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永刚

作品数:49 被引量:302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颈椎
  • 11篇椎间盘
  • 9篇前路
  • 9篇铍针
  • 8篇腰椎
  • 8篇颈椎前路
  • 7篇手术
  • 7篇术后
  • 7篇退变
  • 7篇关节
  • 6篇髓核
  • 6篇通路
  • 6篇椎体
  • 6篇疗效
  • 6篇颈椎病
  • 5篇退行性
  • 5篇前路手术
  • 5篇中医
  • 5篇颈椎前路手术
  • 4篇信号

机构

  • 4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2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49篇祝永刚
  • 47篇柳根哲
  • 19篇彭亚
  • 8篇雷仲民
  • 7篇孙佩宇
  • 6篇尹辛成
  • 4篇张硕
  • 4篇张帆
  • 3篇陈江
  • 3篇孙旗
  • 3篇谢戟
  • 3篇赵毅
  • 2篇孙旗
  • 1篇赵峰
  • 1篇靳宜
  • 1篇康晓乐
  • 1篇李伟
  • 1篇吴迪

传媒

  • 9篇中国中医骨伤...
  • 9篇北京中医药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骨伤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9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现状与方向被引量:5
2017年
随着人类寿命的增长,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人骨量流失常会导致全身骨质疏松,轻微外力或跌倒后就易发生骨折,如最常见由于摔倒引起的OVCF,骨质疏松性骨折使很多老年人受尽折磨,不仅降低其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残甚至死亡[1]。近年来,老年人OVCF发病率逐年升高,医疗资源消耗逐年增长,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越来越重[2-3]。随着老年OVCF患者发病率的提高,
刘志超祝永刚肖辉灯郭菲宇赵丁岩梁家柱柳根哲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中西医结合
颈椎前路Hybrid手术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节段及3节段颈椎病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双节段或3节段Hybrid手术108例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住院患者,根据手术节段数目不同将患者分为双节段组52例和3节段组56例,其中双节段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35~67(45.94±14.67)岁;3节段组男23例,女33例,年龄32~65(47.54±15.34)岁。比较两组的结局指标,其中临床指标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强度,根据Odom’s评分对一般临床结果进行分级;并通过X线、CT及MRI测量颈椎活动度、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且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双节段组和3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5~180(152.30±44.74)min和110~210(165.18±45.86)min,出血量分别为20~100(32.88±8.75)ml和20~150(34.64±10.63)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NDI、JOA、VAS、Odom’s评分较术前有较大改善(P<0.05),NDI、JOA、Odo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3节段组高于双节段组。两组术后C3-C7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手术切口顺利愈合,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两组骨融合率分别为43例(82.69%)和45例(80.35%);双节段组出现2例邻近节段骨质增生,3节段组出现3例邻近节段骨质增生、1例邻近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此外,3节段组有1例融合器松动,不伴随明显临床症状。结论:应用前路Hybrid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既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极大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同时也证实了Hybrid在多节段颈椎间盘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陈超柳根哲尹辛成彭亚郑皓云祝永刚赵思浩李春根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颈椎病手术疗效
腰椎导引操联合代温灸膏治疗中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腰椎导引操联合代温灸膏治疗中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青年CNLBP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代温灸膏外敷(隔日1次,为期4周)配合健康宣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练腰椎导引操(隔日1次,为期4周)。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第4周时的疗效和腰椎曲度(LCI)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活动度(AROM)、腰椎曲度(LC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第8周随访时,2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第8周随访时,2组腰椎屈伸及侧屈总AROM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周,观察组腰椎曲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腰椎曲度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腰椎曲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导引操联合代温灸膏治疗可缓解CNLBP患者的腰部疼痛,改善腰部功能障碍及活动度,并能促进腰椎正常生理曲度恢复。
张硕李春根祝永刚郑皓云崔玉石钱嘉铭李浩锌柳根哲
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代温灸膏腰椎曲度
一种术中吸引器用器头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了一种术中吸引器用器头,包括手柄,手柄的底部连接有吸引管,吸引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锥形管,手柄的内腔、吸引管的内腔和锥形管的内腔依次相连通,锥形管内设置有滤网,吸引管的内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祝永刚柳根哲李春根葛明月郑皓云赵思浩
伴随眩晕颈椎病的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伴随眩晕症状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颈椎影像学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7月本院行ACDF治疗的颈椎病伴随眩晕症状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眩晕症状与影像学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28.45±2.87)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患者DHI、N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影像学方面:椎间隙撑开高度平均为基准高度的119.3%。术后患者椎间隙高度、椎管面积、C;前凸角均显著改善(P<0.05)。手术前后责任节段平均椎管面积变化量与DHI评分变化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CDF手术可有效治疗颈椎病及其伴随的眩晕症状,适度撑开椎间隙高度,并增加颈椎曲度;眩晕症状改善与椎管面积的增加呈正相关。
崔玉石彭亚祝永刚陈超郑皓云钱嘉铭李春根柳根哲
关键词:颈椎病眩晕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腰扭伤取穴规律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针灸治疗腰扭伤的取穴规律。方法以腰扭伤、针刺、针灸、灸法、电针为主题词,检索1996年5月28日—2019年6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VIP)数据库关于针灸治疗腰扭伤的所有文献,共1 854篇,运用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针灸治疗腰扭伤的取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腰扭伤腧穴使用频次从高到底依次为委中、肾俞、阿是穴、后溪、腰痛点、大肠俞、水沟、腰阳关等;经脉以膀胱经、经外奇穴、督脉为主;部位以腰背部及上肢取穴最多;特定穴以背俞穴、经外奇穴、合穴、下合穴最常用;关联分析显示相关性较高的穴位组合:肾俞-大肠俞、肾俞-大肠俞-委中、肾俞-大肠俞-阿是穴、肾俞-大肠俞-阿是-委中、后溪-合谷;对高频主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五个聚类群分别为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阿是穴、腰痛点-水沟、后溪-合谷、夹脊穴-腰眼-承山。结论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系统分析了针灸治疗腰扭伤取穴规律,穴位以腰背部和四肢末端为主,符合临床治疗规律。
张万翔王蜜源卢通祝永刚肖辉灯李春根柳根哲
关键词:腰扭伤数据挖掘取穴规律针灸
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伤科运用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记录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后3个月、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24 h、1周、1个月、3个月、1年VAS评分均低于术前[(2.24±0.94)、(2.00±0.86)、(1.80±0.40)、(1.34±1.30)、(2.14±1.95)分比(6.16±0.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优良率为84.0%(42/50),1年时患者优良率为72.0%(36/50)。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均未见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安全有效。
李浩锌柳根哲祝永刚肖辉灯郑皓云张硕李春根彭亚
关键词:铍针脊神经后支腰椎骨关节病CT引导
复元活血汤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2例
2024年
目的 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64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PKP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PKP手术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连服1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伤椎前缘及中线高度。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25.00%(8/32)]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伤椎前缘及中线高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元活血汤联合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减轻临床症状。
王清任柳根哲李浩锌钱嘉铭祝永刚肖辉灯李春根彭亚
关键词:复元活血汤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椎体高度腰椎功能
铍针改善颈椎前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铍针改善颈椎前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接受颈椎前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铍针组和理疗组(各31例)。铍针组患者采用铍针治疗,间隔3 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理疗组患者采用中、低频电子脉冲治疗,1次/d, 20 min/次,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第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轴性症状评定及压痛值,并判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方面,铍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6.77%,高于理疗组患者的87.10%;治疗后第3个月铍针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3.55%,理疗组患者为83.87%,但铍针组患者显愈率高于理疗组患者。轴性症状评定改善的优良率方面,铍针组患者优良率由治疗前的32.26%改善到58.06%,治疗后第3个月为54.84%;理疗组患者优良率由治疗前的35.48%改善到48.39%,治疗后第3个月为41.94%。两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第3个月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痛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VAS评分及压痛值均显示铍针组患者改善颈椎前路术后轴性症状疗效优于理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铍针能够改善患者颈椎前路术后轴性症状,且疗效显著。
郭泽权钱嘉铭祝永刚陈超郑皓云李春根孙旗柳根哲
关键词:颈椎前路轴性症状铍针
单纯PKP与PKP结合过伸复位法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PKP结合过伸复位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1例,随机分为单纯PKP组(A组)和PKP结合过伸复位组(B组)。A组单纯采用PKP治疗,B组首先进行肢体的过伸复位然后再行PKP。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B组因PKP前需对患者骨折椎体进行过伸复位,所以手术时间要长于A组,B组骨水泥注入量要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恢复,Cobb角显著改善,VAS评分显著下降,B组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结合过伸复位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胸腰背部疼痛,在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提高骨折椎体稳定性、减小穿刺和骨水泥注入风险等方面更具优势,从而更好地使得脊柱生物力学再平衡、预防邻近椎体再骨折。
赵毅柳根哲彭亚孙佩宇祝永刚雷仲民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过伸复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