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鑫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硝普钠联合垂体后叶素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垂体后叶素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硝普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两组均每次1次,治疗3 d,待咯血停止72 h后停止用药。咯血治疗后24 h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咯血治疗前后1 d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因子(MPC-1)、人β-防御素-2(HBD-2)、γ干扰素(IFN-γ)、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MPC-1、HBD-2、IFN-γ、SIL-2R、IL-6、IL-1、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略低于对照组的1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垂体后叶素可提高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疗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与炎症因子水平,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 刘彦斌曹平虎曾鑫宋雪玲
-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硝普钠垂体后叶素细胞因子炎症因子
- 恩替卡韦联合甲泼尼龙片及来氟米特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甲泼尼龙片及来氟米特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6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42例)和联合治疗组(5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恩替卡韦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恩替卡韦+甲泼尼龙片+来氟米特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为一疗程。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ALB)、血β2-微球蛋白(β2-MG)]、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完成6个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蛋白、ALB、血清β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β2-MG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恩替卡韦组,ALB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联合组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毒副作用,其它一般不良反应联合组高于恩替卡韦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恩替卡韦组患者(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甲泼尼龙片及来氟米特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疗效率及对患者肾功能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单纯的恩替卡韦治疗,且并未增加肝肾功能损伤及其它药物不良反应率,且安全有效。
- 刘彦斌聂娜张庆曾鑫李娟
- 关键词:乙肝相关性肾炎恩替卡韦来氟米特肾功能肝功能
- 血浆microRNAs:HCV阳性肝硬化新的生物标记物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micro RNA(mi RNA)在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硬化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mi R-30c-5p和mi R-302c-3p在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结果 mi R-30c-5p和mi R-302c-3p在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中表达均增高。结论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mi R-30c-5p和mi R-302c-3p表达增高,可能作为监测和诊断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硬化的生物标志物。
- 张庆刘彦斌曹平虎曾鑫刘杰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MIMI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置管及巩固期加用乙胺丁醇治疗187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及巩固期加用乙胺丁醇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87例,分为A、B、C、D组。A组45例患者治疗方案为2HRZE+7HR,并行常规抽液;B组53例患者治疗方案为2HRZE+7HR,并行胸腔置管;C组55例患者治疗方案为2HRZE+4HRE+3HR,并行胸腔置管;D组34例患者治疗方案为2HRZE+4HRE+6HR,并行胸腔置管。B、C、D组患者行胸腔置管,经引流管注入生理盐水20ml加尿激酶10万U。结果: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初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巩固期加用乙胺丁醇,并且治疗总疗程延长到1年,并行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证明此种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治愈率,促进胸腔积液的排出,防止胸膜肥厚、粘连及包裹,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
- 唐先梅曹平虎曾鑫
- 关键词: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