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清血毒胶囊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反相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MPS)联合清血毒胶囊和窄谱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反相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7例反相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NB-UVB照射,隔日1次,口服清血毒胶囊,3次/d,每次4粒。治疗组光疗后外用MPS,2次/d;对照组光疗后外用他卡西醇乳膏,2次/d。用药前,用药第4和第8周进行皮损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2.35%和2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和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S联合清血毒胶囊内服和NB-UVB治疗反相银屑病疗效较他卡西醇好,且不良反应少,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好,可作为反相银屑病治疗的长期外用制剂。
- 杨洁刘巧
- 关键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窄谱中波紫外线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联合卡泊三醇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联合卡泊三醇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海南省皮肤病医院确诊的62例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隔日1次,并外用卡泊三醇乳膏涂擦,每日两次。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还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局部封包皮损处,每日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别于用药前、治疗第4周、8周和第12周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5.48%(11/31),略高于对照组的29.03%(9/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10%(27/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6.77%(30/31),仍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2/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8/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卡泊三醇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联合用药后不仅疗效明显提高,且能减少单用卡泊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
- 杨洁
- 关键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窄谱中波紫外线寻常性银屑病
- 大疱性类天疱疮并发皮肤粘蛋白沉积症1例
- 目的报道大疱性类天疱疮并发皮肤粘蛋白沉积症1例。方法患者女性,57岁。因全身起红斑,水疱、大疱伴痒半月,既往有精神病史、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目前未予药物治疗)。皮肤组织病理检查:镜下:轻度角化过度,表...
- 龚石刘巧王爱民王玲杨洁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治疗小腿乏脂性湿疹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治疗小腿乏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就诊的117例乏脂性湿疹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每天两次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小腿患处,对照组每天两次外用凡士林乳膏封包小腿患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湿疹情况。结果治疗7 d和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03%和98.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4%和8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治疗乏脂性湿疹疗效肯定,起效时间短,安全性好,具有显著优势。
- 杨洁
- 关键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疗效
- 苦参碱调控Sirt1/AMPK自噬通路减少白癜风小鼠黑素细胞丢失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白癜风小鼠黑素细胞丢失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参碱低剂量(60 mg/kg)组、苦参碱高剂量(120 mg/kg)组、苦参碱(120 mg/kg)+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527(2 mg/kg)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采用2.5%氢醌乳膏涂抹小鼠背部皮肤构建白癜风模型,给予相应干预后,评估小鼠皮肤毛发脱色情况;HE染色和Masson-Fontana染色观察皮肤受试区含黑色素的毛囊数和基底层黑素细胞数;检测血清TYR及皮肤SOD、GSH-Px、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皮肤组织Sirt1/AMPK通路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毛脱色明显,毛发脱色评分、皮肤组织MDA含量、P62蛋白表达和p-mTOR/mTOR水平显著升高,含黑色素的毛囊比例和基底层黑素细胞数、血清TYR活性、皮肤组织SOD和GSH-Px活性、LC3Ⅱ/LC3Ⅰ比值、Sirt1蛋白表达和p-AMPK/AMPK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碱低、高剂量组小鼠毛发脱色情况显著改善,毛发脱色评分、皮肤组织MDA含量、P62蛋白表达和p-mTOR/mTOR水平显著降低,含黑色素的毛囊比例和基底层黑素细胞数、血清TYR活性、皮肤组织SOD和GSH-Px活性、LC3Ⅱ/LC3Ⅰ比值、Sirt1蛋白表达和p-AMPK/AMPK比值显著升高(P<0.05);Sirt1抑制剂EX527可显著阻断苦参碱对自噬的激活作用,减弱苦参碱对白癜风病变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苦参碱可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白癜风小鼠黑素细胞的丢失,改善白癜风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AMPK通路,促进自噬有关。
- 叶峻宏韩宪伟吕雯戴晓宇杨先旭杨洁张明
- 关键词:白癜风苦参碱自噬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麻醉皮肤组织病理取材60例
- 目的探讨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麻醉方法减轻患者皮肤病理取材时局麻穿刺和手术取材痛苦的疗效观察。方法皮肤组织病理取材麻醉中(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2%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麻注射联合麻醉)。结果实验组穿刺疼痛的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
- 龚石王玲王爱民杨洁刘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