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 作品数:32 被引量:240H指数:8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进展被引量:36
- 2019年
-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当今第三大血管疾病,因其可引起肺栓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药采取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中医称之为"股肿",脉络血瘀湿阻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根据其病因病机又可将该病分为气虚血瘀和湿热下注等型。现代医家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分型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具体有中医药内治法、中医药外治法和综合疗法。其中内治法又分辨证论治和专病专方的治疗方式,外治法有外敷、熏洗和温针灸等疗法。文章阐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今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 于洋王景张海丽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
- 下肢静脉性溃疡辅助疗法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是最常见的慢性伤口病因之一,具有显著的发病率,全球约3%的人口受其影响。VLU的并发症包括慢性疼痛、感染和活动受限等,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肥胖。目前,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关于VLU伤口的治疗策略也产生了更新,辅助治疗愈加显得额外重要。现就目前VLU的辅助疗法进行主要综述。
- 陶禹琪郭伟光于洋孙雪薇高华阳
- 关键词: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病机制辅助疗法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8
- 2018年
-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无法治愈和高截肢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手段,在减轻病证和避免复发方面具有突出的疗效。糖尿病足的中医病因为消渴与脱疽,病机为气阴两虚及热毒寒凝,根据其病因病机可将临床糖尿病足患者分为气阴亏虚型、瘀血阻络型、寒湿阻滞型和热毒炽盛型4种类型。目前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主要包括中医药内治、中医药外治和综合疗法,其中外治法包括熏洗疗法、足浴疗法、针灸疗法和穴位注射疗法。该文综述了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以及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今后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王景张海丽于洋
-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
- 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下肢动脉血流、血液流变学及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5
- 2020年
- 目的研究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VD)患者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DPVD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下肢动脉血流指标[波动指数(PI)、踝肱指数(ABI)、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数(RI)],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高切全血黏度(H-WBV)、中切全血黏度(M-WBV)、低全血切黏度(L-WBV)],血管新生指标[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ABI、Vmean较治疗前升高,PI、R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ABI较治疗前升高,R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Vmean、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ABI、Vmean高于对照组,PI、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PV、H-WBV、M-WBV、L-WBV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EPCs、bFGF、VEGF、PD-ECG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DPVD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优化微循环,促进血管新生,安全可靠。
- 王景于洋张海丽回雪颖滕林郭伟光孙申田
- 关键词: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 铜砭刮痧联合桂香温经止痛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观察和比较铜砭刮痧联合桂香温经止痛胶囊与单纯口服桂香温经止痛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予单纯桂香温经止痛胶囊治疗,主要成分为山药、白芍、小茴香、官桂、细辛、延胡索、五灵脂、川牛膝、当归、水蛭、山茱萸等,每日3次,每次4~6粒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铜砭刮痧法治疗,主要以督脉、八髎穴、臀部、带脉、小腹、腹股沟为重点刮痧治疗部位,每周治疗1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经期正常口服药物及刮痧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卵巢异位囊肿大小改善情况。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疗程后和治疗3个疗程后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积分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各症状积分较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27/28)优于对照组的78.57%(22/28)(P<0.05)且治疗组包块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砭刮痧联合桂香温经止痛胶囊及单纯桂香温经止痛胶囊治疗均能够改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铜砭刮痧联合桂香温经止痛胶囊的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桂香温经止痛胶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丛慧芳于洋于洋李阳刁旺平
- 关键词:刮痧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 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分析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 于洋张海丽王景麻继超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芍药甘草汤四物汤血液流变学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 全蝎软膏联用积雪苷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观察全蝎软膏联用积雪苷软膏在早期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对组织中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蝎软膏组、积雪苷软膏组和联合用药组;术后立即在治疗组患处涂抹全蝎软膏和/或积雪苷软膏,空白组和模型组涂抹PBS处理,连续用药35天并拍照记录各组瘢痕的治疗情况;于术后35 d收集各组兔耳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测、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模型组于术后35天可见明显增生性瘢痕,各治疗组中联合用药组比单独药物治疗组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经治疗后无增生性瘢痕出现。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经治疗后组织纤维化程度均减轻,胶原蛋白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组织纤维化程度。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组织内的MMP水平均呈上升趋势,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及Samd 4蛋白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联合用药组差异最为显著,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组。结论:全蝎软膏联用积雪苷软膏可有效改善组织内细胞纤维化水平并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可通过Smad 4蛋白的表达量调控TGF-β信号通路而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 王景张海丽于洋郭伟光黄敬文安丽凤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胶原蛋白TGF-Β信号通路
- 柴胡疏肝散联合俞募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俞募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75~225 mg/次,1次/d;治疗组口服柴胡疏肝散联合俞募配穴法(选穴:心俞、巨阙、肝俞、期门、肾俞、京门、脾俞、章门、百会、四神聪、少海、内关、三阴交、膻中、太冲、关元及安眠穴)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改良Kupperman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1/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HAMD、改良Kupperman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障碍及临床相关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 于洋于洋李昱帅王丹凝门佳囡丛慧芳
-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俞募配穴针灸围绝经期抑郁症
- 刺五加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进展
- 2023年
- 刺五加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它具有多种潜在的保健作用,并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刺五加具有补肾益气、健脾养胃、强身健体的功效,常用于改善体力虚弱、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也被用于提高免疫力、减轻疲劳、增强记忆和认知功能。刺五加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刺五加甙、刺五加钠、刺五加倍半萜酮等,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刺五加的药理作用涉及免疫系统调节、抗炎、抗氧化、心血管保护等方面。本文就刺五加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刺五加的推广提供依据。
- 回雪颖于洋
- 关键词:刺五加药理作用
-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4年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发病率约为6%~10%,生殖期女性患病率明显升高。近年来,针刺广泛应用于治疗PCOS,且疗效显著,相关机制研究亦逐步展开。本研究介绍针灸改善PCOS的主要作用机制及当前研究进展,如针灸治疗可调节HPOA轴,降低雄激素,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调节情志,改善胰岛素抵抗、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容受性、氧化应激和血管异常等。
- 韩亚鹏匡洪影韩延华周丽娜赵珊珊于洋张诗笛冯博懿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