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切除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脑胶质瘤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冷冻切除联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冷冻切除联合5-FU治疗位于大脑半球不同部位的脑胶质瘤26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1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6例,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肿瘤直径3.5~7.0 cm,平均约4.5 cm。-180℃冷冻肿瘤,持续时间为90 s,5 min后经静脉快速滴注5-FU(18mg/kg);再在显微镜下常规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继续行5-FU(18 mg/kg)化疗10 d。结果肿瘤全切22例,次全切4例。21例有临床症状患者,术后症状2周内得以缓解或消失。对26例患者随访6~20个月,无1例死亡,MRI复查未见明显肿瘤复发。结论冷冻切除联合化疗对于脑胶质瘤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该疗法作为胶质瘤又一治疗模式,其设备、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及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王辉 周章明 胡均涛 曹刚 付锐 魏国耀 黄宽明 秦军 张力关键词:冷冻切除 化疗 胶质瘤 5-氟尿嘧啶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基因表达情况及其对C6胶质瘤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2013年 目的 探讨转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基因表达情况及其功能。方法 实验分三组,即转染TRAIL基因组、转染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用脂质体法将TRAIL转入绿色荧光蛋白(GFP)-BMSC中,反转录PCR法检测BMSC的TRAIL mRNA水平,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TRAIL蛋白的表达;将携带有TRAIL的GFP-BMSC同大鼠C6胶质瘤细胞共培养,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旁观者效应,Hochest-PI双染色法观察TRAIL转染的BMSC对C6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转染TRAIL 24、48 h的GFP-BMSC细胞质和细胞膜有TRAIL蛋白的表达,24 h比48 h荧光强,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组细胞未见表达。反转录PCR、Western blot显示转染TRAIL基因组细胞TRAIL mRNA及蛋白高表达,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组未见表达。转染TRAIL的GFP-BMSC明显抑制C6细胞存活,抑制率为(62.7±0.1)%,高于空载体组的(16.7±0.1)%(P<0.05),同时转染TRAIL基因的BMSC可促进C6细胞的凋亡。结论 转染TRAIL的BMSC能够稳定表达目的基因,且能促进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汤祥军 张力 王晓勋 黄宽明 鲁军体 曹刚 张相华 涂汉军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凋亡 颅脑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颅脑引流管,包括一根20~25cm长的引流管,在引流管的一端设有一个卡扣接头,引流管上距离卡扣接头3cm~5cm处设有一个三通阀门;引流管的中部设有弹性气囊;在卡口接头的外面设有防尘盖。本实用新型利用卡... 鲁军体 程龙海 黄艳 周妍卉 汤祥军 张相华 曹刚 邓爱平 黄晓东 田晓娇文献传递 改良翼点入路显微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7年4月应用改良翼点人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获Simpson Ⅰ级切除11例,Ⅱ级切除14例,Ⅲ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恢复23例,1例视力无改变,术后视力下降2例经治疗后改善。7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经对症治疗约10d后好转。无1例死亡。随访6个月~5年,肿瘤无复发。结论改良翼点入路可对中颅窝、前颅窝、鞍区及鞍旁病变进行良好暴露,能处理各种类型的鞍结节脑膜瘤,提高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宽明 付锐 曹刚 马廉亭关键词:鞍结节 脑膜瘤 GFP-BMSC-TRAIL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转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实验分3组:实验组转染TRAIL基因至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BMSCs,空载体组转染空载体脂质体,对照组即空白对照的BMSCs。采用脂质体法将TRAIL转入GFP—BMSC中,RT-PCR法检测豫A/L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检测TRAIL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转染后BMSCs的增殖活性。结果免疫荧光显示.转染豫A儿后24h和48h在胞浆和胞膜可见到TRAIL蛋白的表达,24h比48h荧光明显增强,对照组及空载体组未见表达;RT.PCR、Western blotting显示实验组TRIAL高表达,对照组及空载体组未见高表达;MTT法证实转染后BMSCs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构建的BMSC—TRAIL载体能够稳定表达目的基因,BMSCs可做为生物载体。 汤祥军 鲁军体 张力 黄宽明 曹刚 罗杰 陈晓 涂汉军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儿童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治 被引量:13 2009年 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traumatic epidural hematomas of the posterior cranial fossa,TEDHPCF)占硬膜外血肿的2%~11%。儿童硬膜外血肿(EDH)大部分发生于幕上,而发生于后颅窝的EDH少见,但具有很高的死亡率,而EDH是儿童后颅窝血肿中最常见的类型。 周章明 王辉 曹刚 秦军 黄宽明 付锐 罗杰 涂汉军关键词: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 儿童 诊治 后颅窝血肿 死亡率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ET、NO和SOD的影响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ACH)患者开颅术后ET、NO含量和SOD活力的影响。方法:测定40例ACH患者手术前后ET、NO含量及SOD活力。结果:ACH患者术前ET及N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开颅手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A组给予依达拉奉后,ET及NO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而SOD活力较治疗前升高,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临床治疗剂量的依达拉奉可明显提高ACH患者体内SOD活力,降低ET及NO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曹刚 邓春艳 黄宽明 张力 涂汉军 周章明一种用于脑部手术的扩张牵开吸引器 一种用于脑部手术的扩张牵开吸引器,包括锥形的筒体,筒体的大径端上设有手柄,筒体小径端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内设有环形管,环形管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小孔,筒体的小径端上设有环形气囊,环形气囊用于包裹筒体的小径端,筒体... 程龙海 黄艳 罗杰 张力 魏国耀 邓爱平 罗丹 黄晓东 姚红 鲁军体 曹刚文献传递 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科收治的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患者200例,记录患者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后患者年龄、性别、GCS评分、置管后有无穿刺点处脑脊液漏、置管次数、置管时间、换药频率,计算颅内感染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后男性患者颅内感染率为8.9%,女性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年龄、GCS评分、置管后有无穿刺点处脑脊液漏、置管次数、留置时间、换药频率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并不少见,影响疗效,甚至危及生命,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张相华 张力 黄宽明 鲁军体 曹刚 方娟关键词:腰骶部 引流术 脑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破裂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 2020年 目的分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脑血管病中心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19日至2月28日十堰市太和医院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收治的2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总结疫情期间破裂动脉瘤患者院前转诊、入院检查及术前评估、手术策略、术后管理完整的管理经验,所有患者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管理,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及医护人员防护效果。结果 22例破裂动脉瘤患者中无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有2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出院时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17例,2分4例,4分1例,无致死病例;无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参与患者管理的医护人员无1人感染新冠肺炎。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完整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管理流程,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也能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为包括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内的危重脑血管病患者管理提供参考。 杨博文 黄晓东 邓爱平 胡胜利 曹刚 黄宽明 罗杰 张力关键词:破裂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围手术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