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磊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孢子虫
  • 3篇隐孢子虫
  • 3篇孢子
  • 3篇微孢子
  • 3篇微孢子虫
  • 3篇贾第虫
  • 2篇动物
  • 1篇动物园动物
  • 1篇雪地
  • 1篇养殖场
  • 1篇野生动物
  • 1篇野猪
  • 1篇原核表达
  • 1篇致病性大肠杆...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活性
  • 1篇松鼠
  • 1篇圈养
  • 1篇圈养野生动物
  • 1篇香猪

机构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成都动物园
  • 1篇成都军区疾病...
  • 1篇四川养麝研究...

作者

  • 8篇邓磊
  • 7篇彭广能
  • 7篇李威
  • 5篇钟志军
  • 5篇弓超
  • 4篇刘学涵
  • 4篇谢娜
  • 3篇余建秋
  • 2篇赵波
  • 2篇余星明
  • 2篇王利勤
  • 1篇郭平
  • 1篇杨杰
  • 1篇陈红卫
  • 1篇范泉水
  • 1篇曹雪峰
  • 1篇邱薇
  • 1篇牛李丽
  • 1篇邓家波
  • 1篇罗燕

传媒

  • 4篇中国兽医科学
  • 2篇第六届西部宠...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四川省圈养野猪源和小香猪源贾第虫及隐孢子虫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8
2016年
为调查四川省野猪源及小香猪源贾第虫和隐孢子虫感染情况,采集了326份圈养野猪和小香猪的新鲜粪便,提取基因组DNA,经巢式PCR扩增贾第虫β-giardin位点基因和隐孢子虫18S r RNA位点基因,鉴定阳性粪便贾第虫集聚体和隐孢子虫虫种。结果表明:11头野猪感染蓝氏贾第虫(10头感染集聚体E,1头感染集聚体A);2头小香猪感染蓝氏贾第虫集聚体E;3头野猪和3头小香猪均感染成猪隐孢子虫;未见贾第虫和隐孢子虫混合感染。本试验首次在国内报道了野猪和小香猪感染蓝氏贾第虫和隐孢子虫,并确定了2种蓝氏贾第虫集聚体和1种隐孢子虫虫种。
李威余星明钟志军王强刘学涵余建秋李奇邓家波邓磊牛李丽谢娜陈红卫弓超杨俊廖莉谭和林彭广能
关键词:野猪小香猪蓝氏贾第虫隐孢子虫
圈养野生动物隐孢子虫、贾第虫、微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调查圈养野生动物隐孢子虫、贾第虫、微孢子虫感染情况,笔者采用巢式PCR法对采自成都动物园、碧峰峡动物园、贵阳动物园的野生动物的382份粪便进行了隐孢子虫、贾第虫、微孢子虫检测。结果表明:成都动物园隐孢子虫、贾第虫和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51%、3.03%和10.61%;碧峰峡动物园的感染率分别为1.00%、2.00%和22.00%;贵阳动物园的感染率分别为16.67%、20.24%和34.52%。三个园区野生动物均存在机会致病性病原体感染。
王利勤李威余星明吴孔菊刘俊卿余建秋赵波谢瑶邓磊刘学涵谢娜弓超杨俊李奇杨大洪彭广能
关键词:隐孢子虫贾第虫野生动物
成都市某雪地松鼠养殖场贾第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贾第虫是一类呈全球性分布的重要机会性致病肠道原虫,可寄生于人、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和啮齿类动物,被感染动物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和腹泻等临床症状。为了解成都市某雪地松鼠养殖场贾第虫病流行情况,本次实验共采集该场松鼠粪便样品...
孙萌萌邓磊李威柴宜均杨乐丽郑航彭广能
关键词:贾第虫贾第虫病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背景】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Lung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LPEC)属于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 PEC),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之一。【目的】建立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为研究林麝LPEC O78的致病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实验室保存的林麝LPEC优势血清型O78菌株腹腔注射BALB/c小鼠,计算LD50,确定造模感染剂量,通过监测感染后体重、生化指标、器官中细菌定殖量变化,以及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造模效果。【结果】确定了LPEC O78致BALB/c小鼠的LD50为3.6×108 CFU/m L。实验组小鼠于攻毒后3 h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反应迟钝,剖检见肺脏及肝脏肿大、小肠出血。24 h内体重下降3.2 g左右,随后缓慢升高。生化指标中除尿酸含量与对照组不显著(P>0.05)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磷、钙、镁、总胆红素、尿素、血糖、胆碱酯酶和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水平,且组间变化显著(P<0.05)。各器官均有细菌定殖,心、脾及肾脏24 h达到最高,肝、肺及肠道12 h达到最高,之后随时间逐渐减少。小鼠各器官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结论】成功建立了林麝LPEC O78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为林麝LPEC O78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王吴优田青程建国赵位邓磊罗燕
关键词:林麝BALB/C小鼠
恒河猴干扰素-γ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活性的初步研究
2017年
为构建以恒河猴干扰素-γ为目的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进行免疫活性分析,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重组IFN-γ蛋白。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扩增干扰素-γ基因,然后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 ET32a(+)中,转化BL21(D E3)进行诱导表达。SDS-PAG E电泳分析其可溶性,W estern-blot检测纯化后的重组蛋白,采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重组IFN-γ的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恒河猴干扰素-γ原核表达重组菌,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5.4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IFN-γ具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获得了重组IFN-γ蛋白,表达量高且具有生物学活性,为重组IFN-γ治疗恒河猴疾病奠定了基础。
弓超王文博钟志军曹雪峰郭平李威邓磊冯帆张粤范泉水邱薇彭广能
关键词:恒河猴干扰素-Γ原核表达生物学活性
一株金丝猴源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基因鉴定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巢式PCR法鉴定1株来自成都动物园猴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分离株(CDR01)的基因型。通过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收集孢子,提取DNA后经PCR扩增ITS、MS1、MS3、MS4和MS7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CDR01分离株的ITS、MS1、MS3、MS4和MS7基因序列与人源分离株(Gen Bank登录号:AF101200)、K-88恒河猴源分离株(Gen Bank登录号:KF305606)、秦岭羚牛源分离株1-QY25(Gen Bank登录号:KR048567)、NY-22恒河猴源分离株(Gen Bank登录号:KF305616)、人源分离株6975(Gen Bank登录号:HQ615922)的同源性均为100%。基于ITS的种系发育结果显示,CDR01与参考序列KU194595位于同一分支,ITS基因型为D型。MS1、MS3、MS4和MS7基因形成了一个MLG基因型。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四川省金丝猴感染微孢子虫D型,并且用MLST法确定了该分离株的基因亚型。
李威王利勤钟志军刘学涵邓磊谢娜弓超余建秋杨俊李奇杨平赵波彭广能
关键词:金丝猴MLST基因型基因亚型
某马场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为调查四川成都某马场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对采集于该场的56份粪便样品,采用饱和蔗糖漂浮法收集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孢子并提取DNA,以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基因)...
肖莉邓磊李威赵若璇弓超宋源杨杰钟志军彭广能
关键词:ITS基因
文献传递
贵阳动物园动物隐孢子虫的调查与虫种鉴定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解贵阳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隐孢子虫的感染流行情况,以骆驼、黑熊、斑马、袋鼠、猕猴、长臂猿、大象等野生动物的新鲜粪便为样品(n=84),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收集隐孢子虫的卵囊并提取D N A,以18S r R NA为目标基因靶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采用巢式PCR扩增目的基因,后经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共有13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其中骆驼7份,感染率为70.00%,感染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斑马1份,感染率为10.00%,感染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长臂猿5份,感染率为23.81%,感染虫种为微小隐孢子虫、人隐孢子虫及小鼠隐孢子虫。本次调查发现该园野生动物隐孢子虫具有较高的总体感染率(15.50%)和鉴定出4种人兽共患隐孢子虫虫种,具有较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斑马感染隐孢子虫。
宋源李威钟志军彭家兰谢娜黄祥明邓磊刘学涵兰景超肖莉赵若璇唐永平谭永红李兵吴孔菊彭广能
关键词:隐孢子虫RRNA巢式PCR进化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