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 作品数:35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船用夹层板T型接口处连接装置及安装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夹层板T型接口处连接装置,包括一连接两个水平分布的夹层板的中间连接组件,中间连接组件包括一中间连接板、一对上、下连接板,中间连接板的底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水平分布的夹层板的下面板焊接固定,上下连接板分别与...
- 王自力赵辰水刘昆张延昌王果俞同强王哲王加夏
- 文献传递
- 一种船用L形分布夹层板连接系统及安装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L形分布夹层板连接系统,一连接两个夹层板外侧的外角连接组件,所述外角连接组件包括一外连接外板、一外连接内板,外连接外板为一槽形板,外连接内板为一M形板,所述外连接内板的两侧的内侧面分别与两个夹层板的上面...
- 王加夏刘昆张延昌王果俞同强王哲费宝祥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Dubins路径和概率威胁地图的无人船的避障方法
- 本发明涉及无人船路径规划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Dubins路径和概率威胁地图的无人船的避障方法。主要包括获取初始位姿点,终止位姿点,无人船的最小转弯半径以及障碍物在二维的概率威胁地图上的信息。当无人船在运动的过程中遇...
- 王哲李德明李佳敏黄霖杨晓飞叶辉朱志宇
- 文献传递
- 强桁材结构在冲压载荷作用下损伤变形的试验与仿真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在遭遇碰撞搁浅事故时,船体强桁材结构常常会受到面内载荷的作用发生变形。对船体典型强桁材结构进行缩尺简化,设计了一组不加筋(US-WG)和一组垂直加筋(LS-WG)强桁材试件,通过开展准静态冲压试验及相应的数值仿真,从冲压载荷、损伤变形方面分析研究两种形式强桁材在面内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垂直加强筋能大幅提高强桁材在面内载荷作用下的结构抗力;两种形式强桁材在肋板中间截面具有不同的褶皱变形模式,可为后续解析方法中变形模式的确定提供依据。
- 刘昆严力宇傅杰王哲王自力
- 关键词:数值仿真
- 船舶舱壁板的骨材贯穿孔孔型结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舱壁板的骨材贯穿孔孔型结构,包括位于该贯穿孔开口两侧的水平直线,位于左侧的直线端部连接第一弧线,第一弧线上端连接第二弧线,第二弧线上端连接上半腰圆,该上半腰圆的右下端连接第三圆弧,第三圆弧的下端连...
- 尹群程遥刘昆王兴彭丹丹傅杰王哲高明星
- 文献传递
- 爆炸损伤后U型夹层板剩余强度实验研究
- 2018年
- 爆炸冲击损伤会对舰船航行和作战造成严重影响,而爆炸后的剩余强度研究对于评估舰船损伤后的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U型折叠式夹层板为研究对象,对水下爆炸冲击损伤后的U型夹层板开展弯曲实验,研究弯曲载荷作用下夹层板在纵、横2个方向的极限承载力和损伤变形模式。根据实验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数值仿真分析,并把实验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和完善有限元仿真分析技术,为分析基于夹层板的舰船结构强度提供技术支撑。
- 王哲费宝祥赵辰水刘昆
- 关键词:剩余极限强度数值仿真
- 一种船用夹层板折角角隅处连接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夹层板折角角隅处连接装置,一连接两个夹层板外侧的外角连接组件,所述外角连接组件包括一对对称分布的外连接板,且两个外连接板之间焊接固定,所述外连接板的一端向外弯折形成外箭头结构并与夹层板的上面板的端部...
- 赵辰水刘昆张延昌俞同强王果宋娜陈月王哲
- 文献传递
- 一种船用夹层板T型接口处连接装置及安装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夹层板T型接口处连接装置,包括一连接两个水平分布的夹层板的中间连接组件,中间连接组件包括一中间连接板、一对上、下连接板,中间连接板的底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水平分布的夹层板的下面板焊接固定,上下连接板分别与...
- 王自力赵辰水刘昆张延昌王果俞同强王哲王加夏
- 考虑材料动态非线性影响的VLCC搁浅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对船舶搁浅相关冲击问题进行数值仿真计算时,合理可靠的材料输入是保证仿真结果准确性的基础。开展了船用低碳钢材料的准静态拉伸和高速拉伸试验,以试验结果为基础,通过相关计算及校准研究,考虑材料硬化、失效应变以及应变率敏感性,得到满足材料动态非线性要求的仿真材料输入方法及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VLCC舱段结构搁浅触礁事故进行仿真计算,从损伤变形、搁浅载荷以及搁浅过程中的能量吸收情况等方面分析船体结构的搁浅性能。该研究成果可为大型结构冲击问题数值仿真中的材料非线性输入提供参考和依据。
- 王自力傅杰王哲梁恩强刘昆
- 关键词:船舶搁浅
- 一种基于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多环境下水面人员识别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员识别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多环境下水面人员识别方法。通过可见光图像预处理模块、可见光、红外图像切换模块、可见光图像识别模块、红外图像识别模块相结合,可见光图像预处理模块对可见光摄像机...
- 杨晓飞陈浩王思琪王哲李佳敏叶辉朱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