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珠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回医烙灸疗法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家兔血流变、血脂及骨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研究回医烙灸疗法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家兔血流变、血脂及骨形态学的影响,从而探讨回医烙灸治疗SANF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回医烙灸组,每组8只。使用糖皮质激素复制SANFH模型,回医烙灸组烙灸家兔肾俞穴和髋关节局部,空白组和模型组均不予任何干预。干预4周后进行血流变(包括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及骨形态学的观测和比较。结果模型组家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TG、TC、空骨陷窝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回医烙灸组以上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回医烙灸疗法可以通过改善血液黏度、血脂,降低股骨头内空骨陷窝率,从而对早期SANFH产生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林瑞珠林瑞珠朱宁许建峰许建峰王月马奇
-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形态学家兔
- 基于筋膜学说的痛症中医疗法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前在临床活动中通过筋膜学理论治疗疼痛性疾病越来越常见,且往往都会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筋膜学说理论不断地完善,其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方法和种类越来越多。本文旨在于分析历年关于筋膜学与疼痛性疾病的文献,对筋膜学指导下治疗痛症的临床文献进行总结,凝练当前在运用筋膜学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着重点。
- 杨忠明马兰洁许建峰许建峰
- 关键词:筋膜学疼痛
- 回医烙灸对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软骨基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回医烙灸疗法对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回医烙灸组,每组10只。采用针刺间盘方法制备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回医烙灸组在造模4 w后,在腰椎局部行回医烙灸疗法,每周2次,每次20 min,干预6 w。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4组动物干预8 w后处死取材,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椎间盘蛋白多糖,II型胶原纤维、MMP-3、TIMP-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回医烙灸组蛋白多糖和II型胶原纤维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回医烙灸组间盘软骨组织MMP-3的阳性细胞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软骨组织TIMP-1的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回医烙灸疗法可以减少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软骨组织基质的降解,并可以调节软骨基质降解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延缓腰椎间盘的退变。
- 尤娜许建峰许建峰林瑞珠林瑞珠林瑞珠马玉宝牛子瞻
-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软骨细胞基质
- 内热针干预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大鼠抑制破骨及促进新骨形成被引量:10
- 2022年
- 背景:出于疾病治疗目的,临床上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导致该类患者群体患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增加。然而目前为止,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详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内热针疗法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效果良好,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晰。目的:探讨内热针疗法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组织中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在3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的SD大鼠中选择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20只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大肠杆菌内毒素的方法制备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组对SD大鼠双侧臀部进行1次/周的内热针治疗,20 min/次,设定温度为42℃;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均不采取任何处理。干预前后对大鼠进行一般状态和行为学检测实验(测定自主活动次数和抓力);干预4周后对大鼠双侧股骨头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头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计算空骨陷窝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股骨头组织中骨保护素、RANKL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的相关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 <0.01);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的相关行为学评分升高(P <0.05);(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股骨头组织形态学明显恶化且空骨陷窝率升高(P <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股骨头组织形态学明显改善且空骨陷窝率降低(P <0.05);(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股骨头组织中的RANKL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骨保护素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
- 田心保许建峰许建峰赖喆蓥李小龙刘小丽林瑞珠林瑞珠
-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重塑骨保护素
- 烙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与Bcl-2、Caspase-3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回医烙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家兔模型细胞凋亡及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烙灸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各8只。糖皮质激素制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4 w后取股骨头行组织形态学观察,TUNEL、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Caspase-3。结果:烙灸能改善兔股骨组织形态学,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Bcl-2表达相对增加、caspase-3表达相对减少(P<0.05)。结论:烙灸能延缓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
- 朱宁许建峰许建峰马奇陈美华林瑞珠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BCL-2CASPASE-3
-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现状被引量:35
- 2011年
- 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较高,且治疗方法很多,笔者将近年来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探讨有关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临床路径及评价方法。
- 林瑞珠许建峰
-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康复
- 内热针干预膝骨性关节炎兔软骨下骨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骨桥蛋白的表达被引量:23
- 2021年
- 背景:内热针疗法是在温针灸疗法基础上,经过现代工艺改良升级的物理治疗方法,兼具针刺效应和热效应,在临床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但对其具体机作用制缺乏了解。目的:探讨内热针作用于兔膝骨性关节炎,对软骨下骨中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无特定病原体的新西兰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经典Hulth方法选取兔左后肢膝关节进行兔膝骨性关节炎造模。治疗组选取兔左后肢膝关节进行内热针疗法干预,每周1次,每次20 min;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干预4周进行实验兔左后膝关节取材,使用改良版Lequesne MG量表对各组实验兔干预前后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实验兔膝关节软骨下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组软骨下骨中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的蛋白及mRNA表达。动物实验方案通过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科研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064)。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兔的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P <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兔的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 <0.05),且干预前后差值更大(P<0.05);②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软骨下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明显降低(P<0.05),骨小梁弥散度明显升高(P <0.05);Ⅰ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软骨下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目明显升高(P <0.05),骨小梁弥散度明显降低(P <0.05);Ⅰ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的蛋白及其mRNA表
- 朱仕强许建峰许建峰陈耘东田心保张金晨林瑞珠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骨重塑
- 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四头肌功能水平及髋关节步态运动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观察中老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股四头肌功能水平及步行过程中髋关节的运动学特征。方法:选取18例KOA患者为KOA组,8例无KOA者为对照组,2组的年龄、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值)相匹配。2组受试者均进行等速肌力测试、无线表面肌电测试及步态测试,测试及比较2组股四头肌峰力矩(PT值)、股内侧肌(VM)、股外侧肌(VL)和股直肌(RF)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平均功率频率(MPF)及峰值髋内收、外展角度等和步行中髋关节的运动学特征,将股四头肌肌力与髋关节运动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OA组股四头肌等长和等速运动时PT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VL在60°/s等速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F在180°/s等速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步行时峰值髋关节内收及外展角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股四头肌肌力与髋关节运动学特征无相关。结论:KOA组较对照组股四头肌肌力显著降低,活动时神经支配效率显著下降,且步行过程中峰值髋内收、外展角度显著减少,股四头肌肌力与步行中髋关节运动学特征无关。
- 马淑敏高谦徐峰谢娜林瑞珠
- 关键词:等速肌力表面肌电步态
- 电热针研发的思考
- 2023年
- 电热针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新型中医治疗手段,是传统温针灸的发展与创新。传统温针及电针刺激手段单一,而电热针治疗除基本的针刺刺激外,还具有脉冲电流与温热的双重刺激。该疗法的研发灵感与临床上电针温针联合应用疗法关系密切,此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探讨临床上电针温针联合应用的合理性及其相关机制,从而阐明电热针的研发思路及其特点和治疗范围。
- 李国豪林瑞珠林瑞珠
- 关键词:电针电热针
- 内热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凋亡及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究内热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兔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20只,采用Hulth法制备兔KOA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0只,治疗组进行4周的内热针治疗。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改良Lequesen MG量表对实验兔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实验兔膝关节软骨下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成骨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软骨下骨中死亡因子(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Fas)和Fas配体(fas ligand,FasL)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实验兔的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热针能显著降低行为学评分(P<0.05)及改善实验兔膝关节软骨下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下调实验兔膝关节软骨下骨中Fas和FasL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5),且能显著抑制实验兔膝骨关节软骨下骨中成骨细胞的凋亡。结论:内热针疗法能显著改善KOA实验兔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抑制KOA中软骨下骨成骨细胞的凋亡,这可能与其抑制Fas和FasL的表达密切相关。
- 陈耘东田心保张金晨赖喆蓥李小龙田富宝林瑞珠林瑞珠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F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