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敏
- 作品数:37 被引量:104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槐白皮对辐射损伤小鼠丙二醛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研究槐白皮对辐射损伤小鼠丙二醛(MD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槐白皮0.2,0.4,0.8 g/kg剂量组、照射对照组。正常组外各组给予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给药10 d后测定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检测小鼠骨髓组织切片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槐白皮各剂量组MDA含量较正常组增高(P<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槐白皮各剂量组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P<0.01);槐白皮0.4 g/kg剂量组VEGF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两剂量组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槐白皮能清除辐射损伤小鼠体内氧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恢复。
- 陈向敏柳献云董海艳张婵李安乐
- 关键词:槐白皮丙二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槐白皮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调节及骨髓造血细胞的修复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槐白皮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免疫调节及骨髓造血细胞的修复作用。方法:取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槐白皮组、照射对照组和正常组。采用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IL-2水平及免疫细胞化学SABC染色法检测骨髓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IL-2水平检测槐白皮0.2 mg.mL-1、0.4 mg.mL-1、0.8 mg.mL-1浓度组与照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槐白皮浓度0.4 mg.mL-1组最强,槐白皮浓度的0.2 mg.mL-1为最弱。槐白皮各浓度组的VEGF表达水平与照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槐白皮浓度为0.4 mg.mL-1浓度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槐白皮可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辐射能力,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 张婵陈向敏董海艳李安乐
- 关键词:槐白皮免疫调节IL-2VEGF
- P53,Fas,Bcl-2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检出及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P5 3 ,Fas ,Bcl 2蛋白在尖锐湿疣 (CA)组织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标准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2 4例CA、46例宫颈癌和 2 8例正常宫颈组织P5 3 ,Fas ,Bcl 2蛋白 ,用PCR技术对各组织标本的HPV DNA进行检测和 6,11,16,18分型。结果 P5 3 ,Fas ,Bcl 2蛋白在CA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CA组和宫颈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综合分析 ,蛋白阳性率与HPV感染率密切相关 (P <0 .0 5 ) ,但CA组或宫颈癌组的蛋白阳性率与HPV 6/11型或 16/18型的检出与否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P5 3 ,Fas ,Bcl 2蛋白与尖锐湿疣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
- 夏克栋董海艳林巧爱陈韶陈向敏张丽芳胡芸董缪武
- 关键词:P53FAS尖锐湿疣HP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 HPV6b L1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为特异性诊断抗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 6b结构蛋白 (HPV6bL1)在昆虫细胞系统的表达及其作为特异性诊断抗原的可行性 ,为HP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作准备。方法 :采用HPV6bL1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 9昆虫细胞制备HPV6bL1,经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 ,Westernblot分析及电镜观察鉴定 ;用 1μg、5 μg和2 0 μg三种剂量免疫小鼠 ,以检测小鼠血清抗体反应 ;并用HPV6bL1作为诊断抗原检测HPV感染者 (尖锐湿疣及宫颈癌 )和健康对照者共 112例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 :HPV6bL1在昆虫细胞中得到表达 ,并可自行组装形成VLPs,且予 1μg剂量免疫小鼠就能产生阳性血清抗体反应 ,HPV6bL1VLPs特异性抗体对HPV6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8.6 %和 97.1%。结论 :HPV6bL1VLPs具较强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血清中检测到的HPV6bL1抗体对HPV6感染具较高的特异性 ,可进一步用于HP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及防治尖锐湿疣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
- 张丽芳吕杰强陈韶陈向敏蔡莲莲
-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病毒样颗粒尖锐湿疣
- HCMV-UL138 CTL表位肽重组酵母菌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应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载体,制备含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8 CTL表位肽的重组酵母菌并分析其免疫效应。方法:根据蛋白质数据库获得HCMV-UL138氨基酸序列,综合应用SYFPEITHI、NetCTL及HLA-Bind方法筛选富含CTL表位的UL138多肽,插入到乙肝表面抗原前S2(Pre S2)1-9区末端再与HBsAg序列连接,在不改变氨基酸密码的前提下,根据酵母偏爱密码子优化序列,进行全序列合成,克隆入pPIC3.5K酵母载体,构建pPIC3.5K/Pre S2-HBsAg-UL13815-27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Bgl I处理线性化后,电转化至GS115菌株中,构建Pre S2-HBsAg-UL13815-27重组酵母,阳性整合菌株经甲醇诱导后,通过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鉴定目的蛋白表达。鉴定的重组酵母菌经灭活后,全菌体皮下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法检测HBsAg特异性血清Ig G抗体;UL13815-27 CTL表位肽(VMLVLIVAILCYL)刺激免疫小鼠的脾细胞,通过检测IFN-γ表达分析诱导产生的CTL反应。结果:PCR、酶切和测序分析表明成功构建了pPIC3.5K/Pre S2-HBsAg-UL13815-27重组质粒。重组酵母经甲醇诱导后,酵母裂解液中可检测到HBsAg特异性抗体识别的、分子量约33 kD目的蛋白。表达Pre S2-HBsAg-UL13815-27灭活全菌体免疫小鼠后,可检测到HBsAg特异性抗体,免疫小鼠脾细胞经UL13815-27 CTL表位肽刺激,IFN-γ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重组酵母全菌体成功表达了Pre S2-HBsAg-UL13815-27重组蛋白,且重组酵母菌全菌体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UL13815-27特异性的细胞免疫。
- 张跃进柳献云陈向敏田晓娟李文姝薛向阳
- 关键词:人类巨细胞病毒CTL表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 HPV E6/E7基因和HPV L1基因DNA检测的比较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比较宫颈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中HPV早期基因(E6/E7)和晚期基因(L1)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其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评价的意义。方法:选择高危型(HR)-HPV16亚型的E6/E7区基因和HR-HPV的L1区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条件,建立高危型HPV16分型检测方法。分别收集宫颈组织慢性宫颈炎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54例共76例组织标本,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两组,对照组(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和高级别宫颈病变组(CINⅡ级、CINⅢ级、宫颈鳞癌),抽提DNA,采用新建立的方法对HPV早、晚期基因进行PCR检测,同时与临床的杂交捕获二代法(HCⅡ)检测的HPV L1基因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建立了敏感、特异的基于E6/E7和L1基因的PCR检测方法,E6/E7基因HPV16分型检测阳性率为55.3%(42/76),HPV L1和HCⅡ-HPV L1检测阳性率均为25.0%(19/76),E6/E7基因阳性率明显高于HPV L1和HCⅡ-HPV 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PV L1和HCⅡ-HPV L1基因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HPV E6/E7、HPV L1和HCⅡ-HPV L1阳性率分别为29.0%、9.7%和12.9%,显著低于高级别宫颈病变组的73.3%、35.6%和33.3%(P<0.05)。HPV早期基因(E6/E7)与晚期基因(L1)检测结果关联性分析,对照组HPV E6/E7与HPV L1的检测结果有关联(P<0.05);高级别宫颈病变组HPV E6/E7与HPV L1的检测结果有关联(P<0.01);其余检测结果均没有关联(P>0.05)。结论:HPV E6/E7基因比L1基因检测更具灵敏、高效、实用的特点,将E6/E7基因HPV16亚型阳性检测结果与CINⅡ以上病理诊断结果相结合,可作为预测评价临床早期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 王慧静谢旺凯王俭肖兰兰计苏慧薛向阳董海艳王乐丹陈向敏
- 关键词:E6/E7基因L1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
- NF-κB、I-κB、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被引量:7
- 2005年
- 背景与目的:已表明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及其抑制蛋白κB(inhibitorproteinκB,I-κB)对凋亡基因的调控起重要作用,NF-κB在某些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但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关系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组织中NF-κB、I-κB、bcl-2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宫颈癌和26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NF-κB、I-κB、bcl-2蛋白检测,用PCR技术对组织标本的HPV-DNA进行检测。结果:NF-κB、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0.9%(28/46)和52.2%(24/46),在正常对照组的表达率分别为23.1%(6/26)和0(0/26),宫颈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κB在宫颈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表达率分别为30.4%(14/46)和57.7%(15/26),宫颈癌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NF-κB与bcl-2的表达呈显著性相关(P<0.05)。HPV-DNA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NF-κ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I-κB、bcl-2的阳性率在HPV-DNA阳性和阴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F-κB、bcl-2的高表达和I-κB的低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过程可能有关;HPV感染可能与NF-κB表达有关。
- 夏克栋陈向敏林巧爱董海燕陈韶张丽芳
- 关键词:I-ΚBBCL-2人乳头瘤病毒
- 自然流产胚胎组织解脲脲原体检测分析
- 2001年
- 初步探讨解脲脲原体 (Uu)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对 82例自然流产、44例人工流产 (对照组 )的胚胎组织进行 Uu的人工分离培养 ,并对部分组织的超薄切片及培养物负染片置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 ,自然流产胚胎组织 U u的检出率为 6 4.6 % (5 3/ 82 ) ,与对照组相比 6 .8% (3/ 44 )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电镜下观察 ,U u检出阳性标本中合体滋养细胞膜和细胞滋养细胞膜表面见大量的 U u颗粒 ,与阳性培养物经负染后所见颗粒相似 ,而 U u阴性对照标本中未见此颗粒 ,提示 :Uu可引起宫内感染 ,损伤绒毛膜滋养细胞 ,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 林巧爱周丽萍陈柏坤陈向敏薛向阳方周溪王琳赵宇泮新花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流产超薄切片胚胎组织
- NF-κBp50、p53、Bcl-2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组织中NF-κBp50、p53、B cl-2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子宫颈癌、2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进行NF-κBp50、p53、B cl-2蛋白检测;用PCR技术对各组织标本的HPV-DNA进行了检测。结果NFκ-Bp50、p53、B cl-2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F-κBp50与p53或B cl-2之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p53与B cl-2之间无相关意义(P>0.05)。在HPV-DNA阳性子宫颈癌组织中NF-κBp50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p53、B cl-2的阳性率在HPV-DNA阳性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Fκ-Bp50、p53、B cl-2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HPV感染与NF-κBp50活化有关。
- 陈向敏夏克栋董海艳陈韶张丽芳胡芸董缪武
- 关键词:基因,BCL-2
- 宫颈癌相关miRNA调控高危型HPV E6/E7表达
- 张丽芳薛向阳陈韶朱珊丽李文姝黄秋穗王乐丹陈向敏陆丽君
- 尽管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已经上市应用,但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鉴于高危型HPV E6/E7在肿瘤发生的作用及单一HPV感染不足诱导宫颈上皮恶性转化的事实,该研究建立了定量PCR方法检测并结合miRNA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分...
- 关键词:
- 关键词:宫颈癌肿瘤治疗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