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
-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NP_1+把+NP_2+VP+CP”构式的认知解读与翻译——以《红高粱家族》及其英译本为例
- 2017年
- 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以构式作为人类语言基本单位,为合理认识人类语言背后的认知表征及认知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路径。文章立足于Goldberg构式语法框架,以《红高粱家族》为语料,对NP_1+把+NP_2+VP+CP构式进行认知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对照该书英译本,进一步考察了译者英译该构式背后的认知表征,研究发现:句法上,该构式论元结构在"把"字影响下互相作用,对CP成分类型产生约束;语义上,准入该构式动词制约VP语义同时要求CP与之进行匹配;语用上,尽管CP对原型存在增补功能,但其对该构式语用功能影响甚微;基于该构式中论元结构凸显的语义焦点各异,译者分别通过凸显VP、PP、ADVP成分使译文最大程度地维持了该构式的句式结构、语义表征及语用功能。
- 沈达胡杨
- 关键词:认知翻译《红高粱家族》
- 概念整合—转喻双重视阈下浅近文言翻译研究——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概念整合理论揭示了人类信息经整合建构层创意义的认知机制。转喻是人类基本思维方式,可为概念实体理解提供心理可及。从概念整合和转喻视角,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个案,探究浅近文言翻译过程的认知机制,发现在源语文本解构阶段,转喻思维为原文信息空间发生的信息重组提供认知理据,重组信息经由概念整合过程参与译文构建,由此建构的译文的部分文本内容承继转喻特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认知主体在翻译过程中潜意识调用了转喻思维。概念整合—转喻双重视阈下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一方面可识解译文建构过程中认知主体涉及的认知选择,另一方面可促进对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教学的指导。
- 胡杨梁燕华
- 关键词:转喻《浮生六记》
- 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的认知语用解读——基于典型事件模型的概念整合被引量:6
- 2017年
- 典型事件模型与概念整合融合构建的网络模型为后者注入外部视角的同时,使后者输入空间组成元素的内在联系变得更为紧密,进一步增强了概念整合的解释力。借助该网络模型对不同类型致使力作用下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语义主要来源于对物理致使力这一认知原型的隐喻延伸;准入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动词致使力作用效果强劲,抹杀了受事的认知决定,因而其后行为结果不存在转喻表达;该类构式实例语用意义集中体现了受事在情感层面的表达。
- 胡杨
- 关键词:认知语用
- 多模态隐转喻视阈下城市形象构建——以南宁城市宣传片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隐转喻作为隐喻、转喻等人类基本认知机制的联动现象广泛存在于多模态语篇中。文章从认知视角切入,基于2017年南宁城市宣传片,探讨该多模态语篇中多模态隐转喻表征及其语类特征,研究发现:该多模态语篇充分运用语言、图像等多种模态,通过建构多个多模态隐转喻为城市形象构建提供基础;其中,源域多为美好事物,主要运用图像、色彩、声音等生动模态表征,而目标域多为理想化城市形象,较多利用文字、声音或隐含等形式,此外,喻体多为具体概念,喻标较抽象;多模态隐转喻呈现出异质性、夸饰性及语用适切性等语类特征,为城市形象构建研究提供有益思维参照。
- 刘浩霞胡杨杨金花
- 关键词:城市形象宣传片
- 转喻路径下政治新闻语篇的概念整合解读
- 2017年
- 作为引导公众的有效媒介之一,新闻语篇建构的语义场背后常隐匿着话语机构意欲传达的意识形态。依托认知语言学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以不同国家主流报刊对英国脱欧后续报道为语料,对政治新闻语篇语义建构的认知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政治新闻语篇理解过程中潜意识调用的转喻思维以事件空间或话语空间为工作场境,由此激活的概念实体通过概念整合参与新闻语篇语义建构,为识解其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提供源泉。
- 胡杨
- 关键词:转喻意识形态政治新闻语篇
- 转喻视阈下《庄子》哲学意象的概念整合解读
- 2017年
- 《庄子》哲学意象作为庄子散文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是庄子哲学概念理解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庄子》中"天""人""心"三类高频哲学意象语言涉及的心智运作,发现:"天""人""心"这三类《庄子》哲学意象语言背后分别涉及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行为转喻、控制转喻三类转喻思维运作模式;《庄子》哲学意象概念整合过程中,《庄子》哲学意象转喻特性为语义建构提供新信息,由此促进庄子哲学思想理解。转喻路径下《庄子》哲学意象的概念整合解读有助于深入剖析庄子哲学思想形成背后的认知表征。
- 胡杨
- 关键词:转喻
- 叙事“隐性进程”层创性实时意义的建构
- 2016年
- 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动态地揭示了语言的深层建构过程,其层创结构为叙事"隐性进程"的解读提供了新思路。通过阐释层创结构在叙事"隐性进程"中的认知运作机制发现:(1)概念整合在文学研究领域具有普适性;(2)该机制对文学作品中语言、人物行为、人物心理的叙事"隐性进程"发挥建构作用。从概念整合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且可深刻揭示叙事语篇背后的认知机制,并极大地深化文学文本的显性及隐性主题。
- 胡杨
- 宗教翻译中译者主体的概念整合机制——以《红楼梦》霍译本为例
- 2016年
- 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可用于探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处理宗教专有项时的思维加工过程,同时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取向。以《红楼梦》霍译本为例,结合宗教翻译中译者主体的概念整合,从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教文化三方面探究译者主体在翻译过程中的思维加工过程,发现:1)霍译本中,佛教、道教及儒教文化内涵可分别借助新的知识框架、具象化、整合等认知方式得以阐释;2)译者主体无意识地在认知上凸显译语读者的心理认知,然而译文文本中却丢失了部分宗教专有项内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文化失落。
- 胡杨
- 关键词:宗教文化《红楼梦》文化翻译译者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