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锋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迭代重建技术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影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拟行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患者168例作为对象,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模式扫描,扫描完毕后采用Brilliance iCT进行扫描,采用iDose技术测定、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下客观指标CNR、SNR及噪声进行评估,并对图像质量完成主观评分。结果:iDose技术扫描后患者CT检查中CNR、SNR值高于常规扫描(P<0.05);iDose技术扫描后患者CT检查中噪声及辐射剂量DLP、ED、CTDIvol值均低于常规扫描(P<0.05);iDose技术扫描及常规扫描后主观评分图像质量2级、1级病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iDose技术扫描主观评分图像质量5级、4级病例数高于常规扫描(P<0.05);4级病例数少于常规扫描(P<0.05)。结论:将iDose技术用于CT冠状动脉成像中是可行的,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陈其锋李水连林梓朗
- 关键词: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质量
- 多排CT高管电压自动管电流低剂量扫描在成人颅脑外伤复查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高管电压、自动管电流低剂量扫描在成人颅脑外伤复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头围及颅盖骨厚度对颅脑CT复查患者分A、B、C 3个组,每组30例,采用高管电压、自动管电流,复查自动管电流扫描CT值标准差(SD)的设置随复查次数增加SD值递增,扫描剂量逐渐降低。结果A、B、C组行高管电压、自动管电流扫描SD值分别为3.9、4.1、4.3时图像质量达到临床诊断要求,3组图像质量评分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扫描剂量分别较常规剂量减低约17.68%%、28.63%、38.57%,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高管电压、自动管电流在成人颅脑外伤低剂量复查,虽然图像质量略下降,但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具有临床应用的实用性。
- 刘锋杨伟聪陈其锋吴凯宏李水连余水全黄建龙
- 关键词:颅脑外伤低剂量
- 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颈部疾病患者9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金标准);确诊前患者均进行常规低剂量CT检查,检查完毕后行迭代重建,并将常规低剂量CT联合迭代重建CTA检查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常规低剂量CT联合迭代重建CTA检查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90例颈部疾病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患者中颈部血管损伤32例,咽/食管损伤19例,肿瘤12例,胸导管损伤18例及颈部神经损伤9例;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最终确诊87例,诊断符合率为96.67%(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表明: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低剂量扫描、迭代重建CTA(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用于颈部疾病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临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 陈其锋林梓朗杨宇凌
-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颈部疾病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拟行头颈联合CTA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方案(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s,对比剂350 mgI/ml,50 ml),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案(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 mAs,对比剂350 mgI/ml,30 ml)。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颈动脉信噪比(SNR)及血管CT值,采用等级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两组患者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锁骨下动脉,左、右颈内动脉起始部,右锁骨下静脉和主动脉弓层面上腔静脉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1,t=12.394,t=9.574,t=5.905,t=7.909,t=5.116,t=3.786,t=24.373,t=30.396;P<0.05);两组患者左锁骨下静脉,左、右颈内静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清晰显示血管各级结构,满足诊断要求;低剂量组患者的辐射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量(ED)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55,t=18.620;P<0.05)。结论:采用MSCT行低剂量对比剂头颈联合CTA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使用量的同时,满足图像诊断需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其锋张雄彪李水连杨宇凌林梓朗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对比剂血管成像
-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气管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初次CT表现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气管支气管肺曲霉菌病(ITBA)初次CT表现,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中山市中医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14例ITBA成年患者的临床和初次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2013年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版)。所有CT图像均经两位胸部影像学副主任医师阅片并分析总结其CT征象。结果:14例患者初次CT表现13例(92.9%)段或亚段支气管壁明显增厚,11例(78.6%)出现肺外围支气管扩张,10例(71.4%)出现多发结节,8例(57.1%)出现沿气道分布的楔形小片状实变影或磨玻璃影,6例(42.9%)有空洞,较大空洞内见细线状的分隔影。结论: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ITBA初次CT的主要表现是支气管外壁明显增厚、支气管扩张、结节、梭形空洞(其内少许细线状的分隔)。支气管外壁明显增厚及梭形空洞(其内少许细线状的分隔)对ITBA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 毛伍兵李水连陈其锋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 DES与低剂量MSCT检查对于创伤性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比较X线能量密度减影(DES)与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用于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18例高度疑似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于创伤后3 d内行DES及低剂量MSCT检查,并与“金标准”4?8周后的常规剂量MSCT的结果作比较。【结果】经常规MSCT诊断,118例患者中有147处肋骨骨折,其中88处被确诊为隐匿性肋骨骨折。低剂量MSCT诊断隐匿性肋席骨折的敏感度为97.40%(75/77),特异度为81.43%(57/70),符合率为89.80%(132/147)。DES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敏感度为96.25%(77/80),特异度为83.58%(56/67),符合率为90.48%(133/147)。两种诊断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短期内首次DES与低剂量MSCT检查对于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诊断价值相当,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形及疾病适应证选择不同检查方法。
- 黄鸣宇廖煜胜陈其锋苏桂红
-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增强扫描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就诊的13例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其特点,再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其CT增强扫描特点。结果 5例患者术前误诊为肾癌,4例术前诊断正确,4例在鉴别诊断中提到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部不适或体检发现。4例较大肿块含明显脂肪成分表现为混杂密度,9例患者CT平扫均呈等或稍高密度,4例三维重建显示病灶呈"楔征",9例患者强化方式为"快进慢出"型,4例为"快进快出"型,5例强化相对较均匀,9例强化不均匀。结论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诊断准确性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与肾癌难以鉴别,但当病灶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三维重建形态呈"楔征",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型,强化程度较均匀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 杨宇凌余水全郭永飞陈其锋
-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