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骥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膀胱
  • 6篇肿瘤
  • 4篇膀胱肿瘤
  • 3篇膀胱癌
  • 2篇电切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开放手术
  • 2篇化疗
  • 2篇灌注
  • 2篇放射性
  • 2篇放射性膀胱炎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膀胱灌注
  • 2篇膀胱炎
  • 2篇膀胱肿瘤电切
  • 2篇出血
  • 1篇电切术

机构

  • 13篇江西省肿瘤医...
  • 1篇南昌大学第四...

作者

  • 13篇黄骥
  • 9篇涂新华
  • 8篇郝超
  • 4篇吴高亮
  • 4篇周伟敏
  • 3篇熊剑勇
  • 2篇胡涌
  • 1篇黄凯
  • 1篇易波
  • 1篇时艳霞
  • 1篇谢梅茂
  • 1篇张小芳
  • 1篇唐人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途径肾癌根治术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传统开放、后腹腔镜两种途径肾癌根治术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135例肾癌根治术患者,其中65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70例采用后腹腔镜手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5、60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3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后腹腔镜组中转开放3例。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开放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开放组(P<0.05)。两组均观察到术后第1、5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下降、CD4^+/CD8^+比值下降,CD8^+无明显变化,其中传统手术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后腹腔镜组(P<0.05)术后第60 d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比值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途径治疗肾癌,疗效及安全性与传统手术相似,创伤小恢复快,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比传统手术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高亮谢梅茂周伟敏胡涌黄骥郝超
关键词:肾癌根治术后腹腔镜开放手术T淋巴细胞亚群
纳米活性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价纳米活性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示踪作用。方法 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示踪组(n=40)和对照组(n=40),示踪组患者术中于癌灶外0.5~1 cm浆膜下注射纳米活性炭进行胃周淋巴结示踪,对照组患者直接手术,比较两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淋巴结黑染数目。结果示踪组患者每例清扫淋巴结(38.3±3.1)枚,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3±1.2)枚,P<0.05。示踪组患者淋巴结的黑染率为79.84%(1220/1528),在经病理证实有转移的312枚淋巴结中,黑染的淋巴结数目为189枚(黑染率60.58%);未黑染的淋巴结数目为123枚(39.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米活性炭示踪剂可有助于胃癌根治术中辨认淋巴结,增加清扫淋巴结的数目,从而加强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熊剑勇张小芳张莉涓唐人易波黄凯黄骥
关键词:纳米活性炭胃癌胃癌根治术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体内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尿动力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采用da Vinci Xi机器人系统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RARC)加体内构建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并结合术后尿动力分析评价该术式对排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连续进行的8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体内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63(18)岁,极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7例,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尿控恢复、分肾功能、上尿路影像学结构改变以及肿瘤学预后。结果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并发症发生率37.5%,术后3个月日间完全尿控率87.5%,夜间功能性尿控率75.0%,术后6个月尿动力分析示: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分别为19.8(3.97)ml/s、5.05(0.94)ml/s,最大尿道压81.5(28.75)cm H_(2)O,新膀胱顺应性26.5(12.75)ml/cm H_(2)O。结论RARC术后实施体内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是可行的,具有可重复性,是一种疗效确切、尿控恢复理想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新膀胱替代方案。
郝超黄骥吴高亮郭维炜涂新华
关键词:膀胱肿瘤回肠新膀胱尿动力学
早期阴茎癌保留阴茎的肿瘤切除术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早期阴茎癌患者选择保留阴茎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8例早期阴茎癌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术前行病理活检或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明确阴茎鳞癌,行手术切除肿瘤病灶,保留阴茎的解剖完整性及功能完整性。结果随访2~5年,8例均成活,其中无复发5例,复发后补充手术2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早期阴茎癌行保留阴茎的手术效果良好,但需要严格把握入组标准及掌握相应手术技巧。
黄骥熊剑勇涂新华郝超
关键词:预后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出血分析及防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期间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出血患者1254例的临床相关资料。结果 术后大出血68例,电切术后出血发生率5.42%,其中保守处理有效率63.24%。结论 术后出血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常见术后并发症,通过合适的保守处理,能避免大部分患者行手术介入止血。
黄骥涂新华郝超
关键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出血膀胱肿瘤术后处理
脂多糖介导的TLR4信号通路在膀胱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介导的Toll样受体(TLR)4信号通路活化在膀胱癌(BC)T24细胞系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24细胞,使用1μg/ml的脂多糖分别刺激该细胞0、6、12、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量,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又称B7-H1)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B7-H1蛋白的表达,分析TLR4表达与B7-H1 mRNA及其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TLR4阳性率随刺激时间的增长而上调,且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24 h时表达略有降低,但仍较高。6、12、24 h时TLR4阳性率与0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及ELISA结果显示B7-H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随刺激时间的增长而上调,且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24 h时表达略有降低,但仍较高。与0 h时比较,6 h和24 h T24细胞B7-H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12 h显著增高(P<0.01)。TLR4与B7-H1 mRNA呈正相关(r=0.785,P=0.002),TLR4与B7-H1蛋白呈正相关(r=0.825,P=0.012)。结论脂多糖能活化TLR4信号通路,并上调B7-H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BC细胞免疫逃逸,为B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吴高亮周伟敏齐雪亮胡涌黄骥郝超
关键词:TOLL样受体4程序性死亡配体-1膀胱癌免疫逃逸
新辅助化疗并术中^(125)I植入治疗Ⅲ期膀胱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并术中^(125)I植入治疗Ⅲ期膀胱癌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2例初治Ⅲ期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患者接受GC方案静脉化疗1个周期,15 d后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对残余及可疑病灶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对照组的23例患者仅接受1个周期GC方案静脉化疗及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结果随访期内(6~12个月)两组均无患者死亡。研究组无患者出现局部复发,肿瘤复发率0%(0/19),无远处转移患者(0/19);对照组6例出现局部复发,肿瘤复发率26.0%(6/23),远处转移率8.7%(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并术中^(125)I植入治疗Ⅲ期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
黄骥涂新华郝超
关键词:膀胱肿瘤毒性
吉西他滨用于膀胱腔内灌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用于膀胱腔内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分别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和吡柔比星30 mg膀胱腔内灌注,随访18~36个月,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和毒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Ⅰ组复发率为18.52%,Ⅱ组复发率为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Ⅰ组膀胱刺激征的出现率为14.81%,Ⅱ组膀胱刺激征的出现率为4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吉西他滨作为可选择化疗药物用于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吡柔比星。
黄骥熊剑勇
关键词:膀胱癌膀胱灌注化疗膀胱肿瘤电切
外周血和尿常规炎性指标评估PD-1抑制剂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预后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白细胞比值(platelet and white blood cells ratio, PW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and lymphocyte ratio, 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以及尿白细胞计数(urinary leucocyte count, ULEU)与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U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晚期U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生存差异,同时采用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低PLR组与高PLR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1.98%和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与高NLR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1.36%和4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R高低两组和ULEU状态预测UC患者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M分期、TNM分期、远处转移个数、PLR、NLR是影响晚期UC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LR是影响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U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LR、NLR为影响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晚期U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LR高值组和NLR高值组患者的预后较PLR低值组和NLR低值组的患者差。
郝超艾海涛钟华明徐志豪黄骥涂新华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预后
经膀胱灌注壳聚糖治疗迟发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膀胱灌注壳聚糖用于盆腔放疗后诱发的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将江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迟发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采用保守对症处理治疗,观察组15例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增加壳聚糖膀胱灌注4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的血尿程度变化和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自我评价量表评分(OABSS)变化,比较其效果。结果对照组血尿有效率为46.7%、膀胱刺激症有效率为37.5%,观察组血尿有效率为80.0%、膀胱刺激症有效率为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膀胱内灌注壳聚糖能显著改善HC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温晓明黄骥涂新华周伟敏贺秋明
关键词:放射性膀胱炎出血性膀胱炎壳聚糖膀胱灌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