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艳

作品数:74 被引量:725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经济管理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7篇耕地
  • 15篇土地利用
  • 14篇生态
  • 8篇城市
  • 6篇主成分
  • 6篇主成分分析
  • 5篇土地利用变化
  • 5篇教学
  • 5篇耕地生态
  • 4篇珠三角
  • 4篇基于GIS
  • 4篇耕地保护
  • 3篇生态安全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实践教学
  • 3篇数字高程
  • 3篇数字高程模型
  • 3篇评价指标
  • 3篇驱动力

机构

  • 38篇广州大学
  • 26篇中山大学
  • 11篇湖南农业大学
  • 9篇广东财经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广州市国土资...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滑铁卢大学
  • 1篇交通运输部
  • 1篇海口市城市规...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园梦生态...

作者

  • 72篇刘艳艳
  • 45篇吴大放
  • 7篇董玉祥
  • 7篇刘毅华
  • 7篇文倩
  • 6篇杨木壮
  • 5篇周春山
  • 4篇崔卫国
  • 3篇关欣
  • 3篇林媚珍
  • 3篇王朝晖
  • 3篇陈剑波
  • 3篇冯艳芬
  • 3篇陈梅英
  • 2篇叶昌东
  • 2篇张占录
  • 2篇杨君
  • 2篇王少剑
  • 2篇吴志峰
  • 2篇李春兰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经济地理
  • 4篇地理与地理信...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热带地理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人文地理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中国自然资源...
  • 2篇2010全国...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经济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9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关系及耦合协调度被引量:81
2015年
基于"交互胁迫验证—动态耦合应用—协调类型判别"框架,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交互胁迫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对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2000年以来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关系和协调类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交互胁迫关系,演变轨迹符合双指数曲线,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的拐点出现时城市化水平较高,且拐点出现晚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二者协调发展符合"S"型发展机制,2000年以来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磨合发展阶段,系统协调模式属于生态脆弱型。
刘艳艳王少剑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珠三角
多功能视角下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被引量:9
2020年
文章分别从生态、农业与建设三个功能指向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集成木桶"短板效应"、加权线性求和、多要素空间叠置等方法,对宁远县自然本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宁远县整体的生态保护等级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生态保护等级为Ⅳ、Ⅴ级的用地面积为240 962.31 hm^2,占比为96.33%,地理分区呈现南北两侧高、中部和西部偏低的特征;农业功能指向的承载能力总体水平较低,承载等级为Ⅳ级的用地面积为9 312.78 hm^2,占全县的3.72%,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东高西低的特征;整体建设功能指向的承载能力水平较高,承载等级为Ⅲ、Ⅳ级的用地面积为57 675.73 hm^2,占全县的23.06%,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东西部边缘低等特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前期基础工作,可为后期有序划定"三区三线"、科学统筹"三生空间"布局提供更明确的决策依据。
李龙吴大放刘艳艳冯兆华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短板效应
一种基于GIS的耕地功能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GIS技术进行耕地功能评价的方法,包括步骤:a.确定区域耕地功能评价目标,分别选取耕地功能具有代表性的单因子评价指标;b.利用Excel对单因子评价指标进行定量评价计算,同时利用GIS软件对计算所得数据...
吴大放吴志峰刘艳艳刘毅华冯艳芬宋小青
文献传递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BCAC”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被引量:7
2020年
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长期以来实践教学改革备受关注.以广州大学为例,介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调整背景及实践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实践教学角度介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人才定位、课程体系设置特点和问题,重点阐述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探索路径;总结出广州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如何运用灵活的办学机制、鲜明的教学手段立足于广州市,形成自己的“BCAC”实践教学特色.“BCAC”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吴大放刘艳艳何尹杰林媚珍杨木壮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基于生态导向的四川省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生态导向的交通国土空间开发能减轻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运用三维魔方模型,构建基于生态导向的评价体系,对四川省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四川省各市(州)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差异明显,具有层级结构,高承载力地区主要分布于东部盆地,中低承载力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地和中部自然灾害频发区。2)1级极低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土地面积为98088.33 km^(2),占比20.18%,多分布在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水源保护地(一、二级生态禁止建设区),交通选址应尽量避开;2级低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土地面积为97024.92 km^(2),占比19.96%,交通建设时应注意整体抗灾设计;3级中度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土地面积为97260.50 km^(2),占比20.01%,所分布地区地势较高且土地利用类型多为草地,交通建设路线密度不宜太高;4级较高、5级高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土地面积分别为98077.80 km^(2)、95687.75 km^(2),占比分别为20.17%、19.68%,可优先选用4、5级土地进行交通建设。该评价体系能客观反映省级范围的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实际情况,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作用,可为规划和管理部门在交通路线选址时提供科学依据。
何尹杰张占录朱高儒吴大放李龙刘艳艳
关键词:承载力生态导向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DEM的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43
2008年
地形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地貌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DEM、地貌分区、高程分级、叠加分析等过程,以地貌分区和高程分级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了湖南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各地貌分区与高程分级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分区和高程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海拔高程增加,林地分布比例增大,耕地、园地、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均呈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三维景观模型,直观地再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辨识不同地貌部位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与差异,可为研究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崔卫国文倩刘艳艳吴大放杨君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地利用
新经济下广州城市竞争力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本文评述了新经济及竞争力的研究进展,认为新经济下城市竞争力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分析了城市竞争力发展的阶段及驱动因素,参考硅谷的发展模式,总结了新经济下城市竞争力系统的要素组成,并受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创新精神等外界环境影响。文章具体构建了新经济下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北京、上海、深圳为对比城市,对新经济下广州竞争力作了比较分析,并对新经济下广州城市竞争力的内部差异作了分析。文章最后对新经济下提高广州的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周春山颜秉秋刘艳艳吕拉昌
关键词:新经济城市竞争力
1988―2008年珠海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被引量:17
2011年
以珠海市1988、1998和2008年3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模型,对珠海市滨海湿地20年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珠海滨海湿地以浅海水域和水田景观为主导景观类型;②20年间滨海湿地景观面积随时间推移呈显著减少趋势,共有14 688.84 hm2滨海湿地流失,以水田景观和浅海水域景观减少最为明显。③湿地与建设用地、农用地以及湿地内部景观类型之间的动态转化频繁,突出表现为建设占用湿地、水田与其它农用地的相互转化以及浅海水域转化为河流和养殖水面。④20年间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内部聚合程度减弱,分布趋于分散,景观异质性上升。
刘艳艳吴大放曾乐春冯艳芬
关键词:滨海湿地景观指数
基于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目标城市的遥感图像;初步解译遥感图像,得到图像初步分类结果;矢量提取出目标城市地图中的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得到矢量化的轨道交通线路与...
吴大放何尹杰刘艳艳
文献传递
《土地利用规划学》示范性实验建设探讨
2016年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示范性实验建设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主要从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面临的问题、今后改革的方向三个方面对示范性实验建设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刘艳艳吴大放杨木壮林媚珍冯艳芬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学GIS技术实践教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