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海峰

作品数:7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微生物
  • 3篇模拟增温
  • 2篇生物群落
  • 2篇土壤微生物群...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暖
  • 2篇群落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微生物群落结...
  • 2篇林线
  • 2篇酶活性
  • 2篇高山林线
  • 2篇变暖
  • 1篇氮磷
  • 1篇底角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调试过程

机构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郑海峰
  • 5篇陈亚梅
  • 5篇杨林
  • 5篇李洪杰
  • 4篇刘洋
  • 3篇张健
  • 3篇王利峰
  • 1篇李小林
  • 1篇郭丽
  • 1篇杨万勤
  • 1篇徐振锋
  • 1篇刘军伟
  • 1篇杨帅
  • 1篇刘洋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模拟增温对高山林线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在土壤有机质的形成、矿化和转移以及温室气体在土壤和大气之间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了解气候变暖对土壤微生物的有机质分解作用的影响对全球土壤碳储量预测至关重要。气候变化对有机质降解和养分释放影响取决于土壤微生...
郑海峰
关键词:高山林线气候变暖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简易野外定时养分添加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的简易野外定时养分添加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组件、控制组件、蓄电池、温度传感器和养分添加组件,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蓄电池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采用多个养分添加组件,每个养分添加组...
郑海峰刘洋陈亚梅张健杨林李洪杰王利峰陈倩妹王泽西谌贤
文献传递
一种可适用于坡地的开顶式模拟增温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适用于坡地的开顶式模拟增温实验装置,主体框架、透明围板、固定脚架和加固拉绳;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四周均设置有透明围板;在所述主体框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透明围板的边缘卡在所述凹槽中;在主体框架的底角处均设...
郑海峰刘洋张健郭丽王利峰李洪杰陈亚梅李小林杨林
文献传递
川西亚高山森林凋落物不同分解阶段基质质量特征被引量:14
2017年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川西高山亚高山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冷杉(Abies faxoniana)天然林、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矮曲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天然林4种典型林分类型下的3个层次[新鲜凋落物层(L)、发酵层(F)、腐殖质层(H)]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模拟凋落物分解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阶段,对凋落物的基质质量,包括水溶性组分(WSC)及有机溶性组分(OSC)、酸溶性组分(ASE)及酸不溶性组分(AIR)的含量进行分析,以揭示亚高山森林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的质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林分类型凋落物的WSC、OSC、ASE含量均随分解的进行不断减少,且分解前期的淋溶释放量高于分解中后期,而AIR含量及表征4种凋落物酸溶性和酸不溶性组分含量相对比例的LCI指数(lignocellulose index)随分解的进行却呈现上升趋势。4种林分凋落物L层的WSC含量及白桦、冷杉、云杉凋落物L层OSC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F、H层,而F、H层间差异不显著;而杜鹃凋落物OSC含量则表现为L层>F层>H层,且各层间均差异显著。林分类型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WSC、OSC、AIR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但对ASE和LCI指数影响却不显著。4个林分比较而言,阔叶林凋落物的WSC、OSC含量高于针叶林,AIR含量低于针叶林,白桦WSC含量在L、F层均最高。研究认为,分解阶段和林分类型对川西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基质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对各组分的影响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谌贤刘洋唐实玉杨帅陈亚梅杨林郑海峰李洪杰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林分类型水溶性组分
高山林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模拟增温的响应被引量:10
2017年
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模拟增温的响应,对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碳氮磷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层和矿质土壤层真菌(F)、细菌(B)、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PLFAs微生物量,以及真菌/细菌(F/B)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G-/G+)比值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OTC模拟增温使空气温度增加0.87℃,土壤有机质层温度增加0.5℃,矿质土壤层温度增加0.23℃.土壤有机质层微生物群落组成比矿质土壤层对模拟增温的响应更敏感.细菌比真菌对模拟增温的响应更加敏感,模拟增温显著影响了土壤有机质层的F/B和G-/G+比值,对矿质土壤层的所有PLFAs含量或比值均没有显著影响.微生物的PLFAs含量及真菌/细菌和G-/G+比值总体呈现非生长季低于生长季前期和生长季后期.冗余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DOC 12.1%、凋落物可溶性碳DC 9.5%和全碳TC 3%)是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可溶性组分(DOC和DC)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全量养分(全碳和总氮).
郑海峰陈亚梅杨林李洪杰王利峰谌贤刘洋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模拟增温高山林线磷脂脂肪酸
海拔梯度模拟气候变暖对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被引量:24
2016年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青藏高原东缘的川西高山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将暗针叶林土壤(3 900 m)沿海拔上移到高山林线(4 000 m),模拟气候变暖对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上升导致土壤温度升高,但增温并未对雪被期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比值产生显著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层次对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影响都极显著(P<0.01),对MBC/MBN、MBN/MBP影响显著(P<0.05),雪被不同时期对MBN、MBP、MBC/MBN、MBC/MBP、MBN/MBP影响极显著(P<0.01);相关分析表明,MBC、MBN、MBP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MBN、MBP与冻融次数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MBC/MBN、MBN/MBP、MBC/MBP与温度和雪被厚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长远来看,未来气候变暖对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碳氮磷平衡的影响将取决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对这些环境因子的响应和反馈.
李洪杰刘军伟杨林郑海峰刘洋杨万勤张健
关键词:气候变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海拔梯度
一种测定土壤中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土壤中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方法,本方法设置了多组样品和对照,并使其在30℃恒温培养45‑60min后,加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溶液后,再加入NaOH溶液终止反应,利用其在土壤酸性磷酸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对硝基苯...
贺若阳徐振锋庄丽燕郑海峰陈亚梅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