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雷
- 作品数:16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更多>>
- 血清铁蛋白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接受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204例,根据术后6~12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ISR组(54例)和无ISR组(150例),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血清铁蛋白是否为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左主干病变(8.7%:24.1%,P=0.004)、>2个支架(22.7%:38.9%,P=0.021)、支架直径(3.00:2.75,P=0.012)、支架长度(23:24.5,P=0.024)、肌酐(75.14±15.25:80.19±20.32,P=0.058)、血清铁蛋白(167.05:237.85,P=0.059)、左室射血分数(62:61,P=0.066)与ISR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与ISR负相关(1.05:0.97,P=0.043)。将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左主干病变、>2个支架、血清铁蛋白>200 ng/ml、左室射血分数≤50%与ISR独立相关(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200 ng/ml可能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
- 李凡王亚斌高磊李彦华闫启鵾李苏雷曹丰
-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支架内再狭窄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后心房结构及功能变化的评估方法被引量:3
- 2017年
- 心房颤动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简称房颤,常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瓣膜病和高血压病,也可单独发生,即特发性房颤或孤立性房颤。按其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 d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 h;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 d以上,需要药物作用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 h内复发者。
- 李苏雷智光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导管消融术心房功能
- 多模态影像评估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发生率高、危害大,近年来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冠脉微循环血管存在直径细小、心脏运动伪影等影响因素,使得常规影像方法难以直接对其进行成像,目前通常采用心肌灌注水平来间接评估微循环功能,而不同的影像方法各具优缺点,单一成像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多模态影像综合评估微循环功能逐渐成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本文就近年微循环障碍的多模态影像评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心梗后微循环障碍的早期发现与评估提供帮助.
- 李苏雷曹丰
- 关键词:心肌梗死微循环障碍
- 细胞生物治疗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全球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显示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00万,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IHD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及其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1-3]。因此,降低IHD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IHD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或后天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供血不足,难以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求,最终产生胸闷、胸痛等症状,导致AMI的发生。由于心肌细胞难以再生,AMI发生时,缺血梗死区心肌发生坏死、纤维化瘢痕组织逐渐取代正常心肌、心室重构扩大、变薄,最终发生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4]。
- 谢晓烨李苏雷王小宁曹丰
- 关键词:干细胞缺血性心脏病分子影像学组织工程材料
- 细胞外基质水凝胶与hiPSC-CM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观察猪大网膜来源的细胞外基质(ECM)水凝胶与人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CM)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作为细胞移植递送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化学、物理和酶解的系列方法对猪大网膜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然后将提取的ECM制备成可注射性温敏水凝胶,通过组织学染色鉴定其生化成分,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显微表观结构,并向小鼠心肌内注射水凝胶观察其原位凝胶形成能力。采用小分子诱导法将人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心肌细胞,随后将获得的hiPSC-CM分组培养,接种在水凝胶上共培养的为凝胶组,常规培养的为对照组,通过活/死细胞染色、CCK-8和鬼笔环肽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状况和生长形态,采用心肌细胞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法分析心肌细胞生存数量和表型维持情况。结果:苏木素-伊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DAPI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制备的大网膜ECM水凝胶中无明显的细胞碎片、细胞核和脂质残留,天狼猩红和阿利新蓝染色显示该水凝胶保留了ECM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和糖胺聚糖。所制备的水凝胶在4℃条件下表现为黏性液体,在37℃条件下呈凝胶态。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该水凝胶的微观结构由不规则的纤维和大小不一的孔隙组成。在超声引导下可顺利将制备的ECM水凝胶注射到小鼠心肌内,注射后即刻超声下可见高回声信号,提示水凝胶在心肌内滞留,并通过后续的心肌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发现注射区有团状凝胶的存在。活/死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凝胶组和对照组的hiPSC-CM均大多数存活,很少有死细胞,CCK-8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hiPSC-CM可以在与ECM水凝胶共培养时正常伸展,凝胶组与对照组细胞形态相似,且两组的每细胞F-肌动蛋白覆盖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细胞标志物免疫�
- 樊景阳李苏雷蒋敏陶博曹瑞华张继彬田磊刘建伟王海滨曹丰
- 关键词:肌细胞水凝胶
-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运动耐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期患者不同舒张压(DBP)水平下的运动耐量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45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69±9.73)岁,按6分钟步行距离(6MWD)水平进行分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基线资料,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BP与6MWD的关系。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校正性别、年龄、BMI、每周运动时间、吸烟习惯、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后,随DBP的增加,6MWD减低的风险增加(OR=1.117,95%CI 1.014~1.231,P=0.025);分层分析结果提示,在中年组和非糖尿病组中,随DBP的增加,6MWD减低的风险增加(中年组:OR=1.317,95%CI1.059~1.638,P=0.013);非糖尿病组:OR=1.143,95%CI 1.015~1.288,P=0.028)。结论冠心病PCI术后人群中,特别是在中年和非糖尿病人群中,DBP与6MWD减低风险存在相关性,随DBP升高,6MWD减低的风险增加。
- 高姗曹瑞华王盛书芦婷婷李苏雷白永怿陈海威李彦华徐勇曹丰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舒张压运动耐量
- 低剂量药物负荷心肌声学造影评价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效果
- 目的:目前临床上对于CTO病变再血管化治疗效果,尤其是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尚缺乏有效评估手段。本研究旨在应用低剂量药物负荷心肌声学造影技术评价CTO病变再血管化治疗对于患者心脏容积、心脏整体收缩功能、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的作...
- 刘博罕王晶周肖李苏雷耿晓雯智光
- 文献传递
- 烟酰胺单核苷酸对血管紧张素Ⅱ致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观察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对心肌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植入Alzet 1004微量泵泵入[1.6mg/(kg·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构建心肌纤维化小鼠模型,对照组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根据是否腹腔注射NMN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对照+NMN组和模型+NMN组,每组各10只小鼠。观察小鼠超声心动图、血压、心脏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以及Masson染色的变化,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分析法观察小鼠心肌纤维化相关蛋白或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心功能显著减低、心肌纤维化加重,而给与NMN治疗后,小鼠心脏射血分数改善,同时心肌纤维化程度减轻;AngⅡ干预后小鼠心肌的SIRT6表达显著下降,给与NMN后,SIRT6表达上调。结论NMN可抑制AngⅡ导致的小鼠心肌纤维化,其作用可能与NMN上调SIRT6表达量相关。
- 于芃马思聪代新春蒋敏曹瑞华张继彬韩东李苏雷曹丰
-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
- 超声心动图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结构和功能改变
- 李苏雷智光
- 高原心脏病被引量:8
- 2016年
- 高原病是指正常人由平原进入高原(通常为3 000 m以上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时,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综合征,通常又称高山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1-2]。高原心脏病(high altitude heart disease,HAHD)是慢性高原病的一种,指平原地区正常人移居高原后,在长期持续低压、缺氧环境作用下,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所致的心肌损害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疾病,可表现出紫绀、胸闷、呼吸困难及水肿等,并出现相关辅助检查的改变。
- 冯斌李苏雷陈韵岱杨庭树盖鲁粤
- 关键词:高原心脏病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