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贤慧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脑梗死患者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通心络
  • 2篇缺血
  • 2篇微出血
  • 2篇脑梗塞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发作
  • 2篇脑微出血
  • 2篇梗塞
  • 2篇出血
  • 1篇单抗

机构

  • 12篇太仓市第一人...
  • 1篇苏州科技城医...

作者

  • 12篇王贤慧
  • 8篇周亦
  • 7篇翟万庆
  • 4篇何晓燕
  • 3篇宋丽艳
  • 1篇唐甲凡
  • 1篇李瑞霞

传媒

  • 4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患者日间嗜睡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日间嗜睡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接收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纳入研究,用Epworth嗜睡量表判断是否存在日间嗜睡,将总评分≥10分的患者视为日间嗜睡组(n=48),总评分0-9分的患者视为非日间嗜睡组(n=72),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诊疗资料,重点评估认知功能,用Pearson相关系数衡量日间嗜睡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文化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嗜睡组年龄、患病时长大于非日间嗜睡组(P<0.05);日间嗜睡组UPDRSⅠ、UPDRSⅡ评分、H-Y分期中3-5期占比、HAMA评分与HAMD评分、PSQI评分、NMSQ评分及PDQ评分高于非日间嗜睡组(P<0.05);两组认知功能的视结构与执行功能、计算、语言、抽象思维、定向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嗜睡组MoCA总分、记忆、注意评分低于非日间嗜睡组(P<0.05);日间嗜睡与MoCA总分、记忆、注意呈负相关(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日间嗜睡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合并日间嗜睡的帕金森病患者记忆力及注意力均较非日间嗜睡组差。
何晓燕刘晓蓉金晓梅潘昕佳王贤慧
关键词:帕金森病日间嗜睡
脑栓塞患者脑微出血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2022年
于脑栓塞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风险较大,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为加强对脑栓塞患者脑微出血的识别,本研究对涉及的影响因素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究随机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治疗的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10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脑栓塞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计研究表明,110例脑栓塞患者中脑微出血患者有44例,脑微出血发生率为40%;单因素分析显示,-增加脑微出血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高血压病史、使用抗凝药物、NIHSS评分≥10分、CT检查显示存在脑梗死病灶,重度脑白质高信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栓塞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高血压病史、使用抗凝药物及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结论 栓塞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风险较大,影响因素较多,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病史及NHISS评分等与脑微出血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而年龄≥65岁、高血压病史、使用抗凝药物史及重度脑白质高信号是脑栓塞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王贤慧金晓梅唐甲凡吕亚星翟万庆
关键词:脑栓塞脑微出血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8例,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进行降压、降糖、降脂,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治疗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54,P=0.0047)。结论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服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周亦王贤慧宋丽艳
关键词:通心络血液流变学
应用新型抗凝药物预防脑梗死患者的脑微出血进展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索新型抗凝药物预防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住院的新发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6例,收集基线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行利伐沙班抗凝预防脑梗死并随访2年。对基线及2年后磁敏感序列微出血进行计数,根据脑微出血数有无增多分为进展组(39例)及非进展组(68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微出血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及基线脑微出血数≥5个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年龄(OR=1.058,95%CI:1.002~1.118)、高血压(OR=4.113,95%CI:1.074~15.744)及脑微出血数≥5个(OR=6.461,95%CI:1.766~23.641)为脑微出血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年龄、高血压及脑微出血数联合预测脑微出血进展风险曲线下面积为0.732(P<0.01)。结论 基线年龄、高血压及脑微出血数与应用新型抗凝药物预防脑梗死患者的脑微出血进展风险显著相关,对脑微出血进展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王贤慧周亦刘晓蓉冷翠花王凯悦何晓燕
关键词:抗凝药脑梗死脑出血利伐沙班
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8例,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进行降压...
周亦王贤慧宋丽艳
关键词:通心络血液流变学
文献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卒中后抑郁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卒中后抑郁(PS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6月在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合并有卒中后抑郁60例患者作为PSD组,不合并抑郁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BDNF差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PSD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为(11.33±3.93)ng/mL,低于对照组,HAMD评分为(29.38±5.0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对早期诊断PS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50、91.67%和90.00%。结论BDNF对PSD具有良好的早期诊断效能。
金晓梅王贤慧刘晓蓉王飞鸿何晓燕翟万庆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卒中抑郁
脑梗塞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析
2019年
探究脑梗塞超早期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有效率。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依据药物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正常剂量组(0.9mg/kg)和低剂量组(0.6mg/kg)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正常剂量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剂量组患者预后90天及180天改良rankin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过7d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各观察指标检测值(PT、TT、APTT、Fbg以及IN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常剂量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不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周亦王贤慧翟万庆
关键词:脑梗塞
偏头痛患者血栓弹力图临床检测研究
2021年
探索偏头痛患者的血液凝血状态。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77例偏头痛患者, 分为发作期偏头痛组(59例)和间歇期偏头痛组(18例),另选22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均进行头颅CT检查及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检测,分析血栓弹力图中的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最大强度(M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较健康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R值减小,MA值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间歇期偏头痛组相比,发作期偏头痛组R值减小,MA值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尤其以发作期偏头痛者更明显。
金晓梅刘晓蓉王贤慧周亦翟万庆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高凝状态偏头痛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情况与其预后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情况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作为分组的原则。将其中未合并高尿酸血症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试验组。查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的第14天及第90天时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在治疗的第14天时其近期疗效。结果:在入院时、治疗的第14天及第90天时,试验组患者NIHSS的评分别为(10.51±4.23)分、(8.72±4.70)分、(7.12±4.44)分,对照组患者NIHSS的评分别为(6.24±3.44)分、(4.06±2.78)分、(2.78±2.43)分。在入院时、治疗的第14天及第90天时,试验组患者NIHSS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的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未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相比,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更差。
周亦王贤慧何晓燕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高尿酸血症预后
血清光抑素水平与脑梗塞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正>背景与目的缺血性卒中是老年人中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的一类常见疾病,约35%的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经济带来较重的负担。关于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己普遍受到关注。但仍...
宋丽艳王贤慧周亦李瑞霞翟万庆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