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娟
-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政府博士后资助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火针散刺治疗初期有头疽验案一则被引量:1
- 2016年
- 火针疗法是将火针烧红后,快速刺入病变部位的疗法。国医大师贺普仁将以火针为主的疗法总结为温通法。此法借火力激发经气、疏通气血,临床应用范围广泛。近年来笔者利用火针在临床上治疗多种疑难、顽固性疾患,多取良效。现介绍初患有头疽采用火针治疗的有效案例。
- 王翠娟王珑李冬杰
- 关键词:火针疗法火针治疗有头疽散刺疏通气血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其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其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氟西汀)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式分别建立7天、14天、21天抑郁大鼠模型,电针组、西药组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电针"神庭""百会"穴及灌胃给药氟西汀的治疗,通过旷场实验、蔗糖水消耗实验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旷场实验、蔗糖水消耗实验提示造模成功(P<0.01),电针、西药对抑郁模型的干预有意义(P<0.01);空白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数量减少,突触前膜内囊泡减少,前后膜边界不清晰,甚或融合,后膜致密物质稀疏,活性区长度较短,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数量增加,突触前膜内囊泡增多,前后膜边界清楚,后膜致密物质浓厚,活性区长度变长,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疗法能有效的对抑郁大鼠海马CA3区神经损伤进行修复,并可积极干预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退变。
- 王珑张迪田旭升刘丹孙晓伟李艳秋王翠娟马鸣李冬杰王实涛孙忠人
- 关键词:抑郁电针海马超微结构
- 头体电针治疗抑郁症合并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采用头体电针方法治疗抑郁症合并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并将试验结果进行临床有效性评估,为临床提供有效方案。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15年9月截止于2017年1月,共纳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门诊的60例抑...
- 王翠娟
- 关键词:体针电针抑郁症慢性疼痛
- 文献传递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CA3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功能及海马CA3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14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每组36只,每组按干预时间分为7d、14d、21d3个亚组,各亚组12只。除空白组外,余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式建立抑郁大鼠模型,且干预治疗均与造模同时进行,电针组采用疏密波刺激"神庭""百会"穴,西药组采用灌胃给药氟西汀,每日1次。通过旷场试验(open-field test)、糖水消耗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的变化。结果:在实验第7、14、21d,模型组大鼠open-field test评分、糖水消耗量、体质量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均P<0.01),实验第14、21d,电针组、西药组大鼠open-field test评分、糖水消耗量、体质量均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1,P<0.05);实验第14、21d,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数量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少(均P<0.01),电针组、西药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数量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从实验第7d开始出现相对固缩、变形,突触结构融合、界限不清,21d时上述改变显著,电针组、西药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14d开始得到改善,21d时明显恢复近正常水平,突触结构恢复近正常水平。结论:电针参与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并对抑郁症症状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 王珑张迪田旭升刘丹孙晓伟李艳秋王翠娟马鸣李冬杰孙忠人
- 关键词:抑郁电针突触可塑性
- 郁证“从肺”病机探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郁证是临床上常见的复杂症状,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病证中。对于本病,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机学说,历代医家多从怒郁伤肝,思郁伤脾,过喜伤心神等方面论述,莫衷一是。从七情之悲忧致郁,联系到诸气膹郁的五运六气学说,旨在打破郁证多从肝论治的传统,理清从肺论郁的脉络。
- 王珑李冬杰王翠娟张迪孙忠人
- 关键词:郁证病机七情五运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