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晨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渝中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腭裂
  • 5篇TCDD
  • 4篇胎鼠
  • 3篇转移酶
  • 3篇基因
  • 3篇甲基转移酶
  • 3篇DNA甲基转...
  • 2篇耐药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基因组
  • 2篇甲基化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乙酰
  • 1篇乙酰化
  • 1篇易感
  • 1篇易感基因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王晨
  • 8篇傅跃先
  • 5篇袁心刚
  • 3篇翟莎娜
  • 2篇张丁文
  • 1篇魏光辉
  • 1篇龚映
  • 1篇刘珊

传媒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iTRAQ技术鉴定TCDD与维甲酸致胎鼠腭裂共同表达的差异蛋白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结合质谱分析筛选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与维甲酸致胎鼠腭裂发生的共同差异表达蛋白质。 方法将36只C57BL/6J孕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以28 μg/kg TCDD、80 mg/kg维甲酸在C57BL/6J孕鼠第10.5个妊娠日(gestational day 10.5,GD10.5)灌胃,建立胎鼠腭裂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玉米油灌胃,于GD17.5观察胎鼠腭部的解剖学及组织学改变;取TCDD组、维甲酸组与对照组GD17.5胎鼠的腭组织,从中提取总蛋白质,采用iTRAQ技术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和鉴定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用Western Blot对Annexin A1、14-3-3 sigma差异蛋白进行表达验证。实验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腭裂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3组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分析采用Levene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urkey H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成功建立了胎鼠腭裂模型,TCDD组与维甲酸组腭裂发生率分别为97.1%(68/70)和98.6%(70/7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腭裂表型在形态学上相似。②共鉴定出2 996个蛋白质,TCDD组、维甲酸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筛选出差异蛋白75个和90个,2个实验组共同表达的差异蛋白有18个。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nexin A1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为0.52±0.11,TCDD组和维甲酸组分别为0.99±0.34和0.98±0.31,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3-3 sigma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为0.55±0.15,TCDD组和维甲酸组分别为0.86±0.17和0.93±0.1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TRAQ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应用iTRAQ技术能够�
翟莎娜王晨傅跃先袁心刚张丁文
关键词:腭裂维甲酸
TCDD诱导C57BL/6J胎鼠腭裂过程中组蛋白H4乙酰化的表达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检测在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诱导的C57BL/6J小鼠腭裂过程中组蛋白H4乙酰化的表达水平,探讨TCDD诱发腭裂与组蛋白H4乙酰化的相关性。方法48只C57BL/6J近交系孕鼠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小鼠妊娠第10.5天(gestationday,GD10.5)时,一次性给予孕鼠分别灌服20μg/kgTCDD(实验组)和等剂量玉米油(对照组),分别在GD13.5、GD14.5、GD15.5剖腹取胎鼠头部标本,作冠状位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蛋白H4乙酰化在腭突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胎鼠腭组织组蛋白H4乙酰化的相对表达量。应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方差同质性检验,方差齐采用Bonferroni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校正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组蛋白H4乙酰化主要表达在腭突上皮细胞中,间质细胞少许表达;在腭发育各个主要时期GD13.5、GD14.5、GD15.5腭突上皮细胞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为0.60±0.25、0.92±0.09和0.90±0.09;TCDD组为1.02±0.28、1.61±0.27和1.28±0.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D诱导的C57BL/6J胎鼠腭裂的发生可能与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有关。
张丁文袁心刚傅跃先王晨邱林魏光辉
关键词:乙酰化腭裂
TCDD诱导的胎鼠腭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变化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研究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2,3,7,8-tetrachlrodibenzo-p-dioxin,TCDD)作用于C57BL/6J孕鼠后,胎鼠腭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及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情况.方法 C57BL/6J孕鼠共40只,完全随机分为TCDD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TCDD组于妊娠第10.5天(GD10.5)以TCDD28 μg/kg一次性灌胃,对照组以等量玉米油一次性灌胃;分别于GD13.5、14.5、15.5、16.5、17.5处死孕鼠,采集各时间点的胎鼠腭组织,分别提取基因组DNA、总RNA.应用MethylampTM基因组DNA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的表达量.应用IBM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间均数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结果作K-S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方差不齐者采用校正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GD13.5、14.5和16.5胎鼠腭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对照组分别为33.42%±6.78%、30.12%±3.92%和36.45%±3.27%,TCDD组分别为49.52% ±4.03%、24.10% ±2.29%和32.77%±0.98%.GD13.5,TCDD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P<0.01);而在GD14.5、16.5均低于对照组(P<0.05).GD13.5、16.5胎鼠腭组织Dnmt1 mRNA表达量:对照组分别为1.01 ±0.10和0.81 ±0.01,TCDD组分别为1.28±0.11和1.04±0.05.在GD13.5、16.5,TCDD组Dnmt1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P<0.01).GD13.5、16.5胎鼠腭组织Dnmt3a mRNA表达量:对照组分别为0.81±0.02和0.96±0.06,TCDD组分别为1.15 ±0.17和1.11 ±0.06.在GD13.5、16.5,TCDD组Dnmt3a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P <0.05).GD14.5,对照组Dnmt3b mRNA表达量为0.72±0.06,TCDD组为0.97 ±0.06,TCD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胎鼠腭组织内可能存在复杂的DNA甲基化调控机制,Dnmt1、Dnmt3a表达升高引起腭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在GD13.5时显著升高,可能是TCDD导致胎鼠腭发育障碍的表观遗传机制之一.
王晨袁心刚傅跃先翟莎娜
关键词:基因组DNA甲基化DNA甲基转移酶腭裂
TCDD诱导胎鼠腭裂的实验研究进展
2017年
目的:总结归纳2,3,7,8-四氯二苯二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诱导胎鼠腭裂的实验研究现状,为深入探讨TCDD致胎鼠腭裂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中国知网、NCBI等国内外文献库检索"TCDD""腭裂"等关键词,搜集已有文献资料。结果:目前的资料显示,可以通过约20μg/kg剂量的TCDD给予孕第9~14天的小鼠单次灌胃建立稳定的胎鼠腭裂模型。在此基础上发现,TCDD诱导不涉及腭突体积变化,主要通过抑制腭突接触融合而发挥致腭裂效应。对于发育中的腭组织细胞,TCDD能改变一系列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主要包括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这些分子的表达变化尚存在争议。腭融合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腭中缝上皮细胞(medial edge epithelium,MEE),其细胞命运转归尚未阐明。结论:TCDD诱导胎鼠腭裂的体内实验基础相对完善。腭发育调控机制纷繁复杂,注重器官发育的时空动态性对于进一步研究至关重要。腭器官离体培养将是重要的体外实验环节。实验技术和条件的变革对于本领域的研究进展显得愈加迫切。
王晨袁心刚傅跃先
关键词:胎鼠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位点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病因复杂,目前普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天性唇腭裂易感基因是自全基因组测序以来的研究热点,筛选出的众多候选基因正不断被基因位点多态性检测、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等方法验证,但结果迥异。该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以及环境因素与唇腭裂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王晨傅跃先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位点环境因素
TCDD诱导的胎鼠腭裂发生过程中TGF—β3、Dnmts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2,3,7,8-tetrachlrodibenzo-p—dioxin,TCDD)诱导的胎鼠腭发育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3,TGF-β3)、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TGF—β1、Dnmts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将18只C57BL/6J孕鼠完全随机分为TCDD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只。TCDD组于妊娠第10.5天(gestation day,GD10.5)给予28μg/kg的TCDD口服,对照组给予等体重体积的玉米油口服。分别于GD13.5、14.5、15.5处死孕鼠,收集2组胎鼠腭突组织。通过试剂盒进行基因组DNA提取、亚硫酸氢盐转化、甲基化特异性PCR,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2组各时间点腭组织表达的TGF-β3、Dnmts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应用IBM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间均数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结果作K-S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方差不齐者采用校正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各时间点TGF—β3启动子区CpG岛均处于低甲基化水平,TCDD组和对照组GD13.5、GD14.5、GD15.5甲基化程度分别为(8.6±0.8)%和(8.7±0.8)%、(11.5±1.4)%和(11.7±1.0)%、(12.0±0.7)%和(12.1±0.5)%,相同时间点TCD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mt1启动子区CpG岛均处于高甲基化水平,TCDD组和对照组GD13.5、GD14.5、GD15.5甲基化程度分别为(73.9±1.1)%和(72.6±0.8)%、(70.8±1.7)%和(70.7±1.0)%、(69.4±2.2)%和(69.7±0.5)%,相同时间点TCD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CDD组Dnmt3a启动子区CpG岛1的甲基化水平在GD13.5和GD15.5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9±1.1)%和(8.1±0.6)%(P〈0.01)、(43.4±0.4)%和(32.9±0.7)
王晨袁心刚傅跃先翟莎娜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3DNA甲基转移酶CPG岛
腭发育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环境污染物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2,3,7,8-tetrachlrodibenzo-p-dioxin,TCDD)作用于C57BL/6J孕鼠后,胎鼠腭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及3种DNA甲基转移酶...
王晨
关键词:DNA甲基转移酶腭裂
交通伤患儿创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与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交通伤患儿创面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与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26例交通伤患儿的创面分泌物,采用API细菌鉴定板条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通过K—B纸片扩散法测定检出菌株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统计各年度患儿创面病原菌检出情况。检出鲍氏不动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将鲍氏不动杆菌检出阳性的46例患儿,根据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是否100%耐药分为耐亚胺培南组19例和非耐亚胺培南组25例(2例患儿排除),比较2组患JESt面鲍氏不动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统计鲍氏不动杆菌检出阳性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2组患儿抗生素使用强度。对数据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独立样本≠检验、校正t检验。结果(1)2010--2015年患儿创面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95.6%(43/45)、89.8%(53/59)、81.3%(148/182)、81.1%(107/132)、81.6%(120/147)、77.5%(62/80),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共检出665株、75种病原菌,检出率居前5位的病原菌从高到低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2)鲍氏不动杆菌对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林、氨曲南、哌拉西林100%耐药,对多黏菌素100%敏感,对其他13种抗生素总体耐药率均高于50%。2010--2015年各年度患儿创面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3)除亚胺培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林、氨曲南、哌拉西林、多黏菌素外,耐亚胺培南组患儿创面鲍氏不动杆菌对其他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耐亚胺培南组(P值均小于O.01),且该组患儿创面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
刘珊王晨傅跃先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抗菌药耐药创面
儿童创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与抗生素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创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患儿创面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43例;年龄(5.4±2.6)岁。致伤原因均为交通伤。分析创面细菌分布情况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根据对亚胺培南是否耐药,将铜绿假单胞菌培养阳性的患儿分为耐亚胺培南组(7例)及非耐亚胺培南组(20例),比较两组耐药情况及抗生素使用强度。结果纳入创面共检出64种病原体,其中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居前5位;27例共58例次铜绿假单胞菌阳性菌株均对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磺胺类耐药。耐亚胺培南组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4.7%)、美罗培南(100%)、头孢他啶(64.7%)及哌拉西林(76.5%)的耐药率均高出非耐亚胺培南组40%(P〈0.05);耐亚胺培南组、非耐亚胺培南组对氨曲南(76.5%、39.0%)、头孢吡肟(70.6%、29.3%)及庆大霉素(35.3%、17.1%)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亚胺培南组、非耐亚胺培南组各种抗生素的整体使用强度四分位分别为4.1(0.0~22.8)、7.8(0.9—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创面培养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应加强对儿童创伤创面细菌的监测,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减少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龚映王晨傅跃先
关键词:假单胞菌铜绿抗菌药耐药性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