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贤

作品数:15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痛风
  • 5篇关节炎
  • 5篇风湿
  • 4篇蛋白
  • 4篇蛋白质
  • 4篇蛋白质组
  • 4篇蛋白质组学
  • 4篇中医
  • 4篇类风湿
  • 4篇类风湿关节炎
  • 4篇风湿关节炎
  • 4篇白质
  • 3篇质谱
  • 3篇发病
  • 3篇辨治
  • 2篇性味
  • 2篇湿热
  • 2篇湿热瘀阻
  • 2篇湿热瘀阻证
  • 2篇气学

机构

  • 15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5篇殷海波
  • 15篇王新贤
  • 5篇焦娟
  • 4篇姜泉
  • 4篇陈亚光
  • 3篇张磊
  • 1篇石白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2篇北京中医药
  • 2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第七届国际中...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林珮琴《类证治裁》辨治风湿病特色赏析被引量:13
2019年
通过研读《类证治裁》有关中医风湿病范畴之论治方药,对林珮琴辨治风湿病的特色进行分析阐述:在风湿病治疗上主张虚实异治,用药注重要在合宜,治疗权宜先后缓急,整体辨证又兼局部循经用药,这对中医风湿病临床诊疗工作颇具指导意义。
车祥晴殷海波王新贤唐孟杰果彤黄淑霞
关键词:风湿病痹症鹤膝风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对中医证候微观物质基础的研究是中医学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面,"证"的整体性、模糊性、动态性、差异性、复杂性的特点,又使得中医"证"通过现代实验室检查所得到的单一理化指标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以蛋白质组学为代表的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出现使现代医学由还原论思维走向了整体思维,也使得中医的理念有了数理化的可能。蛋白质组学在中医学证候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在动物证候模型及中医"病证结合"的研究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中医证候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及广阔的视野。
王新贤殷海波姜泉焦娟
关键词:证候蛋白质组学中医学病证结合
殷海波温热药治痹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殷海波教授认为,临床治疗风寒湿痹、热痹、痰瘀痹阻时均可合理配伍应用温热药,治疗上常应用辛温药以散寒行血。辛温(热)药与甘温(热)药共用,使温散不伤正,扶正不滞邪;甘温与咸温共用,以温补肾阳;辛温(热)药与苦温药共用,以化痰除湿;此外还常常寒温药配合应用。在痹病的辨治过程中,认为要洞察疾病本源,注意用药时机及用药剂量,以温热药治痹方能奏效。
车祥晴王新贤唐孟杰果彤黄淑霞殷海波
关键词:温热药名中医经验
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蛋白质组学是一种能够高通量、高精度的检测蛋白质表达的一门新兴技术,蛋白质理念的提出促进了分子生物学向系统生物学的迈进。文章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的三大支撑技术:蛋白质的分离技术、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总结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取得的进展,表明蛋白质组学在RA的研究中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生物学标志物,可用于RA的诊断、治疗、活动度及预后评价等,蛋白质组学为疾病的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对于RA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王新贤殷海波姜泉焦娟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类风湿关节炎质谱生物信息学
运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及湿热瘀阻证血清多肽质谱分类模型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建立风湿性关节炎(RA)及其RA湿热瘀阻证的血清多肽质谱分类模型,为RA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60例RA患者根据证型分为湿热瘀阻证(30例)及非湿热瘀阻证(30例),3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以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RA湿热瘀阻证患者与非湿热瘀阻证患者相比较,收集患者血清标本,以磁珠法分离血清多肽后,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分析。通过ClinProt Tools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RA血清多肽分类模型通过GA-5算法所建立分类模型为最优分类模型,由m/z分别为2 601.05、4 967.60、6 639.43、1 866.29、8 144.63的五个多肽组成,该模型识别率为94.74%,交叉验证率为81.96%,盲法验证准确率为97.50%。RA湿热瘀阻证血清分类模型由GA-7算法所建立分类模型为最优分类模型,由m/z分别为5 740.43、4 251.35、2 863.03、1 607.22、4 531.50的五个多肽组成,该模型识别率为97.50%,交叉验证率为80.05%,盲法验证准确率为90.0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诊断指纹图谱模型对于RA及湿热瘀阻证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新贤殷海波姜泉焦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瘀阻证磁珠质谱多肽蛋白质组学
从伏气学说探讨痛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辨治
痛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畴,中医药对痛风的治疗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痛风的发病与饮食不节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日:'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指出嗜食肥甘厚味的影响,成为后世论述痛风的基础.痛风积久而发、反复发...
王新贤殷海波陈亚光张磊胡笑赢
关键词:痛风伏气学说发病机制临床辨治
文献传递
从“因痹致痿”论治类风湿关节炎被引量:6
2017年
痹病、痿病为不同疾病,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有明显不同,但痹病可以导致痿病的发生。类风湿关节炎(RA)主要累及关节,亦可影响周围的筋脉肌肉,从而形成痹痿并存的病状。RA"因痹至痿"病因病机为热邪浸淫、肉痿筋弛,邪中于经为痹、邪中于络为痿、气虚邪滞等3个方面。治疗以痹为本以痿为标,急则治其痹,缓则治其痿,不可滥用风药免伤气血。
王新贤焦娟殷海波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苦辛法浅析及其在痛风治疗中的应用
苦、辛味是中医遣方用药中常相配伍的两味,两者具有相反相成的作用。苦辛法始于《黄帝内经》,经后世医家不断发扬。苦辛法能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病与脾肾相关,湿、热、痰、瘀伏于血...
殷海波王新贤胡笑赢黄珊珊付小瑜
关键词:苦辛法性味痛风痹证
从伏气学说探讨痛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辨治被引量:12
2016年
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病与饮食不节密切相关。痛风积久而发、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与中医学伏气致病的发病特点相似。从伏气学说的角度探讨痛风,认为痛风伏邪的性质为痰、热、瘀,脾为生痰之源,痰又化热成瘀,痰浊易下流犯肾,肾渎不畅导致痰浊内蕴,邪伏的部位为经脉,伏邪与气血相合,随经脉气血运行而流注五脏、外渗溪谷。痛风的治疗以祛邪为要,主张以清、解、通、利四法概之,因势利导,引邪外出,同时注重急性期、缓解期分期论治。
王新贤殷海波陈亚光张磊胡笑赢
关键词:痛风伏气伏邪发病特点
基于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瘀阻证血清标志物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筛选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瘀阻证差异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证候机制及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以RA湿热瘀阻证与RA非湿热瘀阻证以及健康对照组各30例,收集血清标本,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iTRAQ)进行定量标记,再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MS)进行分析检测。所得质谱数据选用Thermo Proteome Discoverer 2.1软件进行蛋白的检索和鉴定,并以Western Blot对筛选蛋白进行验证。结果共得出RA湿热瘀阻证差异蛋白72个,其中上调蛋白25个,下调蛋白47个,RA非湿热瘀阻证中得出上调差异蛋白1个,下调蛋白11个。湿热瘀阻证上调蛋白中有6个蛋白(SAA1、AGP1、HP、AGP2、SAA4、CRP)表达与急性期炎症直接相关;有3个蛋白(ACTB、FGA、FGG)表达与血小板聚集、凝血、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相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湿热瘀阻证组差异蛋白富亮氨酸α2糖蛋白(LRG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湿热瘀阻证组比较,湿热瘀阻证组LRG1蛋白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湿热瘀阻证与疾病的活动性存在重要联系。LRG1蛋白可作为RA湿热瘀阻证血清学标志物的价值之一。
王新贤殷海波姜泉焦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瘀阻证蛋白质组学质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