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勇
-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尊重、互惠与共同性再生产:“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象营造被引量:2
- 2021年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发展与善治目标表达了中国主张,"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在践行这一理念下,从落地生根到开枝散叶。超越民族国家边界的"一带一路"倡议,从"尊重""互惠"和"共同性再生产"而非"歧视""同败"与"单向顺从"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既包含了长久以来对差异性的尊重包容,也表明了一种延续互惠的追求旨趣及共同性特质寻觅培育之漫漫征途。依托"一带一路",这一作为由人类活动形成的多元文化共存、共生、共享的地理、社会与文化空间集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早已脱离"想象的共同体"的刻板印象,而以尊重、互惠与共同性再生产合一的时代形象代之。
- 李智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研究——基于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报告
- 2023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形成(党的十二大至十四大)、逐步发展(党的十五大至十七大)和全面成熟(党的十八大至二十大)。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历史逻辑,直面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逻辑,前行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引的理论逻辑,锻造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的实践逻辑,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逻辑自洽。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的历次政治报告,广泛运用历史经典话语赓续民族文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承政治理念,平易通俗话语践行群众路线,艺术修辞话语营造情感语境,宣传口号话语点明核心要义,有效地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路径。
- 于宏伟李智勇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中国共产党政治报告
- 民族政策优化创新的必要性探究
- 2016年
- 现阶段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高速时期,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政策都受到社会转型的重大影响。民族地区发展与民族政策紧密联系,民族政策优化创新势在必行,以适应民族地区发展与社会转型的需求。
- 李智勇
- 关键词:社会转型民族政策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探析被引量:72
- 2018年
- 发端自"天下观",再造于"民族主义",充实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经历"自在"到"自觉"过程相随,中国民族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泛起多次涟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各种民族思想的影响。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渊源的分析,"天下观"赋予了多元共生的文化思想,"民族主义"带来了"国族一体"的政治理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确立了"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合力造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渊源的多层次性。
- 闫丽娟李智勇
- 关键词:天下观中华民族多民族国家
- “资本”视角下精英再生产对民族农村社区影响研究——以土族D村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农村精英再生产贯穿土族农村社区的发展历程,其关键则是政治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这三类基本资本的再生产与作为辅助的社会资本发挥作用,合力推动这一过程的进行。其引发的效应集中于同村民自治制度、精英—民众关系和社区记忆的关系,为影响土族农村社区发展的实质内容。农村精英再生产为精英群体在土族农村社区量的增生与质的提高提供了途径,总体上发挥着积极意义,为土族农村社区共同体的延续与发展夯实基础。
- 李智勇闫丽娟
- 关键词:土族农村精英资本
- 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民族政策在西北地区的执行
- 2016年
-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针对国内时局和西北政局变化,制定了相应的民族政策,并通过笼络上层、变革传统体制的策略辅助执行。西北地方将政策的实际运用作为应对国民政府和维护自身的策略,展现了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民族政策执行过程中,国民政府与西北地方实力派,在权力与利益博弈的状态下通过互动形成了表面上的、暂时的一致性与松散的、脆弱的"同盟"关系,民族政策本身即被双方利用。
- 李智勇
-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民族政策地方实力派
- 村民城镇化意愿对人口较少民族新型城镇化进程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保安族G村为例
- 2017年
- 人口较少民族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既要由政府主导和社会支持,又要个体具备城镇化意愿。通过对保安族G村村民城镇化意愿的调查,反映出村民整体上城镇化意愿不强,村庄发展相对滞后、乡村之于村民的意义、村民城镇化条件与能力欠缺、个体与家庭的优先选择是主要制约因素。结合调查反馈与现实基础,笔者认为就地就近城镇化将是人口较少民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前景。
- 闫丽娟孔庆龙李智勇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人口较少民族就地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