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玉莹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中风
  • 2篇偏瘫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脑卒中
  • 2篇痉挛
  • 2篇痉挛状态
  • 2篇康复
  • 1篇低频重复经颅...
  • 1篇电针
  • 1篇血性
  • 1篇疫情
  • 1篇针灸
  • 1篇针灸结合
  • 1篇针疗
  • 1篇针疗法
  • 1篇中风偏瘫
  • 1篇三维步态分析
  • 1篇上肢
  • 1篇鼠脑

机构

  • 5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武警河南总队...

作者

  • 5篇姜玉莹
  • 2篇杨纯生
  • 1篇汤博
  • 1篇王霞
  • 1篇齐国豪
  • 1篇吴福建
  • 1篇王明明
  • 1篇赵全忠

传媒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头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神经元保护作用和对运动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头针治疗组、抑制剂组、头针治疗+抑制剂组,另设假手术组。干预治疗结束后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及运动功能;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尼氏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形态;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抑制剂组、模型组、头针治疗+抑制剂组和头针治疗组,神经功能损害及运动功能评分逐渐降低、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逐渐延长、脑梗死面积比例逐渐降低、尼氏小体数量逐渐增多、PI3K、AKt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神经元形态逐渐改善。结论头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增强其运动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汤博王霞吴福建姜玉莹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头针疗法PI3K/AKT通路
头针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rESW)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头针及患侧下肢rESW治疗,rESW冲击次数2000次,冲击频率8Hz,压力强度2Bar, 1次/周,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和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定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和下肢运动功能;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空间参数及关节角度,评估步态。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及患侧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幅、步速、支撑相、摆动相、髋屈最大角度、膝屈最大角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步幅、步速、屈髋最大角度、屈膝最大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支撑相、摆动相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头针联合rESW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并对卒中后偏瘫步态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姜玉莹邢红霞贾涵马康利高雪玲张会菊张海丹赵全忠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痉挛状态三维步态分析脑卒中
互联网+背景下康复治疗学专业线上教学探究
2022年
在“互联网+”背景下,医学类院校大多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面对疫情的突然冲击,教育教学扔需继续进行,“停课不停学”使线上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康复治疗学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对专业理论知识牢固掌握,并且对专业的康复治疗技术操作娴熟。面对线上教学无法实现面对面实践教学的缺点,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线上结合,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提高教学满意度,成为重中之重。
常保燕李柏林姜玉莹李金霞马康利赵全中张海丹杨纯生邢红霞
关键词:疫情线上教学康复治疗学
电针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观察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及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低频rTMS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患侧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thel日常生活指数(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均方根值(RM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联合低频rTMS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姜玉莹王俊敏王明明贾涵马康利杨纯生常保燕邢红霞
关键词:脑卒中经颅磁刺激电针痉挛状态
针灸结合康复医学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结合康复医学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医学治疗,对照组则只采用康复医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athel指数及Fugl-Meyer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医学治疗有助于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齐国豪姜玉莹
关键词:针灸康复医学中风偏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