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艳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抑郁
  • 4篇焦虑
  • 3篇抑郁症
  • 2篇豆状核
  • 2篇豆状核变性
  • 2篇食物不耐受
  • 2篇疗效
  • 2篇肝豆状核
  • 2篇肝豆状核变性
  • 2篇不耐受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丹红注射液治...
  • 1篇顿抑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因素
  • 1篇心身
  • 1篇心身疾病
  • 1篇抑郁量表
  • 1篇抑郁情绪

机构

  • 8篇郑州人民医院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8篇李艳艳
  • 3篇张东锋
  • 2篇杨丽
  • 2篇马英杰
  • 1篇谢正
  • 1篇张淑玲
  • 1篇陈力

传媒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5篇2017
  • 3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艾司西酞普兰(百适可)对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百适可)治疗以对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疗效。方法 108例抑郁症患者经6周艾司西酞普兰(百适可)治疗后分为治疗有效组(68例)与无效组(42例)。两组在疗前与治疗后每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有效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无效组有明显的降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TAS总分,因子1、2和3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百适可)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但不能改善其存在的述情障碍。
李艳艳张东锋
关键词: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述情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预测肝豆状核变性(WD)基因突变与蛋白结构、功能改变的关系,为WD的早期基因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Wilson病诊断标准的患者6例及健康对照者6名作为研究对象,用盐析法抽提受试者基因组DNA并进行测序鉴定,检测受试者WD基因突变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分析预测WD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理化性质,对WD基因编码蛋白及发生基因突变的外显子进行同源模建,分析基因突变与其空间构象变化的关系。结果:6例患者中有3例为第8外显子突变(2例为Arg778Leu,1例为Arg778Gln),有2例为第12外显子突变(Thr935Met和Arg919Gly),1例为第7外显子突变(Trp650Ser);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蛋白总体带负电荷,不稳定指数45.26,蛋白分子量为157.23k Da,蛋白具有两亲性分子的特点;蛋白有8个跨膜区,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结构及β-转角;同源模建结果显示,778位氨基酸的突变导致外显子8的空间构象发生明显改变;而外显子12的935和919位氨基酸突变则对其空间构象影响不大。结论:778位氨基酸突变或许不是一个温和突变,该位点的突变对本病的发生影响更为深刻。
李艳艳张东锋
关键词:WILSON病生物信息学同源模建基因突变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 对16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集外周血进行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同时采用焦虑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状况,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为60.7%,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为59.5%;食物不耐受阳性患者焦虑抑郁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食物不耐受阴性患者(P〈0.01),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检出率(70.0%)显著高于无焦虑抑郁情绪患者(47.1%)(χ2=9.28,P〈0.01).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食物不耐受发生率高,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与患者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造成食物不耐受发生的危险因素.
杨丽马英杰李艳艳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焦虑抑郁食物不耐受心身疾病
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重度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重度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重度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2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2.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对照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重度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效果较好,优于单用氟西汀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艳艳张淑玲
关键词:氟西汀重度抑郁症自杀倾向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
精神心理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中食物不耐受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食物不耐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126例UC患者外周血进行食物不耐受Ig G抗体检测;采用自评及他评焦虑、抑郁量表进行精神评估。结果 UC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为76.2%;食物不耐受阳性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高于食物不耐受阴性组(P<0.05)。结论 UC患者食物不耐受的发生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杨丽马英杰李艳艳
关键词:焦虑抑郁溃疡性结肠炎食物不耐受
奥沙西泮与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奥沙西泮与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泛性焦虑障碍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奥沙西泮组和劳拉西泮组,各6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评定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奥拉西泮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劳拉西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拉西泮组治疗后肝功能异常低于劳拉西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优于劳拉西泮,对肝功能影响小,安全性更高。
李艳艳刘治港
关键词:奥沙西泮劳拉西泮广泛性焦虑疗效安全性
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有肝豆状核变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9例,对照组(21例)给予丹红注射液等常规的护肝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PT、FIB、肝纤维化指标及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4周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PT水平明显降低(P<0.05),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LB、P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LT、AST、FI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标志物均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组中29例患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安全可行,可不同程度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及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
李艳艳张东锋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脐血干细胞移植丹红注射液
帕罗西汀配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MBP和NSE的影响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配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认知功能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TRD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均等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观察2组认知功能、心理状况、MBP和NSE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2组治疗2周、4周后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MBP、NSE浓度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0%稍低于对照组11.76%(P>0.05)。结论帕罗西汀配合rTMS可有效改善老年TRD患者认知功能,缓解焦虑和抑郁状况,降低MBP和NSE浓度。
李艳艳刘治港陈力谢正
关键词:帕罗西汀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难治性抑郁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