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扩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华苦荬菜中Ixerin D和chinensiolide B的含量分析
- 2016年
-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中华苦荬菜中Ixerin D和chinensiolide B含量,并对不同采收期、部位中的这两种成分进行比较。在流动相为水-甲醇梯度洗脱(0→5 min,90﹕10;5→10 min,90﹕10→80﹕20,10→22 min,80﹕20;22→45 min,80﹕20→75﹕25;45→50 min,75﹕25→73﹕27),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条件下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5%,100.4%。采收的样品中,随着生长期延长,两者含量均呈现两个增长周期,都是先升高再降低后又升高又降低的趋势,其中6月末叶部的Ixerin D含量最高,chinensiolide B的含量以6月下旬在叶部最高。
- 王丹张扩赵明李军张树军
- 细叶杜香叶中4种单萜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 2017年
-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细叶杜香叶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种单萜类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醛基-5-异丙基二环[3,1,0]-2-己烯(1),[1R,2S,5S]-5-异丙基二环[3,1,0]-2,7-己二醇(2),[1R,2R,5S]-5-异丙基二环[3,1,0]-2,7-己二醇(3),乳香醇C(4).其中,化合物2~4为首次从细叶杜香中分离得到.
- 张扩王美娇王建飞李军赵明张树军
- 细叶杜香中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研究细叶杜香Ledum palustre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细叶杜香醋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清除DPPH实验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细叶杜香全草无水乙醇提取液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藜芦醇(1)、桑辛素M(2)、儿茶素(3)、表儿茶素(4)、莨菪亭(5)、七叶内酯(6)、秦皮素(7)、5-羟基-2-甲氧基苯甲酸(8)、秦皮啶(9)、2α,3α-epoxy-5,7,3′,4′-tetrahydroxyflavan-(4β-8)-epicatechin(10)、2α,3α-epoxy-5,7,3′,4′-tetrahydroxyflavan-(4β-8-catechin)(11)、臭矢菜素A(12)、臭矢菜素C(13)、异秦皮苷(14)。结论化合物1、2、8~13为首次从杜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7、10、11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 赵明王建飞张扩陈丽杰裴世春李军李军
- 关键词:酚类抗氧化活性白藜芦醇
- 细叶杜香叶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研究细叶杜香Ledum palustre叶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HPLC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MTT法研究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细叶杜香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羟基-9(11)-羊齿烯-3-酮(1)、熊果醇(2)、羽扇豆酮(3)、α-香树脂酮(4)、熊果酸(5)、羽扇豆醇(6)、α-香树脂醇(7)、2α,3β-二羟基-9(11)-羊齿烯(8)、羊齿烯醇(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杜香酮,化合物4、8和9系首次从细叶杜香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羊齿烯型三萜化合物1、8、9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无明显抑制作用。
- 张扩赵明王美娇王丹王金兰张树军
- 关键词:三萜细胞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