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激光
  • 2篇膀胱
  • 1篇增生
  • 1篇增生症
  • 1篇整块切除
  • 1篇整块切除术
  • 1篇神经源
  • 1篇神经源性膀胱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增生
  • 1篇前列腺增生症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开
  • 1篇切开治疗
  • 1篇肿瘤
  • 1篇剜除术
  • 1篇铥激光
  • 1篇良性前列腺增...
  • 1篇良性前列腺增...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徐浩
  • 3篇叶章群
  • 3篇陈忠
  • 3篇刘继红
  • 3篇杨峻
  • 2篇杨为民
  • 1篇袁慧星
  • 1篇袁彗星
  • 1篇凌青
  • 1篇杜广辉
  • 1篇马俊
  • 1篇王涛

传媒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470nm激光六步法前列腺分叶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附46例报告)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报告采用1 470nm激光六步法行经尿道前列腺分叶剜除术(DioLEP)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3~10月我院采用550~600μm的1 470nm激光直出光纤行前列腺分叶剜除术。患者46例,年龄(75.3±5.8)岁,有前列腺相关下尿路症状病史(4.2±3.3)年,前列腺重量为(83.3±27.2)g。手术时先从膀胱颈5点、7点处汽化切割,制备两条沟槽,从膀胱颈延伸至精阜前方。从精阜前方掀背式剜除前列腺中叶。在12点处由膀胱颈至尿道外括约肌内侧纵行切一条槽沟,分别剜除左侧叶和右侧叶腺体,推入膀胱。汽化修整创面及前列腺尖部,并彻底止血。用组织粉碎器粉碎组织后吸出。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73.5±21.1)min,术中出血量大约为(5~60)ml,无输血病例。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1.4±0.6)d,留置导尿管时间为(3.7±1.5)d,术后住院时间(6.3±2.3)d。患者均能顺利排尿,无继发性出血发生。8例患者术后有一过性尿急症状,经对症处理能好转。2例患者活动时少许漏尿发生,经凯格尔运动等对症处理3个月后好转。所有患者随访3~10个月,IP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下降(P〈0.01),术后最大尿流率和剩余尿明显改善(P〈0.01)。结论:采用1 470nm激光六步法前列腺分叶剜除术是一种高效、安全有效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方法。
陈忠杨为民叶章群刘继红王涛杨峻徐浩杜广辉凌青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剜除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1470nm激光整块切除术临床应用初步探讨
2017年
目的探讨1 470n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间,我院采用1 470nm激光治疗9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短期随访无原位复发病例。结论 1 470n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安全可行。
陈忠徐浩杨峻袁彗星刘继红杨为民叶章群
关键词:整块切除
铥激光膀胱内切开治疗高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早期报道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铥激光经尿道膀胱内肌层网状全层切开术治疗高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方法:3例高张力小容量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男2例,分别为29岁、40岁,分别患先天性脊膜膨出、椎管室管膜瘤;女1例,21岁,患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患者均行常规尿动力学检查及逆行膀胱造影提示小容量高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患者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膀胱腔内操作器械,采用1 900nm的Vela激光直射光纤,能量为40 W,低压观察膀胱内壁后,在膀胱三角区以外的膀胱壁呈网状多处全层切开膀胱肌层,直至显露肌层外方浆膜层,或多处切开膀胱壁小梁,注意保护膀胱肌层的血运。术后留置膀胱冲洗1天,术后1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术后复查尿动力学检查及逆行膀胱造影,膀胱容量明显增加,储尿期膀胱内压降低,能依靠腹压自主排尿,无明显剩余尿。另2例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容量及输尿管反流情况无明显改善。结论:铥激光经尿道膀胱内肌层网状全层切开术治疗高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对部分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病例的选择以及疗效的持续时间,还需积累更多的病例观察。
陈忠刘继红叶章群徐浩杨峻袁慧星马俊
关键词:铥激光神经源性膀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