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丹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气田
  • 4篇储量
  • 3篇神木气田
  • 2篇动储量
  • 2篇盆地
  • 2篇气藏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气藏
  • 1篇多层合采
  • 1篇多层系
  • 1篇压力敏感
  • 1篇压力敏感性
  • 1篇盐岩
  • 1篇延长组
  • 1篇延长组长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气
  • 1篇增产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9篇袁丹
  • 5篇刘鹏飞
  • 3篇贾连超
  • 3篇陈江萌
  • 2篇杨国平
  • 2篇刘斌
  • 2篇赖雅庭
  • 2篇田国勇
  • 2篇赵当妮
  • 2篇鲁莎
  • 1篇刘思宏
  • 1篇张涛
  • 1篇徐森
  • 1篇张丽
  • 1篇雷小兰
  • 1篇孙建伟
  • 1篇文开丰
  • 1篇李浩
  • 1篇郭桦
  • 1篇张晓燕

传媒

  • 1篇石化技术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第十二届宁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子洲气田山2气藏地质特征研究及开发潜力评价
子洲气田近年来持续高位运行,递减井数逐渐增多,产量递减程度不断加大,2018年老井递减率达15.62%,当前压力水平低,低产井、间歇井比例增大,气田已处入稳产末期,开发面临新难题。本文在历年地质研究认识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杨国平张晓燕侯晓云郭桦蒋婷婷折文旭袁丹刘鹏飞陈江萌赵当妮冉婧习丽英张丽李娟娟姬伟华
关键词:子洲气田沉积相储层特征动储量井网井距
文献传递
气藏动储量计算方法综述
气藏动储量的准确计算与分析,关系到气藏的综合评价、气井工作制度的确定及气藏开发井网的正确部署与调整,是实现气田长期稳产与高产的前提条件。在气藏动储量计算方面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预测气藏动储量的方法。本文分...
贾连超刘鹏飞徐森杨国平冉婧雷甜袁丹叶葱林刘斌
关键词:动储量计算方法试井分析
文献传递
多层系气田动态特征研究——以神木气田为例
神木气田属于致密气藏,地质特征复杂,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气层系,横向上非均质性强;气田采用大井丛、多井型、多层系、立体化的开发方式;集输方式采用苏里格模式,"井间串接、井下节流、不动管柱改造"使得产能试井、产气剖面测试等动态...
田国勇高君微贾连超石磊冉婧陈江萌黄锦袖高哲袁丹王泓波
关键词:气田多层系增产
文献传递
注CO_(2)提高页岩吸附气采收率实验——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气为例被引量:18
2021年
注CO_(2)提高页岩储层中吸附气采收率对页岩气井稳产及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常规实验方法无法定量表征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变化规律,导致CO_(2)与吸附气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基于页岩核磁共振T2谱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开展了注CO_(2)解吸实验,从微观孔隙尺度研究了注CO_(2)后吸附态甲烷的解吸机理,通过引入解吸效率与解吸速率2个指标,定量评价了注CO_(2)提高吸附态甲烷采收率。结果表明:页岩气中注入CO_(2)后吸附态甲烷的解吸效率为82.12%,解吸速率为13.69%/h;CO_(2)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页岩中吸附态甲烷的总体解吸效率,还能大幅提升其单位时间内的解吸速率;在CO_(2)注入后0~1.5 h内,CO_(2)能够快速、大量置换吸附态甲烷,造成吸附态甲烷物质的量快速下降,解吸后的大部分吸附态甲烷转变成了自由态,仅很小一部分变成了游离态。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方法和借鉴。
贾连超刘鹏飞袁丹雷甜冉婧王刚
关键词:页岩气吸附气鄂尔多斯盆地
石油与天然气储量的预测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对常用的及新型的石油与天然气储量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米燕华杜葳蕾张永洁罗先海袁丹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储量预测
注热化学流体吞吐解除岩石储层反凝析伤害评价
2024年
为长期有效解除凝析气藏反凝析带来的储层伤害,提出了一种注热化学流体吞吐解除凝析油堵塞孔喉的新方法。针对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3类岩石,开展了注热化学流体吞吐岩心驱油实验,评价了热化学流体解除凝析油堵塞的可行性,并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吞吐前后3类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明确了热化学流体解除反凝析伤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热化学流体(NH_(4)Cl和NaNO_(2))在乙酸溶液催化下能够迅速释放大量气体和蒸汽,提高岩心压力和温度,降低原油黏度,使凝析油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减小渗流阻力。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岩心注热化学流体吞吐累积凝析油采出程度分别为65.7%,73.9%和46.3%。其中,致密砂岩和碳酸盐岩岩心仅需2轮吞吐即可有效清除55.5%和67.6%的凝析油堵塞。而页岩岩心需要延长焖井时间及增加吞吐次数方能提高凝析油的采出程度。热化学流体吞吐后,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岩心平均孔径分别由0.37,1.04和0.0021μm增大至0.84,2.04和0.0058μm。热化学流体吞吐效果是注CH_(4)吞吐和注甲醇吞吐效果的1.85和1.32倍。
文开丰李浩龚浩研王超袁丹李博远邓宝康
关键词: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反凝析
神木气田间歇井生产制度优化研究
神木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属于致密砂岩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储层物性差,是典型的"三低"气藏。随着气田的开发,地层能量逐渐降低,间歇井日益增多,且气井开井后压力下降较快,需频繁的关井恢复压力,影响了气井的利用率与开井时...
袁丹田国勇赖雅庭米燕华刘鹏飞刘思宏刘斌张昀张向京苗成苟景卫王良
关键词:神木气田
文献传递
多层合采气井产量劈分新方法及其在神木气田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多层合采气井的产量劈分一直是制约产能评价与动态分析的难题。目前已有的劈分方法考虑因素多、误差大,且劈分结果固定,无法描述气井生产过程中小层产量贡献率变化特征,导致小层储量动用情况不清,无法适时制定多层合采气藏高效开发调整对策。结合气井产能方程以及定容气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利用测井解释静态参数计算分层产能系数及控制储量初值,通过迭代拟合多层合采井井口产量与产气剖面测试单层产量贡献率,求取小层动态产能指数以及动态控制储量,在此基础上预测气井实时动态分层产量贡献。研究结果表明:①计算方法与实际测试结果吻合程度较高;②该方法实现了合采井分层产量贡献及其变化规律评价;③动、静态分层产能指数及控制储量倍比关系可应用于地质特征相近但无产气剖面测试邻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孙建伟赖雅庭鲁莎赵当妮陈江萌袁丹邓宝康
关键词:多层合采控制储量鄂尔多斯盆地
压力敏感性对神木气田生产的影响
神木气田是典型的低渗砂岩气藏,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复杂,具有明显压敏特征;根据实验室岩样实测结果回归出神木气田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应力敏感性的幂函数关系式,总结了储层渗透率随气藏压力的变化规律。在考虑储集层应力敏感影响的情况下...
刘鹏飞樊志强冉婧张涛雷小兰雷甜袁丹鲁莎
关键词:压力敏感产能低渗透气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