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得梅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楚雄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史诗
  • 2篇梅葛
  • 1篇彝族
  • 1篇彝族毕摩
  • 1篇彝族史诗
  • 1篇自然审美
  • 1篇和歌
  • 1篇《梅葛》
  • 1篇毕摩
  • 1篇创世
  • 1篇创世史诗

机构

  • 2篇楚雄师范学院

作者

  • 2篇李得梅
  • 1篇陈永香
  • 1篇马红惠

传媒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简谈彝族毕摩和歌手对史诗的“演述”——以梅葛、查姆为中心被引量:8
2012年
彝族史诗的演述在祭祖丧葬等祭祀仪式上由毕摩吟诵,在节庆婚礼等礼俗场域由歌手演唱,毕摩和歌手演唱的音乐调式和氛围都因为仪式语境的不同而有区别。毕摩对史诗的创编是极其有限的,受制于仪式的程序和内容,以娱神和祖先为主;歌手则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歌手的演唱往往是群体性的合唱或对唱,娱乐为主。
陈永香马红惠李得梅
关键词:彝族史诗毕摩
物我共生:自然审美逻辑下的创世史诗《梅葛》
2025年
彝族创世史诗《梅葛》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社会图景,其中蕴含着质朴的自然审美意识和深厚的生态哲理。以彝族创世史诗《梅葛》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自然审美逻辑理论框架,系统阐释了史诗文本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审美价值和教育启示。在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理论逻辑下,发现《梅葛》通过“天地开辟―万物起源―人类诞生”的叙事结构,构建起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原生性审美体系。史诗中的动植物意象、地理空间符号与自然审美生命系统形成“三位一体”的象征网络,既承载着彝族先民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又体现着将物质需求升华为精神审美的思维特征。研究揭示出史诗叙事中“物我共生”的生态伦理观,其通过仪式展演和口传实践形成的文化记忆机制,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认知范式。这种植根于生存实践的审美认知逻辑,不仅拓展了民族文学研究的理论维度,更展现出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再生性价值。
李联廉金娜李得梅
关键词:《梅葛》自然审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