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忠

作品数:78 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6篇骨折
  • 17篇胫骨
  • 15篇股骨
  • 13篇内固定
  • 12篇髓内
  • 11篇髓内钉
  • 10篇疗效
  • 9篇关节
  • 8篇手术
  • 8篇术后
  • 8篇复位
  • 7篇愈合
  • 7篇硫酸钙
  • 7篇骨不连
  • 7篇固定术
  • 6篇缺损
  • 6篇骨缺损
  • 5篇入路
  • 5篇髓内钉治疗
  • 5篇下肢

机构

  • 7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2篇延安大学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西安医学院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76篇李忠
  • 57篇张堃
  • 38篇马腾
  • 31篇任程
  • 29篇李明
  • 29篇路遥
  • 26篇王谦
  • 21篇薛汉中
  • 18篇孙亮
  • 8篇黄强
  • 7篇张聪明
  • 7篇段宁
  • 6篇王鹏飞
  • 6篇杨彦玲
  • 5篇付亚辉
  • 5篇庄岩
  • 5篇杨娜
  • 4篇邱成峰
  • 4篇卢代刚
  • 4篇雷金来

传媒

  • 12篇中华创伤骨科...
  • 8篇国际外科学杂...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电工电能新技...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骨科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中国电工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8篇2022
  • 11篇2021
  • 10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2
  • 2篇1991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Stoppa入路复位固定C1型髋臼骨折
薛汉中任程王谦李忠
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个性化治疗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通过判断骨不连形态及髓内钉稳定性进行分型,采用个性化固定方案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8例股骨干髓内钉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89例,女19例;年龄23~65岁,平均45.5岁。具体分型方法及相应治疗方案如下:Ⅰ型(15例),断端有骨痂生成(局部无骨缺损)+髓内钉稳定,保留髓内钉并附加钢板;Ⅱ型(43例),断端有骨痂生成(局部无骨缺损)+髓内钉不稳定,更换更大型号的髓内钉/更换更大型号的髓内钉+阻挡钉;Ⅲ型(23例),断端无骨痂生成(局部有骨缺损)+髓内钉稳定,保留髓内钉、植骨并附加钢板;Ⅳ型(27例),断端无骨痂生成(局部有骨缺损)+髓内钉不稳定,植骨并更换双钢板垂直固定。随访期间观察骨不连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骼和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骨不连均愈合,未发现有感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4~8个月),骨骼及功能评分优良率100%。结论根据骨不连形态及髓内钉稳定性进行分型,能够提示正确的个性化固定方案,极大地提高股骨干髓内钉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治愈率。
孙亮李忠薛汉中马腾王谦路遥李明任程赵梓育张堃
关键词:股骨不愈合骨钉
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折愈合的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清创内固定取出伤口灌注冲洗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出现伤口感染并骨折愈合的16例患者,早期治疗为清创、细菌培养、抗生...
路遥马腾李忠
关键词:内固定术后感染灌注冲洗
通道成骨技术治疗锁骨萎缩性骨不连的初步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通道成骨技术即保留骨不连断端硬化骨质联合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锁定钢板(LC-DCP)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且完整随访的41例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萎缩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7.6岁(28~63岁);左侧25例,右侧16例。患者骨不连手术与骨折初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8.5个月(9~40个月);入院前有1次手术36例,2次手术5例。术中测量骨不连缺损长度,骨不连均采用建立植骨通道,取髂骨植骨联合锁骨上方LC-DCP内固定。术后12个月采用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评估患侧功能。结果4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3.6个月(12~15个月)随访。25例患者骨缺损长度≤2.0 cm,16例患者骨缺损长度>2.0 cm。所有患者骨不连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12~16周)。1例患者术后出现供区持续疼痛,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个月DASH评分平均为14.7分。结论通道成骨技术保留了萎缩性骨不连断端的硬化骨,减少了髂骨的取骨量,治疗锁骨萎缩性骨不连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张聪明李忠王谦马腾薛汉中孙亮刘路许毅博张诚诚张堃王德智段宁
关键词:锁骨骨移植萎缩性骨不连
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术前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术前设计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4月-2015年4月采用3D打印技术对入院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43例进行术前设计,预手术.其中男3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2岁(22-78岁)....
王鹏飞王宝辉雷金来魏星付亚辉巍巍卢代刚李忠庄岩张堃
关键词:髋臼骨折3D打印手术
新复位方法在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复位方法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医院下肢病区手术治疗的5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34例,女16例;年龄27~56岁,平均42.3岁。将患者按照术中复位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新复位方法组(n=23):按照由远及近的原则,以骨折远端为基础骨块,其他骨块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一复位,最后复位压缩的骨折并固定;传统复位方法组(n=27):先复位关节面再将关节面骨块与胫骨骨折远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摄膝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TPA)。根据TPA在±5°内被认为可接受,超过±5°被认为不可接受,比较两组患者的TPA可接受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7±0.4)、(3.0±0.6)h]和术中出血量[(215±56)、(221±52)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复位方法组患者的TPA可接受率为78.2%(18/23)高于传统复位方法组的48.1%(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复位方法相比,新复位方法在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时可以提高术中胫骨平台骨折复位的可接受率,但并不增加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张聪明段宁王谦马腾薛汉中刘宏亮张诚诚张堃李忠
关键词:胫骨骨折外科手术
缺氧诱导因子-1α改善缺氧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缺氧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①建立小鼠失血性休克模型,选取休克组与假手术组(n=3)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主要差异基因。②检测对照组(正常培养)与缺氧组(缺氧培养6h)(n=3)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HIF-1α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变化,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③干扰组HUVECs转染HIF-1α的siRNA 48 h,干扰HIF-1α表达,对照组转染对照siRNA(n=3),检测HIF-1α的表达以确定干扰效果。干扰成功后缺氧培养6h后检测干扰组和对照组(n=3)GLUT1的表达情况,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①休克组与假手术组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明显差异的基因有25条。假手术组和休克组HIF-1α表达量分别为53.49±3.26、111.70±1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②缺氧组HUVECs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组和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0.781±0.023、1.177±0.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扰组和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1.011±0.076、1.151±0.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予缺氧培养6h后,干扰组和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0.514±0.018、0.769±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失血性休克状态下表达明显升高,在缺氧状态下HUVECs中HIF-1α可上调GLUT1的表达,促进葡萄糖转运,改善线粒体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靶向调控HIF-1α可能有助于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陈实范金柱李忠谢建刚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
干燥同种异体骨修复下肢承重骨大块创伤性骨缺损疗效观察
目的 随着交通事故、工伤等发生率的逐年增加,下肢骨折中高能量损伤日益增多。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特别是关节周围骨折的创伤性骨缺损成为创伤骨科医师关注的热点。其中同种异体骨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旨在观察和评估干燥同种异体...
任程王谦李忠张堃
关键词:大块骨缺损同种异体骨
股骨粗隆外侧壁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粗隆外侧壁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运用髓内或髓外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合并外侧壁骨折患者共20例,根据Palm分类,其中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13例。
李忠孙亮王谦马腾
关键词:股骨粗隆外侧壁骨折
硫酸钙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硫酸钙(CS)材料由于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吸收降解性高、制备成本相对低廉、原材料来源丰富等特点,常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治疗。然而,其材料存在着降解速度快、骨诱导活性差等问题。因此硫酸钙材料与不同材料的复合,使其相关性能得到改进与加强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将硫酸钙与不同的材料相结合,负载各种抗生素、药剂、生长因子等无机、有机分子,制备出新型复合硫酸钙材料,并经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探究评价新型材料的机械和生物性能,为进一步硫酸钙人工骨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本文将通过对近年来以硫酸钙材料为载体的新型复合材料在骨缺损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李东晨李忠马腾路遥黄强许毅博
关键词:硫酸钙人工骨骨缺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