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春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热性惊厥相关基因突变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6年
-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因体温升高诱发的一种特殊的癫痫综合征,近年来研究表明,热性惊厥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国内外对热性惊厥进行了大量遗传学研究和相关基因染色体定位工作,热性惊厥与离子通道突变和其他基因突变有关,如γ-氨基丁酸受体基因突变等,该文就此新进展进行综述。
- 徐美春王秀敏水泉祥
- 关键词:热性惊厥癫痫基因突变离子通道
- 窒息新生儿甲状腺激素动态变化及意义
- 2005年
- 金庆民周超徐美春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甲状腺激素
- 窒息新生儿的血糖监测
- 1997年
- <正>围产期窒息可发生糖代谢的紊乱,如不适当处理可加重新生儿脑损害。我们通过对142例有围产期窒息新生儿的血糖监测,探讨窒息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源来源142例围产期窒息新生儿为我院住院患儿,男98例,女44例,年龄;≤24小时83例,~48小时59例,适于胎龄儿(AGA)132例,小于胎龄儿(SGA)10例,胎龄;<37周12例,;≥37周130例;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3分66例,4~7分76例。所有新生儿入院前均未进食,全部病例血培养阴性,末梢血涂片杆状核粒细胞与总白细胞数之比(I/T)<0.20,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静脉血红细胞压积<65%,体温正常;母亲病史中均无糖尿病,妊娠中毒症病史及产前,产时无输注葡萄糖史。
- 徐美春宋起佳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血糖
-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与血小板动态变化
- 2002年
- 徐美春王秀敏邹朝春
-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 初发热性惊厥患儿的血钠水平
- 2006年
- 目的 了解首次发作的典型热性惊厥患儿的血钠水平。方法 从2004—02—2005—08期间,前瞻性研究了急诊病例中年龄在6个月。5岁热性惊厥患儿的血钠水平,其中首次发作的典型热性惊厥患儿130例为观察组;同期来急诊室就诊的发热无惊厥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静脉输液前抽取静脉血送血钠生化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钠平均值比对照组低,统计显示:t=12.979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次发作的典型热性惊厥患儿也有明显的低血钠现象,临床急诊处理时要避免快速大量的单纯葡萄糖液输入,防止医源性因素诱导惊厥再发的可能。
- 叶环王霞徐美春华春珍刘慧芳
- 关键词:热性惊厥血钠浓度儿童
- 速尿超声雾化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 1996年
- 本文随机地将1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吸入速尿超声雾化液,对照组80例吸入常规雾化液。结果表明,速尿治疗组咳嗽,气急、罗以及消失时间均较常规雾化吸改组缩短,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速尿组患儿治疗前后血钾、钠、氯无明显改变。本文说明速尿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且无副作用。
- 叶不徐美春
- 关键词:速尿超声雾化下呼吸道感染儿童
- 新生儿窒息后脏器损害172例分析被引量:4
- 1996年
- 作者通过对172例窒息新生儿并发各系统脏器损害的总结分析,探讨了窒息后多系统脏器损害与窒息程度的密切关系。在受损的诸脏器中除脑、肺外,肾脏损害较明显。提示对窒息新生儿3天内应密切监测病情,进行脑血流速度的测定,可了解窒息后病变程度及估计预后。
- 徐美春汪洁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病理生理学脏器损害病例分析
- 先天梅毒4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02年
- 陈军民徐美春
- 关键词:先天性梅毒
- 热性惊厥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2003年
- 热性惊厥(FC)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其最常见的诱因,接种疫苗后的发热反应是否会导致FC尚存在争议。FC后是否应积极行相关检查各家观点不同。多数学者肯定了FC与癫癇的相关性,近期发现单纯FC对儿童以后的行为认知能力无影响。各种预防FC复发的治疗方案效果不肯定,部分学者主张对单纯FC发作时进行短期止惊治疗。
- 徐美春王秀敏水泉祥
- 关键词:热性惊厥上呼吸道感染脑电图检查癫痫
-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18例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18例CAEBV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EB病毒DNA及抗体谱、细胞因子等)、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18例CAEBV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8例、女10例。发病年龄1.0~13.9岁。该病起病方式13例为EB病毒再发感染,5例为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 HLH)。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18例EB病毒衣壳抗原(VCA) IgM首次检测均阴性,EB VCA IgG均强阳性,血清(18/18)、骨髓(14/14)及活检组织EBV DNA(肝1/4,淋巴结2/3)强阳性;IL 4、IL 10及IFN γ升高者分别占67%(12/18)、89%(16/18)、72%(13/18)。B细胞、总T细胞及CD8^+T细胞、NK细胞比例降低。患儿主要接受抗病毒药物、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利妥昔单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1例失访,14例(78%)死亡,EBV HLH起病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CAEBV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案差异较大,病死率高,预后差。EBV DNA及抗体谱、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呈一定的特异性,可为该病的早期诊断、进行有计划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提供参考。
- 胡波飞张丽施丹杨颖徐美春徐卫群徐晓军宋华汤永民陈英虎
- 关键词: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