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微钙化病灶活检的结果分析及其对护理宣教的意义
- 2020年
- 文章旨在分析乳腺微钙化病灶活检查出的乳腺癌病例的特征,探讨结果对护理宣教的指导意义。将84例乳腺微钙化灶患者分为乳腺癌组(观察组)及非乳腺癌组(对照组Ⅰ),计算乳腺癌所占的比例,比较两组的>48岁患者数、绝经人数的比例,比较两组中细分枝样、线状区段分布的钙化的病例比例,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Ⅱ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比例。结果显示:乳腺微钙化病灶检出乳腺癌的比例为19%。观察组与对照组Ⅰ中>48岁的患者的比例,绝经人数的比例,细分枝样、线状区段分布的钙化的病例比例,以及观察组与对照组Ⅱ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比例,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护理宣教中可告知患者乳腺微钙化灶活检查出乳腺癌的比例并不高,且此种类型的乳腺癌病例年龄多在48岁以下、非绝经期、非三阴性;推荐48岁以下的、钙化灶呈细分枝样及线状区段性分布的病例作活检可提高乳腺癌阳性检出率,对48岁以上或绝经期的患者可建议随诊复查。
- 许傅英施勇郑晶燕温涛王科朱益民
- 关键词:乳腺钙化活检护理宣教
- 乳腺癌根治术后十年复发伴瘢痕转移一例被引量:3
- 2018年
- 患者女,54岁。因右侧乳腺癌根治术后10年,胸壁瘢痕处新生肿块、结节3个月入院。10年前患者因右侧乳房肿块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乳腺癌,行乳腺癌经典根治术,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为浸润性乳腺小叶癌。术后半年患者刀口愈合处出现瘢痕增生,表现为表面光滑质硬的条状斑块,未予特殊重视。近3个月来,胸壁瘢痕处出现新生结节及肿块,生长迅速,并伴有破溃、糜烂及出血。
- 郑晶燕温涛王科毛世旺易丽施勇
- 关键词:右侧乳腺癌瘢痕增生组织病理诊断复发乳房肿块
- 腔镜辅助两切口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术后即刻背阔肌乳房重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采用两切口在腔镜辅助下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刻应用背阔肌进行乳房重建的可行性与美容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9月,对18例患者在腔镜辅助下进行乳腺癌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即刻应用背阔肌肌瓣进行缺损充填乳房重建,术后评价其重建效果。结果1S例患者手术成功,恢复良好,术后7例皮下积液,3例出现血清肿,2例出现部分乳头坏死、均经处理后愈合;形态良好,16例患者评价为优,非常满意,2例评价为良、较为满意。患者均获随访3~60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均无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结论在腔镜辅助下采用两切口进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侧背阔肌肌瓣即刻乳房重建,手术安全,技术可行,术后切口隐蔽,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的乳房形态与美容效果。
- 施勇温涛黄凯明王科郑晶燕
- 关键词: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切口
- 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治疗EGVB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GVB)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EGVB患者86例,实施EVL治疗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EVL联合组织胶治疗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指标、术后复发率、并发症等临床疗效指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围术期指标方面,观察组术中输血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比对照组81.4%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7 d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提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WBC较术前显著降低,血红蛋白、PLT水平较术前显著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再出血率2.3%比对照组14.0%比较显著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6%对照组14.0%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联合组织胶治疗EGVB患者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可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降低再出血率,且疗效安全。
- 王科叶淑芳庄永卫刘央央
- 关键词:内镜套扎术组织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在晚期乳腺癌治疗失败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在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晚期乳腺癌患者26例,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进行治疗,3周为1个疗程,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统计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26例患者总有效率(CR+PR)42.31%,临床获益率(CR+PR+CR)80.77%;CEA、uPA及TSGF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疲乏、消化道反应、皮疹及骨髓抑制,均未出现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入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月,1年生存率52.6%,Coxl回归分析显示TSGF、化疗疗效及ECOG是O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蒽环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疗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 王科
- 关键词:培美曲塞晚期转移性乳腺癌顺铂
- 淋巴结阴性≤1.0cm乳腺癌的激素受体、HER-2状态与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阴性≤1.0 cm乳腺癌的临床、激素受体与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状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67例腋窝淋巴结阴性≤1.0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法计算生存率,对各组的生存率进行log-rank检验,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P=0.001)、肿瘤直径大小(P=0.000)、组织学分级(P=0.02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P=0.019)、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P=0.023)、HER-2(P=0.383)、腋窝淋巴结转移(P=0.000)是影响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因素。但是对于肿块直径≤1.0 cm的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来说,5年OS为99.4%,将近100%;HER-2(P=0.001)是影响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因素。结论肿瘤直径≤1.0 cm的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良好,HER-2状态是影响≤1.0 cm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的预后因素。
- 施勇温涛黄凯明王科郑晶燕
-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单因素分析小肿瘤
- 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焦虑抑郁情况和消化道症状130例分析
- 2024年
- 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具有病情易反复、病情迁延难愈等特点.患者易出现心理、精神应激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导致胃肠道症状进一步加重.全面掌握患者睡眠功能障碍的情况,更有利于合理优化个体治疗方案.目的调查IBD患者睡眠功能障碍现状,并分析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及胃肠道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抽取2018-07/2020-11就诊于我院及金华市中医院的130例IBD患者纳入IBD组,另选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30例健康连续人群纳入健康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分析两组睡眠质量,对比IBD睡眠正常及睡眠障碍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改良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度评分(改良mayo评分系统)及简化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评分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及胃肠道症状的关系.结果IBD组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健康组高(P<0.05),IBD组PSQI量表总分>7分占比63.08%(82/130),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44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38例;睡眠障碍组PSQI、SAS、SDS评分比睡眠正常组高(P<0.05);UC组PSQI(8.16±1.05)分,与CD组(8.24±1.16)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障碍组中UC患者的改良mayo评分及CD患者的简化CDAI评分均比睡眠正常组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IBD患者PSQI评分与SAS、SDS、改良mayo评分、简化C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526、0.403、0.655、0.602,P<0.05).结论90%的IBD患者伴有睡眠功能障碍,且睡眠质量与其焦虑、抑郁状态及胃肠道症状息息相关,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还需兼顾心理治疗.
- 王科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焦虑抑郁胃肠道症状
- 一种具有监测功能锻炼球
- 一种具有监测功能锻炼球,包括具有弹力的球体、计数开关、显示屏、单片机、控制器和电池,所述球体内侧开有空腔,球体左右两端内侧分别设有连接管,连接管内侧设有螺纹,左右连接管之间设有支撑轴,球体内侧上下两端设有挤压部,上下挤压...
- 佘秋熳陈玉峰李静丹方珍黄凯明陈哿菲饶玲艳吴丹红王科施勇
- 文献传递
- 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乳房缺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乳腺癌病人术后的乳房缺损及术后乳房部分重建的可行性与临床美容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对20例女性乳腺癌病人行保乳根治术,术中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保乳术后的组织缺损及乳房部分重建,术后评价其临床美容效果。结果:20例病人手术成功,恢复良好,均无明显并发症;随访(25.0±6.2)(6~30)个月,保乳术后形态良好,肿瘤均未局部复发。结论: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组织瓣在乳腺癌病人保乳术后进行部分重建手术是可行的,手术安全,可获得良好的乳房形态。
- 施勇温涛黄凯明王科郑晶燕李校堃
- 关键词:保乳乳房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