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凤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造血组织局部ACE-AngⅡ-AT1轴主要成分表达水平研究
- 冀林华殷玉娟余琳李晓凤李占全崔森苏娟罗伟马晓静陈媛清熊华马婕
-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
- 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1,25(OH)2D3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水平及意义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测定1,25二羟维生素D3[1,25 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及其可溶性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该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布鲁氏菌病患者21例(布病组),将布病组又分为骨关节受累组(14例)和无骨关节受累组(7例);选取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布病组及对照组血清中1,25(OH)2D3及VDR的水平,分析其在布鲁氏菌病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布病组患者血清中1,25(OH)2D3及VD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4.84(177.90,286.72)]pg/mL比[286.05(272.15,304.67)]pg/mL,[2.28(1.81,2.91)]ng/mL比[4.07(1.99,6.77)]ng/mL,z值分别为-2.46,-2.19,P值均<0.05};与骨关节受累组相比,无骨关节受累组患者血清1,25(OH)2D3及VDR水平都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鲁氏菌病组血清中1,25(OH)2D3及VDR表达水平下降,推测维生素D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布鲁氏菌病的病理改变。
- 刘小平苏娟秦雅婧刘慧慧鄂维建李晓凤刘婉婷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维生素D受体
- 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细胞凋亡指数及Bcl-2家族分子表达研究
- 崔森冀林华王红心陈媛清蔡玉亮陈杨杨孙敏敏李晓凤李占全柴克霞耿惠熊辉霞苏娟罗伟袁霞马晓静李玉丽李学梅
- 该研究成果为青海省科技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计划项目(2010-Z-723),采用TUNEL、RT-PCR、Western blot方法研究了CM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有核红细胞的凋亡指数、及Bcl-2家族分子表达变化。发现C...
- 关键词:
-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骨髓细胞凋亡指数
- 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骨修复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究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口服甲氨蝶呤片+艾拉莫德片,观察组加用独活寄生汤,治疗3个月。观察2组的疗效、血清细胞因子、活动能力评分、临床症状各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OPG、RANKL、IL-6、TNF-α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2组DAS28、HAQ评分、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双手握力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与对照组的2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艾拉莫德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OPG、RANKL水平,促进骨修复,并改善其活动能力和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陈媛清崔森马红梅秦雅婧李晓凤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独活寄生汤艾拉莫德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