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芳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心房颤动患者
  • 3篇栓子
  • 3篇微栓
  • 3篇微栓子
  • 3篇小儿
  • 3篇聚体
  • 3篇护理
  • 3篇二聚体
  • 3篇房颤
  • 2篇肺炎
  • 2篇D-二聚体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闭锁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黄疸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血管

机构

  • 7篇苏州市吴中人...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7篇王芳
  • 3篇徐云
  • 3篇赵晓英
  • 3篇王兵
  • 2篇陆小平
  • 2篇蒋丽娇
  • 1篇惠杰
  • 1篇高兰平
  • 1篇张文英
  • 1篇董国英

传媒

  • 2篇智慧健康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评估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疗效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监测微栓子评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栓疗效的价值。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96例,其中40例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56例给予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阿斯匹林组),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微栓子监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结果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同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微栓子监测的平行对照观察。结果华法林组治疗前,微栓子阳性14例,阴性26例,治疗后微栓子阳性5例,阴性35例,治疗后微栓子检出率显著降低(35.0%vs 12.5%,P﹤0.05);阿斯匹林组治疗前,微栓子阳性21例,阴性35例,治疗后微栓子阳性17例,阴性39例,治疗前后微栓子检出率降低无显著性差异(37.5%vs 30.4%,P=0.42);华法林组治疗后微栓子检出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治疗前所有微栓子阳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353±71)μg/L vs(261±58)μg/L,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降低[分别为(313±81)μg/L vs(170±67)μg/L、(327±73)μg/L vs(235±61)μg/L,P﹤0.05];华法林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研究初步表明,微栓子可以作为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一个指标。
徐云王兵蒋丽娇陆小平赵晓英王芳惠杰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微栓子D-二聚体
PDCA管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择该院于2015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法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肺功能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8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出的气体容量(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PEF分别为(1.71±0.41)、(1.39±0.42)、(3.11±0.69);对照组患者的FVC、FEV1、PEF分别为(3.49±0.69)、(2.99±0.56)、(5.69±0.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97.9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王芳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
微生态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 观察微生态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200例15d龄初生新生儿。入组条件:足月儿,日龄15d,出生体重>2500g,无异常分娩史,单纯母乳喂养儿,经皮测胆红素12.0~15.0mg/dl入组。治疗组:100例选择口服丽珠肠乐(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每隔3d复测一次;对照组:100例选择日光照射治疗,每隔3d复测1次,2组治疗后经皮测胆红素<5.0mg/dl均停止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儿黄疸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TBIL水平、DBIL水平、I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生态疗法对于>2周的足月新生儿(除外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先天性疾病患儿),一般情况好,经皮胆红素在12~15mg/di的黄疸患儿治疗,简单、经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钱月芳高兰平张文英洪丹王芳
关键词:微生态疗法新生儿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心房颤动患者微栓子及D-二聚体水平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微栓子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确房颤患者栓塞风险。方法选取特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行微栓子监测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间结果差异。结果房颤组微栓子阳性率高于对照组(30.0%vs.10.0%)(P<0.05)。房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256±79)μg/L vs.(174±67)μg/L](P<0.05)。结论微栓子与D-二聚体均可以作为预测房颤栓塞事件的指标,可以进一步识别房颤栓塞高危个体。
董国英赵晓英王芳王兵徐云
关键词:心房颤动微栓子D-二聚体
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前后微栓子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治疗前后微栓子检出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方法选择CHADS2评分為1分的持续性房颤患者40例,每例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前后分别行微栓子监测和D-二聚体水平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结果差异。结果抗凝治疗前微栓子阳性12例、阴性28例,治疗后微栓子阳性5例、阴性35例,抗凝治疗后微栓子检出率显著降低(30.0%12.5%,尤2=3.66,P<0.05);D-二聚体水平抗凝治疗前为(273±81)治疗后为(170±67)pg/L。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〇=10.09,P<0.05)。结论微栓子与D-二聚体水平均可以作为房颤患者栓塞风险的评估指标。
徐云王兵蒋丽娇陆小平赵晓英王芳
关键词: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治疗微栓子
小儿肺炎护理期间转变体位联合心理干预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浅谈转变体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肺炎患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于2021年1~12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入院先后将6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后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采取转变体位与心理干预联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在护理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康复指标以及接受护理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在护理后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康复指标数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康复指标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将转换体位护理与心理干预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帮助患儿快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王芳
关键词:小儿肺炎常规护理心理干预联合护理
循证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及对提高临床效果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100例,按照患儿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二级护理,治疗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康复时间、患儿治疗的主动依从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对比显示,治疗组住院时间为4.55±0.55d、治疗起效时间为2.01±0.53d,医疗费用为1462±356元低于对照组,治疗配合度(96%vs82%)、护理满意度(100%vs9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的患儿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明显的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属和患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王芳
关键词:循证护理小儿腹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