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直肠癌组织基因突变、微卫星不稳定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KRAS、NRAS、BRAF基因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诊治的473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KRAS、NRAS、BRAF基因突变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法分析MSI状态,并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基因突变及MSI状态的相关性。结果47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5.03%(213/473)、2.96%(14/473)和5.50%(26/473),未检出两种基因共突变患者。高/中分化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低分化腺癌[47.4%(175/369)比36.5%(38/104),χ^(2)=3.89,P=0.049]。女性NRAS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5.0%(10/202)比1.5%(4/271),χ^(2)=4.86,P=0.027];肿瘤长径≤3 cm者NRAS基因突变率高于肿瘤长径>3 cm者[7.1%(7/98)比1.9%(7/375),P=0.013]。病变位于结肠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直肠[11.7%(20/171)比2.0%(6/302),χ^(2)=19.81,P<0.001];低分化者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高/中分化者[10.6%(11/104)比4.1%(15/369),χ^(2)=6.62,P=0.010];伴有黏液成分者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无黏液者[10.9%(11/101)比4.0%(15/372),χ^(2)=7.19,P=0.007];有淋巴结转移者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2%(15/182)比3.8%(11/291),χ^(2)=4.29,P=0.038]。47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发生率为7.19%(34/473),MSI-H在结肠中发生率高于直肠[14.0%(24/171)比3.3%(10/302),χ^(2)=18.82,P<0.001];在低分化程度者中发生率高于高/中分化程度者[17.3%(18/104)比4.3%(16/369),χ^(2)=20.46,P<0.001];伴有黏液成分者的MSI-H发生率高于无黏液成分者[11.9%(12/101)比5.9%(22/372),χ^(2)=4.24,P=0.039];无淋巴结转移者中MSI-H发生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10.0%(29/291)比2.7%(5/182),χ^(2)=8.75,P=0.003]。同时MSI-H在BRAF突变患者中的发生率增高(P<0.001)。结论结直肠癌中KRAS、NRAS、BRAF基因突变及M
- 高宁孙瑞杨曦王慧文冀晓颖
- 关键词:基因突变微卫星不稳定
- EB病毒相关性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α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EB病毒(EBV)表达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α(PIK3CA)基因突变情况,探讨EB病毒相关性胃癌的临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2019年胃癌手术标本356例,采用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EBV,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PIK3CA基因突变,统计分析EBV感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PIK3CA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结果356例胃癌组织中检出EBV阳性16例,阳性率4.5%;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EBV感染可能与患者年龄有关(χ^2=4.777,P<0.05),而与性别、Lauren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神经累犯无关;基因检测发现在EBV阳性组中有5例发生PIK3CA基因突变(31%),而EBV阴性组中只检测到1例突变(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PIK3CA基因突变与EBV感染呈正相关(r=0.401,P<0.05)。结论中国人群中EBV相关性胃癌的发生率较低,且与PIK3CA基因突变相关,针对PIK3CA的靶向治疗药物可能对此类型胃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杨斌郭江红白玮孙瑞高宁
- 关键词: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PIK3CA
- 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71例NSCLC患者采用IHC(1A4/1H7抗体)和RT-PCR检测ALK融合蛋白/基因的情况,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71例NSCLC患者中,ALK融合蛋白IHC检测阳性21例,阴性50例;ALK融合基因RT-PCR检测阳性12例,阴性59例。其中IHC阴性和IHC 1+患者RT-PCR均为阴性;IHC 2+和IHC 3+患者 RT-PCR 均为阳性。手术切除大标本 IHC 检测 ALK 融合蛋白阳性率为28.95%(11/38),活检小标本IHC检测ALK融合蛋白阳性率为30.30%(10/33);手术切除大标本RT-PCR检测ALK融合基因阳性率为18.42%(7/38),活检小标本RT-PCR检测ALK融合基因阳性率为15.15%(5/33)。结论虽然IHC检测ALK融合蛋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但在IHC 2+和IHC 3+患者中与RT-PCR检测ALK融合基因的一致性高,可联合用于临床筛查和确诊ALK融合基因的NSCLC患者。无法手术的晚期NSCLC患者,活检小标本也是ALK检测的良好标本。
- 高宁郭江红白玮李亚玲孙瑞郗彦凤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液样本EGFR基因突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别采用ARMS-PCR和Super-ARMS 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性,评价血液EGFR突变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血液样本,分别提取组织DNA和血浆游离DNA,运用ARMS-PCR法检测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Super-ARMS PCR法检测血液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对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4例样本中,组织EGFR突变22例,突变率40.74%;血液EGFR突变19例,突变率35.19%。组织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完全一致45例,一致率为83.33%。以组织EGFR突变结果为标准,血液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96.88%。结论采用Super-ARMS PCR法检测血液EGFR突变是对组织检测的有效补充,为无法获取组织样本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检测机会。
- 高宁杨斌王慧文孙瑞郗彦凤
- 关键词:血浆突变
-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dPCR)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就诊的63例NSCLC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ddPCR检测患者外周血EGFR敏感突变,并与对应组织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RMS-PCR)检测结果比较。采用Kappa检验对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ddPCR共检测到EGFR敏感突变31例(49.2%),包括第18号外显子G719X突变1例(1.6%)、第19号外显子缺失(E19-Del)12例(19.0%)、第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T790M)11例(17.5%)、第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L858R)7例(11.1%);31例突变患者中7例(22.6%)为双突变。ARMS-PCR检出上述4种突变26例(41.3%),依次有0例、12例(19.0%)、6例(9.5%)、8例(12.7%);26例突变患者中双突变5例(19.2%)。1例患者ARMS-PCR检测L858R阳性而ddPCR检测L858R阴性。两种检测方法一致率为90.3%(κ=0.8,P<0.05)。31例ddPCR检测突变患者外周血ctDNA EGFR突变中位丰度1.7%(0.04%~23.60%),其中E19-Del中位丰度为2.5%(0.35%~22.70%),T790M突变中位丰度为0.6%(0.04%~14.00%),L858R突变中位丰度为2.3%(0.20%~23.60%);ddPCR检测EGFR基因突变丰度<1%者10例,占所有突变者的32.6%(10/31),ARMS-PCR仅检出其中5例。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且发生获得性耐药的19例患者中,ddPCR检出T790M突变11例(57.9%),而无TKI用药史患者均未检测出此突变。11例T790M突变患者中,突变丰度<0.1%者1例,0.1%~2.0%者7例,>2.0%者3例。结论ddPCR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ctDNA中EGFR基因突变无创、快捷、灵敏度高且可绝对定量,为取样困难或因获得性耐药需重复取样肺癌患者进行EGFR-TKI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检测途径,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王莉高宁孙瑞王慧文冀晓颖郗彦凤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个体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