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娟 作品数:19 被引量:118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基于PubMed芬太尼类药物与相关咳嗽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芬太尼类药物与相关咳嗽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进一步开展此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发表的所有有关芬太尼类药物与咳嗽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9年9月1日。运用BICOMB-2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和统计,得到高频主题词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利用gCLUTO 1.0进行聚类分析,利用NetDraw 2.089绘制社会网络图,并利用UCINET 6.212进行中心度分析。结果:共纳入261篇文献,刊载在100种期刊上,其中美国、英国发文最多;发文量排名前三的作者中,有两位来自中国。得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5个研究热点:1.芬太尼类药物与通气道的建立与去除;2.呛咳反应与相关因素分析;3.剂量控制与不良反应。4.芬太尼类药物与术后镇痛;5.复合麻醉与临床应用。结论:芬太尼类药物与相关咳嗽的研究在近十年发文量呈直线上升,我国在作者发文量排名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未来可借鉴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与方向,进一步研究该领域,最终促进临床安全规范化应用芬太尼类药物。 刘冲 楚尧娟 乔高星 陈娟娟 张瑞 杜书章关键词:咳嗽 复合麻醉 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PubMed数据库检索的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通过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相关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了解DILI的研究概况和研究热点,为开展DILI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Chemical and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发表的DILI相关文献,运用Bicomb 2.02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和统计,得到高频主题词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用gCluto 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使用Ucinet 6.216软件中的NetDraw绘制社会网络图,并利用Ucinet 6.216软件进行中心度分析。结果:从1950年首次报道到2019年年发文量464篇,共纳入刊载在1090种期刊上的5912篇文献,其中"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Hepatology"刊载的文献数最多;选取词频≥60的37个主题词作为本研究的高频词,其中"Chemical and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etiology(化学和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病因学)"点中心度最大,为1329.000,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通过高频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在预防或治疗结核病期间是DILI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乙酰氨基酚诱发的DILI及其预后;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DILI机制和解毒剂;草药和膳食补充剂相关的胆汁淤积型DILI;甲氨蝶呤相关的DILI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结论:DILI的研究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对乙酰氨基酚、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抗结核治疗及甲氨蝶呤引起的相关DILI应引起重视。 陈娟娟 姚明解 王松 王彦芳 潘豹 李阳阳 杨晰 杜书章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 可视化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靶向验证探讨木犀草素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靶向验证探讨木犀草素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木犀草素治疗结肠癌的潜在靶点,通过蛋白互作网络进一步筛选核心靶点,基于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找到关键的作用通路;根据找到的关键靶点及通路进行在体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的药理实验验证。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关键指标的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药物对肿瘤的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关键靶蛋白的表达。结果 木犀草素可能主要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靶点,影响Toll样受体(TLR)/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起到治疗肿瘤的效果。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显著降低了荷瘤小鼠机体的IL-6、IL-1β、TNF-α水平,改善了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丙二醛(MDA)水平],抑制了TLR/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结论 木犀草素具有显著的抗结肠癌效果,可能是通过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以及抑制TLR/MyD88/NF-κB通路表达实现的。 王松 陈娟娟 赵院霞 薛莹 鲁春云 杜书章关键词:木犀草素 分子对接 结肠癌 恩替卡韦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硬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2 2018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其肝功能及肝硬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18例连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0周)、治疗后26周、52周及78周的HBV DNA,血生化(白蛋白、前白蛋白、ALT、AST等)及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四项、APRI、FIB4)指标,并对抗病毒治疗过程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着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78周后,在HBeAg阳性组有98.46%的患者,阴性组100.00%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乙肝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0周到78周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BeAg+:93.50(57.50~152.25)mg·L^(-1) vs.171.00(128.00~201.50)mg·L^(-1);HBeAg-:126.50(70.25~186.25)mg·L^(-1) vs.192.00(124.00~215.00)mg·L^(-1)),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胺转肽酶0周到78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基本恢复至健康人水平。同时,肝硬化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APRI、FIB-4,0周到78周的变化分别为HBeAg+:1.48(0.58~3.42)vs.0.36(0.35~0.57),3.32(1.30~7.23)vs.1.11(0.71~1.27);HBeAg-:1.09(0.44~2.15)vs.0.53(0.36~0.72),3.34(1.35~7.30)vs.2.00(1.28~4.08)。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使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硬化程度得到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应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接受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 陈娟娟 张瑞 陈保站 楚尧娟 刘冲 张远 陈晓莉 乔丽娟 杨晰 王彦芳 马柔柔 杜书章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 恩替卡韦 肝功能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集的528例ADR报告从性别、年龄、发生种类、累及器官、报告人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的发生性别无显著性差异,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的ADR发生例数最多,占比分别为20.72%和10.74%。抗菌药物中发生ADR例数最多的是喹诺酮类,发生品种数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ADR的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比33.76%。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对不良反应重要性的学习,对婴幼儿及老年人等易发ADR群体在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规范中药制剂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 杨晰 李红旭 张瑞 楚尧娟 陈娟娟 杜书章关键词:回顾性分析 合理用药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中的识别及启示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血嗜酸性粒细胞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区分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20年1月~2020年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就诊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及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临床信息,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中均出现C反映蛋白升高现象,异常率分别为76.2%、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8);在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中白细胞降低的比例分别为8%、22.7%,升高比例分别为8%、22.7%,正常比例占84%、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嗜酸性粒细胞、凝血酶原时间、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最为明显中位数,疑似病例:0.10(0.06~0.12)×10^(9)/L,确诊病例:0.00(0.00~0.03)×10^(9)/L,P<0.0001,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异常率分别为0%与59.1%。血嗜酸性粒细胞用于诊断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cut-off值为0.04×10^(9)/L,相应的AUROC为0.917(95%CI:0.799~0.978),敏感性为81.82%,特异性为84.00%。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在疑似病例中区分确诊病例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在疑似病例中区分确诊病例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临床上应引起关注。 陈娟娟 姚明解 王彦芳 苏佩 王松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嗜酸性粒细胞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 新辅助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常规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常规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前后肝功能及外周血常规指标,并对化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异常率明显增加,总胆汁酸由化疗前的10.3%增加至第4周期的27.1%(χ^2=14.823,P=0.005),谷丙转氨酶由化疗前的2.9%增加至第4周期的18.6%(χ^2=9.615,P=0.047)。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异常率明显增加,红细胞异常率由化疗前的3.0%增加至第4周期的28.8%(χ^2=49.006,P<0.001),血红蛋白异常率由化疗前的22.4%增加至第4周期的57.6%(χ^2=26.681,P<0.001),血小板异常率由化疗前的22.4%增加至第4周期的52.5%(χ^2=27.580,P<0.001),淋巴细胞异常率由化疗前的3.0%增加至第4周期的20.3%(χ^2=16.248,P=0.003),单核细胞异常率由化疗前的11.9%增加至第4周期的32.2%(χ^2=20.092,P<0.001)。结论新辅助化疗药物在预防性保肝治疗下仍有部分乳腺癌患者发生肝损伤,同时可引起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常规指标异常,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尤其对于贫血患者,应予以适当营养支持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化疗效果。 陈娟娟 楚尧娟 王彦芳 杨晰 孙志 王松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肝功能 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环形缝合法与改良sturmdorf缝合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环形缝合法与改良sturmdorf缝合法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经我院病理科确诊或病理科会诊后诊断为宫颈高级别病变(CIN 2-3)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420... 陈娟娟 郭瑞霞关键词:宫颈冷刀锥切 疗效比较 阿法骨化醇联合甲泼尼龙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过敏性紫癜患儿予以阿法骨化醇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其肾功能改善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阿法骨化醇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腹部绞痛、消化道出血、皮疹紫癜、关节肿痛)消退时间,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善情况[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头晕乏力、发热、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腹部绞痛、消化道出血、皮疹紫癜、关节肿痛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Cys C、Scr、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显著,能够加快临床症状消退速度,改善患儿肾功能和免疫功能。 王彦芳 史香芬 陈娟娟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阿法骨化醇 甲泼尼龙 肾功能 T细胞亚群 马来酸阿法替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马来酸阿法替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5月,收集马来酸阿法替尼致不良反应文献的个案报道和病例系列报道,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共纳入文献21篇,合计23例患者,共涉及25种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者发生2种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为32~83岁,其中≥61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56.52%);其中男11例(47.83%),女12例(52.17%);患者主要来源于亚洲国家和地区(19例,82.61%);用药1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13例,52.00%);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11例,44.00%)最为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7例,28.00%)、消化系统(5例,20.00%)、心血管系统(1例,4.00%)、眼(1例,4.00%)。23例患者中,13例患者停药,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停药,自然好转;2例患者未停用药物,其中1例患者因可耐受该不良反应未行特殊处理,另1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停药,经对症治疗后死亡;2例患者未提及是否停用药物,其中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另1例经对症治疗后死亡;1例患者出现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未停用药物,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然后又出现胃肠道出血,停药并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停药,但未提及治疗及转归。结论61岁及以上患者使用阿法替尼后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并且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1月内。阿法替尼致不良反应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为主,临床中应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吴彩霞 杨晰 王松 陈娟娟 司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