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永孜 作品数:9 被引量:69 H指数:4 供职机构: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明原因发热10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疾病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FUO病因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FUO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确诊方法、热型、热程及病因等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FUO病例病因确诊95例(88.79%)。其病因主要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和血管炎性疾病、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为伤寒/副伤寒16例,占确诊病例16.84%。结论感染性疾病是FUO主要病因,伤寒/副伤寒是主要的感染性疾病,大部分FUO经详细临床检查可确诊。 韦永孜 吴继周 吴健林 韦颖华 万裴琦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 病因 肺结核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免疫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不同病情与免疫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传染病科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76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参照影像学及药物敏感性测定,将患者分为初治组29例,复治组23例,难治组24例,同时选取在同一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检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比率及CD4+/CD8+)比例及NK细胞,分析肺结核患者不同严重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肺结核患者间在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BMI)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方面,对照组分别为(68.39±5.12)%、(42.15±9.37)%、(1.64±0.24)、(17.64±3.56)%,显著高于结核组的(55.22±9.37)%、(33.26±8.67)%、(1.38±0.26)、(14.36±4.51)%,(P<0.01),在T淋巴细胞亚群(CD8+)上,结核组为(27.34±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39±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严重程度肺结核患者间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LSD检测,在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上,初治组>复治组和难治组,在T淋巴细胞亚群(CD3+)上,初治组>复治组>难治组,在T淋巴细胞亚群(CD8+)上,复治组、难治组>初治组。结论肺结核患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间免疫功能受损程度存在差异,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水平变化对肺结核病情严重程度起到相应预测价值。 黄丽静 陈焯彬 韦永孜关键词:肺结核 病情严重程度 免疫功能受损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研究进展 2017年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效果肯定,但在食管、胃底、特殊类型的EGVB一二级预防方面仍有许多基础问题未能得到解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其他预防药物的应用、内镜治疗技术的进步提高,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地位有下降趋势,卡维地洛近期综合获益优于普萘洛尔更好,但其远期疗效安全性有待证实。 马卫国 韦永孜关键词:静脉曲张 消化道出血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不明原因发热10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疾病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FUO病因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我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107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确诊方法、热型... 韦永孜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 感染性疾病 文献传递 双环醇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4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运用双环醇进行治疗;研究组运用双环醇联合替诺福韦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0%,优于对照组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并可以有效抑制肝纤维化,对维护肝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值得推广。 韦永孜 黎灿 吴波霖 郑春顾关键词:双环醇 替诺福韦酯 艾滋病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指标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一体化干预在危重艾滋病患者救治中的实践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一体化干预在危重艾滋病患者救治中的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10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实施常规一体化干预的危重艾滋病患者和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4例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一体化干预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作A组、B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空气、物品表面细菌学监测合格率与院内感染率,以及职业暴露情况和患方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空气、物品表面细菌学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B组空气、物品表面细菌学监测合格率均高于A组,B组院内感染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职业暴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方满意度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方总满意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危重艾滋病患者救治期间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一体化干预可提高细菌学监测合格率,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患方满意度。 黄自群 谢徽微 劳雪华 黄丽静 黄添彩 廖钰珊 吴海松 韦永孜关键词:风险管理 危重病 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Tsport检测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7年 艾滋病、肺结核均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因具有高传染性、高病死率等特点,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威胁了其生命安全。为了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临床诊治得到了人们高度关注。该文综述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Tsport检测意义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韦永孜关键词:艾滋病 肺结核 HIV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抗结核治疗效果对比 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分析HIV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结核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HIV感染合并肺结核初治患者53例作为A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176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肺外结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咳嗽发生率低于B组,但发热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斑点实验、PPD实验、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以及CD4+计数<200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与单纯感染肺结核的患者相比,HIV合并肺结核患者并发症以及肺外结核发生率较高,实验室相关检查敏感性较低,抗结核治疗的效果较差,临床应给予重视。 马卫国 韦永孜 邓世富 吴海松 郑春顾 吴俊葵关键词:HIV 肺结核 抗结核治疗 一线ART治疗方案对HIV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一线ART治疗方案对HIV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首诊治疗的46例HIV合并HBV感染患者,入组46例患者均采取一线ART治疗方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患者CD_4^+T细胞计数变化、病毒转阴率以及肝功能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6、12个月,患者CD_4^+T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CD_4^+T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HIV RNA与HBV DNA病毒转阴率均显著增高(P<0.05),且治疗12个月,患者HIV RNA与HBV DNA病毒转阴率均达到100%。结论一线ART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HIV/HBV合并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对HIV、HBV病毒均能有效控制,且患者耐受性较好,安全可靠。 韦永孜 姚钦江 黄丽静关键词: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