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超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正畸
  • 2篇切口
  • 2篇下颌
  • 2篇复位
  • 1篇钉固位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正畸治疗
  • 1篇正颌
  • 1篇正颌外科
  • 1篇入路
  • 1篇上入路
  • 1篇神经损伤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功能
  • 1篇矢状
  • 1篇矢状骨折
  • 1篇手术
  • 1篇前切口
  • 1篇前移位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玉超
  • 4篇江宏兵
  • 3篇程杰
  • 3篇郭松松
  • 3篇张平
  • 2篇杜一飞
  • 2篇袁华
  • 2篇万林忠
  • 1篇孙强
  • 1篇傅瑜
  • 1篇陈文静
  • 1篇周薇娜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十四次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切口复位缝合术治疗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评价小切口入路颞下颌关节盘复位缝合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48例(54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耳屏内小切口入路行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及缝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开口度、疼痛值、关节功能评价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平均开口度为(19.46±3.91)mm(12~26 mm),术后开口度为(32.57±5.21)mm(27~40 m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大张口疼痛平均为25(25,75)分,术后为25(0,50)分;术前进食疼痛平均为25(0,100)分,术后为0(0,25)分;术前关节功能自我评价为(56.86±22.56)分,术后自我评价为(81.50±11.71)分,术后3个月的开口度、疼痛VAS值及关节功能自我评价均比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影像学显示关节盘复位有效率达90.74%(49/54)。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复位缝合术可以有效复位前移的关节盘,显著改善开口度、缓解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
邢一鸣张平张平张玉超周薇娜江宏兵
关键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复位
“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矫治成人骨性牙颌面畸形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初步探讨'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矫治成人中重度骨性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中重度骨性牙颌面畸形的23例成年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对短期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截至目前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程序,治疗后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0.3个月),均获得较为满意的面部外形和咬合关系。整个治疗周期为9~16个月,平均13.2个月。结论 :'手术优先'正颌正畸作为新策略可以选用于矫治成年中重度骨性牙颌面畸形,缩短治疗周期,短期临床效果满意,长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郭松松张玉超杜一飞袁华万林忠陈文静孙强江宏兵程杰
关键词:正颌外科
微手术辅助正畸治疗牙槽骨开裂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4年
分析针对牙槽骨开裂患者,应用微手术辅助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22.06-2023.06于本院就诊的牙槽骨开裂患者20例,对其进行微手术治疗,术后应用CBCT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及高度比较差异不大(P>0.05);但术后6个月时,患者下前牙区唇侧牙槽骨高度大于术前(P<0.05)。结论 针对牙槽骨开裂患者,应用微手术辅助正畸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复原牙槽骨,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于洋汤雨婷张玉超
关键词:正畸生理功能
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同一治疗组手术的13例16侧髁突囊内骨折病例,采用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行骨折复位固定,术后评价复位效果、咬合关系、下颌运动功能、面神经损伤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复位效果优14侧,良和差各1侧;13例患者中有3例进行了颌间牵引,牵引时间为3~7 d;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咬合关系良好,开口度为(37.46±6.91)mm,前伸运动(6.34±1.21)mm,侧方运动向健侧(5.45±1.54)mm,向患侧(5.65±1.12)mm,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下颌运动及进食时无不适或轻微不适,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现抬眉困难5侧,其次是上睑下垂1侧。结论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可以有效复位骨折端和关节盘,术后3个月患者咬合关系良好,下颌运动功能正常,面神经损伤症状基本恢复。
傅瑜张平张玉超郭松松李盛程杰江宏兵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下颌运动面神经损伤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髁突矢状骨折钉固位中的应用
研究目的:髁突矢状骨折是髁突骨折的一种常见骨折类型,螺钉固位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目前已成为髁突矢状骨折固位最常用的固位形式,然而,螺钉长度选择,固位位置及方向是影响手术固位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回顾研究...
张平张玉超袁华程杰杜一飞李盛万林忠江宏兵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