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海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现实路径
- 2017年
- 绿色发展理念以系统、整体、有机的观点,创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兼顾,具有高度的绿色技术性特征。习近平提出的"两山论"深刻阐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以"两山论"为依据,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应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坚持经济与环境兼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走向生态环境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薄海
-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
- 康德宗教哲学的两种分析路径
- 2019年
- 康德的道德宗教建立在对传统宗教分析的批判上,通过对宗教神学的本体论、宇宙论尤其是自然神论的批判,将神性的宗教和人性的道德联结在一起。宗教与道德的统一并不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客观世界中,而是在人们认知理性的逻辑中。通过对人的日常"经验"和人的"先验"的认知逻辑的分析,康德把宗教神学中"上帝"的功能悬置了起来,以"灵魂"为中介统一了此岸世界的道德实践与彼岸世界的幸福。康德既证明了"上帝"存在的必要性,又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上帝"对自然世界的影响,其目的就在于让具有纯粹理性功能的宗教道德指引人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社会实践,履行自身的道德义务。
- 薄海薄海
- 关键词:宗教哲学纯粹理性自然神论道德
- 发生学视角下的技术意向问题研究——以绿色技术的生态意向为例
- 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与技术为伴,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引发诸多负面问题,在此过程中技术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与意向性特征。这使我们不禁思考技术意向从何而来,最终指向哪里?目前,关于技术意向的研究多是关注自然技术的意向性问...
- 薄海
- 文献传递
- 生态文明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17年
- 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思想内涵、一致的价值取向和高度契合的理论基础。就其现实意义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我国多元共治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的重要引领,反过来,生态文明诠释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实质,二者在生态治理、社会建设等方面表现出价值同质的独特战略优势,萌发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趋势。
- 刘晓青薄海
-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形态
- 生态现代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被引量:13
- 2018年
-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文明形态的更替。人类社会第一次现代化进程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同时也遭遇严重的环境问题。针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开始了生态转向,人类社会也向着更高形态的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有着相同的问题指向与理论内涵,都应该从人与自然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理解。生态文明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内在逻辑指向;生态现代化昭示了和谐、绿色的发展理念,成为人类通达生态文明的现实选择。借鉴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制度建设、市场和经济主体、社会力量以及技术创新四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现代化模式。
- 薄海赵建军
-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生态文明
- 当代文学批评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融合——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当代中国的文学批评理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有很多共通性,二者都在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复杂关系,都将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日常生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前者更依据后者总结并重构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文学伦理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它在与历史唯物主义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批评逻辑和批评方法。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介入,文学伦理学的批评突出了对生命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关注,并在原有的伦理道德批评的基础上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真实问题,为文学批评的审美和价值判断提供了新的标准。
- 薄海薄海
- 关键词:文学批评历史唯物主义文学伦理学
- “互联网+”与“+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体两面
- 2016年
- 一,互联网时代的本质及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作为媒介,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要素,特别是信息要素进行跨界整合、无限连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要素的效用发挥至最大程度。从产业经济角度看,互联网时代具有以下明显特征:首先,信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综合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 赵建军薄海
-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思维经济社会发展信息要素社会生产
-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双重维度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深刻的哲学逻辑基础,共同体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属于同一个过程,共同体为人的社会实践提供场域和空间,人的生产、分配、消费等行为又促使自身对共同体的价值认同。生活在共同体中的人通过政治意识互相联结,使其自身得到自我和他者的肯定,并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创新社会秩序,促使现实社会朝着"真实的共同体"方向发展前进。习近平的命运共同体理论建立在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基础上,继承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中的空间、认同、社会秩序等话语形式,为创新全球性的生态空间提供了中国方案。
- 薄海文吉昌
- 关键词:共同体自我认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