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礼华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头颈
  • 2篇鳞癌
  • 1篇通路
  • 1篇通路基因
  • 1篇头颈部
  • 1篇头颈部鳞癌
  • 1篇头颈鳞癌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微小RNA
  • 1篇颈部
  • 1篇颈部鳞癌
  • 1篇基因
  • 1篇发病
  • 1篇发病风险
  • 1篇SNP
  • 1篇病例
  • 1篇病例对照
  • 1篇病例对照研究

机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马红霞
  • 2篇王礼华
  • 1篇胡志斌
  • 1篇杭栋
  • 1篇袁雯雯

传媒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与头颈部鳞癌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
2016年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端粒长度与头颈部鳞癌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41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外周血DNA端粒相对长度,结合临床信息和随访资料,进行端粒长度与头颈部鳞癌死亡风险的关联分析。通过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时间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CI。结果:将头颈部鳞癌病例按照端粒长度的三分位数分为3组后,端粒长度由短至长的第1、2和3组的平均生存期显著增加(分别为40.46、41.76和46.18个月,趋势性P=0.009)。与相对端粒长度〈1.19的患者相比,相对端粒长度〉1.49的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HR:0.40,95%CI:0.20-0.80)。分层分析结果表明,较长的端粒长度与头颈部鳞癌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在〈62岁的患者、女性、不吸烟者以及不饮酒者中更为显著。结论:端粒长度可能与头颈部鳞癌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关联,还需要其他更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余成啸许冲全王礼华马红霞
关键词:头颈部鳞癌
microRNA合成通路基因SNP与头颈鳞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2016年
目的 探讨microRNA合成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头颈鳞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年龄(±5岁)、性别频数匹配的576例头颈鳞癌患者和1 552名健康对照。应用Illumina Infinium BeadChip平台检测microRNA合成通路上DICER1、GEMIN3、PIWIL1的8个潜在功能性SNP位点。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头颈鳞癌间的关联。结果 PIWIL1 rs1106042(G〉A)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携带rs1106042 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个体发生头颈鳞癌的风险降低(相加模型:aOR=0.73,95% CI:0.57~0.93, P=0.011);分层分析显示,rs1106042 A等位基因在年龄≥60岁、女性、非吸烟、非饮酒、口腔癌亚组中具有降低肿瘤发病风险的效应(P〈0.05)。结论 PIWIL1基因的潜在功能SNP位点可能与中国人群头颈鳞癌的发病风险相关。
袁雯雯杭栋王礼华陈苏虹丁中兴胡志斌马红霞
关键词:头颈鳞癌微小RNA病例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