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绮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针刺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 1篇坐姿
  • 1篇面肌
  • 1篇脑瘫
  • 1篇脑瘫儿
  • 1篇肌电
  • 1篇表面肌电

机构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孙群英
  • 1篇陈玉霞
  • 1篇王曦
  • 1篇刘苑
  • 1篇王绮
  • 1篇张红运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针刺治疗早期脑瘫儿坐姿异常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观察基于婴幼儿发育理论的针刺方案治疗早期脑瘫儿坐姿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早期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均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基于婴幼儿发育理论的针刺方案,对照组采用头针方案。通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对不同组别、不同脑瘫类型的患儿治疗前后的坐位功能进行疗效评价;采用表面肌电仪记录坐位相关大肌肉(背阔肌、竖脊肌、腹直肌)表面肌电信号(RMS)变化;并应用尼莫地平法评价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坐位功能得分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坐位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痉挛型和肌张力低下型患儿坐位功能得分的进步幅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1);坐位主要相关大肌肉RMS信号变化为:随着坐位的完成,背阔肌RMS信号逐渐减弱,竖脊肌信号逐渐增强,腹直肌信号稍减弱。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背阔肌RMS信号明显降低,竖脊肌RMS信号明显升高(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50/56)]高于对照组[77.78%(42/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婴幼儿发育理论的针刺方案可以有效提高8个月-1岁坐姿异常的早期脑瘫患儿背侧伸肌肌力,从而改善坐姿,有利于患儿坐位的完成。
张红运孙群英杨昆鹏陈玉霞王绮王曦刘苑
关键词:针刺脑瘫表面肌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