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开伟

作品数:34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6篇医药卫生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肌肉疲劳
  • 19篇肌肉
  • 14篇肌肉骨骼
  • 14篇骨骼
  • 9篇疾患
  • 8篇肌肉骨骼疾患
  • 7篇RPE
  • 5篇拉车
  • 4篇生产安全
  • 4篇肌力
  • 4篇肌肉骨骼损伤
  • 4篇骨骼损伤
  • 4篇MVC
  • 3篇主观
  • 3篇面肌
  • 3篇肌电
  • 3篇降幅
  • 3篇MET
  • 3篇表面肌电
  • 3篇SEMG

机构

  • 33篇中华大学
  • 29篇湖南工学院
  • 2篇南华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吉林体育学院
  • 1篇陕西麟北煤业...

作者

  • 34篇李开伟
  • 12篇易灿南
  • 6篇胡鸿
  • 3篇赵彩俊
  • 3篇左华丽
  • 3篇彭露
  • 2篇李乃梁
  • 2篇刘美英
  • 2篇郑艳芳
  • 1篇陆勇
  • 1篇李敏
  • 1篇刘爱群
  • 1篇施式亮
  • 1篇冯斌
  • 1篇贾惠侨
  • 1篇李文宝
  • 1篇周淑仪
  • 1篇刘明慧

传媒

  • 14篇人类工效学
  • 9篇中国安全科学...
  • 4篇技术与创新管...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安全
  • 1篇吉林体育学院...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凝土地面破拆作业肌肉疲劳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为了解人工破拆混凝土地面作业肌肉疲劳发展规律,避免肌肉疲劳累积,降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WMSDs)风险,设计并组织地面破拆作业规程。方法招募6名大学男生进行实验,测量人工破拆0 cm及20 cm高度混凝土地面下,作业前后握力变化,作业过程主观肌肉疲劳评分(RPE)、主观痛感评分(RPA)、主观振动不适评分(RPV)以及上肢左右指浅曲肌、左右肱二头肌、左右肱三头肌和右三角肌前束7个肌群的活动特征,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地面高度对作业过程肌肉疲劳的影响。结果不同地面高度下肌肉疲劳发展存在差异,0 cm高度下握力降幅更大,腰部和右臂RPE更大。人工破拆混凝土地面作业中左右肱二头肌、右指浅曲肌、右肱三头肌疲劳累积明显,0 cm高度下右三角肌前束疲劳累积明显。结论混凝土地面人工破拆作业肌肉疲劳累积明显,0 cm高度肌肉疲劳累积更明显。
易灿南李开伟胡鸿刘美英郑艳芳何佳媛龙桐
关键词:职业病生产安全肌肉疲劳
环境因素对感知绊倒风险的影响
2019年
为探讨环境因素中照明条件、步道、障碍物形式、障碍物颜色和障碍物高度等因子对被绊倒风险主观评分的影响,开展明暗2个集区、2种试验步道、2种不同形式(板和杆)、2种不同颜色(黑色和白色)和5种障碍物高度的试验,被试在行走前后给出感知的被绊倒风险等级(RRT),试验人员给出被试的步态干扰等级(RD)并记录行走时间。结果表明:照明条件、障碍物形式、障碍物颜色和障碍物高度均显著影响RRT和RD;颜色对比度也显著影响RRT;暗环境条件下碰到障碍物的可能性是正常照明条件下的15倍。
陈运秀李乃梁李开伟
关键词:主观感觉障碍物环境因素
静态单手拉车作业最大耐受时间建模被引量:14
2017年
为分析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模拟静态手拉叉车试验:通过测量拉车前后单臂拉力的变化及最大耐受时间(MET),记录基于Borg CR-10主观疲劳评分表(RPE)的身体疲劳度,探讨负荷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MET、剩余拉力、力量衰减程度和RPE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构建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MET预测方程。试验结果表明,仅负荷显著影响MET;所构建的以指数函数和幂函数为基础的MET方程与现有方程具有一致性;用所建方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优于用现有MET方程得到的结果。
易灿南李开伟施式亮唐范胡鸿陈成锋
关键词:肌肉疲劳
基于运动学视角利用跳绳进行“拉长-缩短周期运动”训练的实验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通过比较跳绳和反弹跳的反弹跳指数(Rebound Jump index,RJ),分析利用跳绳进行“拉长-缩短周期运动”(SSC)训练的可行性。方法:受试者在三维测力平台上分别进行反弹跳、单摇跳绳和双摇跳绳,通过跳跃高度和着地时间计算RJ指数,分析三者之间的差异性,并以反弹跳的RJ指数作为基数,探讨单摇和双摇跳绳对实现SSC的贡献率。结果:ANOVA统计结果显示,反弹跳的RJ的指数与单摇跳绳的RJ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弹跳的RJ的指数与双摇跳绳的RJ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单摇跳绳的RJ指数是反弹跳的30.4%,双摇跳绳的RJ指数是反弹跳的68.0%。结论:在进行单人跳绳时,如增加单次转数,可以实现SSC训练。
李文宝冯斌李开伟
关键词:运动学跳绳
不同负重、坡度和速度背包任务下的背部肌肉疲劳评估被引量:2
2022年
为评估不同条件下男、女性背包作业过程中的肌肉疲劳状况,设计男、女性背包徒步行走试验范式。分别测量任务前、后参与者背部肌肉肌力的最大随意收缩力f_(MVC)和f′_(MVC)、心率R_(h)、最大耐受时间T_(me),并给予博格体力消耗的主观疲劳感知评分E_(rp)。12名大学生参与者(6名男性和6名女性)被要求背着装有哑铃(重量分别为0、自身体重的12.5%和25%)的背包,以3种不同的速度(2、4、6 km/h)和两种不同的坡度(0°、10°)在跑步机上行走,直至因劳累而无法继续为止。结果表明:背包任务后,背部肌力S_(b)值下降,主观疲劳评分E_(rp)值增大;相比女性,男性肌力下降快,抗疲劳性强,但女性的疲劳感知能力较男性强。研究成果助力提升从业人员的作业设计和生活安排合理化,从而预防肌肉骨骼疾病(musculoskeletal diseases,MSDs)风险。
陈盈田水承李开伟邹元
关键词:肌肉疲劳
行走前后对地板抗滑性的主观评量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调查行走前后地板抗滑性主观评量的影响因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了4因子实验。实验因子包含地板粗糙度、地板表面情况、鞋底材质和照明情况。被试在步道待试区对地板感知抗滑性给出1(非常滑)-5(不滑)的评分;待走过实验步道后,再次对地板感知抗滑性给出评分,并对自觉滑动感(PSOS)做出评分。运用SAS分析软件对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板粗糙度、地板表面情况和照明水平对实验前主观抗滑性存在显着的影响(P<0.0001);鞋底材质、地板粗糙度和地板表面情况对实验后主观抗滑性及自觉滑动感(PSOS)存在显着的影响;地板粗糙度与实验前(r=0.38,P<0.0001)与实验后(r=0.52,P<0.0001)的主观抗滑性均为正相关;实验后的主观抗滑性与自觉滑动感为高度负相关(r=-0.84,P<0.0001)。结论行走前地板主观抗滑性显著的受地板粗糙度、地板表面情况、照明水平的影响;行走后地板主观抗滑性显著的受鞋底材质、地板粗糙度和地板表面情况的影响。
赵彩俊李开伟彭露刘爱群
关键词:跌伤装璜材料
拉车作业之肌肉疲劳分析与预测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以肌力下降、耐受时间及主观评价来比较在不同负荷水平下拉车作业造成的肌肉疲劳水平;第二个目的是建立数学模型来量化拉车作业造成肌肉疲劳的程度;最终目的为提供拉车作业工作设计的提供依据,以降低劳动者肌肉骨骼伤害的风险。方法通过设计模拟手拉叉车实验,测量两种负荷下被试的实验前后拉力值、持续施力的耐受时间以及身体疲劳主观评价的数据,进行肌肉疲劳分析。结果实验数据显示拉车作业产生肌肉疲劳,性别和负荷对耐受时间、拉力下降速率产生显着影响;性别也显著影响被试对疲劳的主观评价,身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耐受时间的显著因子。结论拉车作业中肌肉疲劳会导致拉力显著下降;性别是影响肌肉疲劳的重要因子,女性被试比男性被试更易疲劳;根据预测函数模型计算的男、女被试的疲劳速率k值分别为0.071、0.099。
唐范李开伟易灿南彭露
关键词:肌肉疲劳主观评价工伤肌肉骨骼损伤
基于sEMG的拉力作业肌肉疲劳与恢复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为了探究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与恢复的特征,避免肌肉疲劳累积,降低肌肉骨骼疾患(MSDs)风险。方法设计动态拉力作业疲劳与恢复试验,选取10名男性本科生。测量屈指肌和肱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肌群指标MF和MPF的变化特征。结果经过静坐恢复方式干预,肌力恢复至88%MVC,屈指和肱三头肌肌电频域指标MF和MPF均呈上升趋势,主观疲劳感随休息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肌电频域指标MF和MPF能够较好地作为评估动态拉力作业中肌肉疲劳状态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本研究的疲劳状态恢复特征研究内容可为现实拉力作业中的休息设计提供依据。
程阳肖楠莫聪左华丽易灿南李开伟
关键词:搬运工肌肉骨骼疾患
基于多模态信息的地面钻孔作业肌肉疲劳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解地面钻孔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特征,避免疲劳累积,降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风险,设计并组织地面钻孔试验,通过采集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多模态肌肉疲劳信息研究其风险。招募8名大学男生进行试验,测量地面及20 cm高以及20 s和40 s钻孔任务下多模态肌肉疲劳数据:任务操作量、主观评分、生理参数和姿势;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地面类型及任务时长对作业过程肌肉疲劳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以分析各肌群肌肉疲劳发展,利用姿势分析方法分析姿势风险。结果表明:钻孔作业肌肉疲劳明显;作业前后握力下降显著;主观用力评分(RPE)、主观痛感评分(RPA)和主观振动不适评分(RPV)均随时间显著上升;腰背RPE评分最高;20 cm高作业肌肉疲劳风险较高,具有较高姿势风险评分;身体右侧肌肉疲劳风险较高;20 s任务肌肉疲劳风险较高于40 s任务。
易灿南郑艳芳李开伟胡鸿刘美英何佳媛
关键词:安全人体学肌肉疲劳
菜勺作业肩肘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
2017年
菜勺是常用的烹煮工具之一,当使用菜勺进行烹饪时,需涉及到上肢的运动,特别是重复性的关节屈曲、旋转活动极易造成累积性工作伤害。研究通过设计模拟菜勺勺汤实验,利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收集3种菜勺型号的右边上肢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的三维运动坐标。通过对坐标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肘关节和肩关节的屈曲分别在33.55°至83.68°,12.95°至72.21°;而肘关节旋前角度47.15°至87.77°;菜勺型号(p<0.000 1)显著影响3个部位的力矩值,菜勺型号越大力矩值也相应增加。
唐范李开伟易灿南
关键词:上肢关节屈曲力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