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
- 作品数:7 被引量:1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 情绪传播:概念、原理及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思考被引量:105
- 2020年
- 情绪传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并且与新闻传播相伴而行。文章认为情绪传播是个体或群体的情绪及与其伴随信息的表达、感染和分享的行为。在媒介技术日益发达,表现手段愈发丰富、精确的情境下,情绪传播日益在大众传播中凸显,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文章试图梳理情绪传播的相关概念,厘清情绪性语言表达、情绪社会分享和情绪感染三大情绪传播理论。笔者还回顾了情绪传播在新闻传播研究中从被有意遮蔽再到获得释放的认知历程,在此基础上认为情绪传播理论应当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中新的发力点。情绪传播的研究对于新闻学基本原则问题的研究、舆论学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等诸多领域都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情绪本身的客观性存在为新闻客观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情绪本身也是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情绪脱离原始事实信息传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使得舆论学在新媒体领域中的研究更加纷繁充盈的同时,也面临很多新的待解课题;情绪传播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也非常显著,研究显示情绪唤起对传播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情绪唤起成为人际传播的重要动力,而且不同的情绪对人们接受信息时的处理机制也有显著的影响。情绪传播不仅仅是一种伴生的社会现象,它本身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需求。在新闻传播的研究中,只有正视情绪传播的科学规律,将其纳入学科研究体系,才能更进一步拓宽视野,推动新闻传播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 赵云泽刘珍
- 关键词:情绪舆论
- 技术逻辑、实现方式与现实边界:生成式AI对出版业的深层影响被引量:10
- 2023年
- 从当前阶段生成式AI的技术特性和局限来看,其所具有的全域整合、语义理解和内容生成能力不会对出版形成替代,反而能全面辅助出版生产关系的优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生成式AI催化智慧出版在知识的交互式非线性生成、知识封装的深层重塑以及用户阅读习惯、消费入口的迁移等方面加速变革。作为人类智慧集成领域的出版业,需要明确AI生成内容与专业内容生产在真实、安全与版权等方面的边界,警惕技术和资本对出版文化事业的侵蚀,最为根本的是人与机器的权力与伦理边界。
- 刘珍刘珍
- 关键词:知识生产人机交互
- 情绪传播的社会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共同孤单时代,情绪传播却一再促成线上或线下各种人群的聚集和狂欢。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发事件应对策略以及对社会情绪的相关研究受到多学科关注,取得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当前学界主要从情绪对于社会舆论的推动,以及情绪在政治、经济场景的引流作用来进行研究。也有一些学者从情绪社会建构的角度,将情绪视为社会建构的结果,并探索其塑造过程,其焦点仍是舆情的研判和应对。但相对于情绪传播过程本身,舆情事件只是在整个传播链条上的一个部分,甚至仅仅是形成情绪传播的社会影响的最初环节。
- 刘珍刘珍
- 关键词:社会建构社会舆论
- 晚清在华外报:作为新知与意识形态的桥梁被引量:1
- 2016年
- 长期以来,学者们多从政治上评价清末西人在华办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本文试图摒弃政治悲情色彩,从媒介技术革命和知识传播的视角来探究这类报刊。本文认为西人报刊作为一种"新知"的面貌存在,在中国掀起了媒介技术的革命,开启了中国报业现代化的帷幕;西人报刊作为意识形态的桥梁,传递了西方的价值观甚至是直接的政治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
- 赵云泽刘珍
- 关键词:意识形态
- 宋明理学的传播观念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中国古代长期的超稳定社会一定离不开富有实效、饱含智慧的传播观念。贯穿于中国古代中后期的宋明理学的传播观念对于考察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传播观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宋明理学的出现凝聚着儒释道三家融合的基因,肩负着重建纲常的使命,其传播观念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最为重要的精神交往原则。具体来说分为应然层面的传播价值和实然层面的传播观念与模式。其中,"仁"和"理"分别作为最根本的德行价值原则和规律价值原则;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追求"悟"的非语言传播方式和"圆融""收敛""平淡"的传播美学标准。宋明理学的传播观念向内形成以自体传播为特点的传播观念,向外形成了高语境、文以载道的实用主义和圈层化传播三种观念。宋明理学传播观念通过编织士大夫的精神交往网络,以及参与构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而对中国古代超稳定社会的延续发生了显著作用。
- 赵云泽刘珍
- 关键词:宋明理学精神交往
- 智媒时代拓展的社会政治空间被引量:1
- 2019年
- 随着技术发展,智能传感、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广泛应用,人的主观意愿与客观行为被紧密编织进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本文运用长尾理论,分析指出在公众参与的政治议题以及政治参与形式等方面,都将伴随智媒时代的到来而产生更大的长尾空间,这对于促进我国公共领域的搭建具有现实意义。当然,在科技改变媒介、重构社会政治生活的同时,我们仍然需要重视人文精神,警惕算法优先带来的问题。必须坚持党管媒体,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拓展空间的传播效果。
- 刘珍
- 关键词:政治参与长尾理论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