot、ELISA和体视学细胞计数等方法,分别测定CDK5、GSK3β、磷酸化tau蛋白和可溶性Aβ的水平以及树突交叉和成熟树突脊的数量。结果 CCL11的受体CCR3由海马神经元表达,用CCL11处理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物(体外14 d,14 DIV),导致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 5)和糖原合酶激酶-3β(GSK 3β)的激活,并与多个位点的tau蛋白磷酸化升高有关。CCL11培养也诱导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培养物中Aβ的产生和树突棘的缺失。所有这些作用都被CCR3特异性拮抗剂GW766994所阻断。结论体外海马神经元中一系列AD的病理变化均可由CCL11处理诱导,并能被CCR3特异性拮抗剂GW766994所阻断。GW766994作为一种特异性CCR3拮抗剂,显著逆转了上述过程,为AD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靶点。
隋轶徐冰任莉董春瑶张尧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趋化因子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
miR-137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主要病理机制包括细胞外沉积β淀粉样斑(Aβ)、神经元内过磷酸化tau蛋白引起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内Ca^(2+)稳态失调等。近年研究发现,miR-137可能参与包括AD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过程。目前认为,miR-137可能通过调控其下游分子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和其靶基因CACNA1C、CHD12延缓Aβ沉积、调节神经元内Ca^(2+)稳态、参与神经元衰老过程等参与AD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姜扬姜扬徐冰隋轶任莉孙晓红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微小RNA分子机制
MicroRNA-137-5p靶向USP30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2024年
目的 探索miR-137-5p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机制。方法 首先用qRT-PCR评估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血清中miR-137和USP30的表达。用D-半乳糖和氯化铝建立AD小鼠模型,用水迷宫试验检测小鼠的行为,确认AD小鼠模型的成功。用Aβ1-42寡聚体诱导的SH-SY5Y细胞建立AD细胞模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D模型中miR-137-5p和USP30的表达。双重荧光素酶试验用于验证miR-137-5p和USP30之间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 miR-137-5p的表达在AD患者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P<0.05),而USP30则明显增加(P<0.05)。miR-137-5p能改善AD细胞模型中的细胞凋亡,USP30的过表达部分废除了miR-137-5p对Aβ1-42-处理的SH-SY5Y细胞的影响,miR-137-5p通过靶向USP30改善AD小鼠的认知能力和Aβ的沉积。结论 miR-137-5p可以通过下调USP30来改善AD症状,miR-137-5p可能能成为治疗AD的一个靶点。
姜扬卞威刘婷隋轶任莉曹晓攀肖莹徐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AΒ1-42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应用于急性后循环缺血血管内治疗开通良好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应用于急性后循环缺血血管内治疗开通良好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脑部血流指标改善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全血还原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应用于急性后循环缺血血管内治疗开通良好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脑部血流指标。
张颖楠曹晓攀姜扬任莉隋轶徐冰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血液流变学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7年2月来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8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姜扬隋轶任莉曹晓攀徐冰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脑血栓阿司匹林肠溶片双嘧达莫片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被引量:2
2007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科的常见病,且为重症。近年来随着血管造影及介入技术的发展.其病因诊断更加明确,治疗更加及时。现将我们治疗的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报道如下:
任莉
关键词:癫痫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后多次尿激酶静脉溶栓1例报告
2002年
急性心肌梗死后反复胸痛、ST段抬高、多次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目前未见报道。本文就2000年2月至3月间,我院循环内科的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反复胸痛而三次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任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尿激酶溶栓治疗胸痛内科ST段抬高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安脑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安脑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7例急性脑卒中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除两组均按各自的脑卒中类型给予抗凝、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调节血压等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安脑丸治疗,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分别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显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安脑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任莉张立亮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神经功能康复艾司西酞普兰安脑丸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和对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VEGF和TNF-α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和TNF-α含量在发病3、7、14d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含量和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而TNF-α的峰值和梗死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相关。结论:组织的损伤、缺氧和VEGF的表达增加明显相关。TNF-α在发病后7d达峰值,并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与外周血白细胞无关。
任莉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急性脑梗死
东莨菪碱与前庭习服训练防治晕动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研究东莨菪碱与前庭习服训练防治晕动病(MS)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M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27例。参照组使用东莨菪碱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前庭习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症状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当天、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参照组总症状评分分别为(15.56±5.31)、(9.16±5.89)、(14.72±4.36)、(15.83±4.41)分,实验组分别为(16.41±10.03)、(4.27±3.11)、(4.13±2.63)、(3.76±2.85)分。参照组治疗当天总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当天、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治疗后1周及1个月总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1.11%低于参照组的2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MS,前庭习服训练与东莨菪碱相比具有更明显的防治效果,可使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事件。
张尧马小琦曹晓攀徐冰任莉隋轶
关键词:晕动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