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欢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市黄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2篇麻醉效果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囊切除术患...
  • 1篇断指
  • 1篇断指再植
  • 1篇断指再植术
  • 1篇断指再植术后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麻醉
  • 1篇再植
  • 1篇再植术
  • 1篇再植术后
  • 1篇再植指
  • 1篇上肢

机构

  • 5篇东莞市黄江医...

作者

  • 5篇陈欢
  • 3篇喻平
  • 2篇陈静
  • 1篇梁明坤
  • 1篇陈红兵
  • 1篇梁佩玲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用于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断指患者中选出6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镇痛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法,对比2组患者再植指血流动力学指标、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的再植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高,且阻力指数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更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结论: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镇痛中采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确切,减轻患者再植指的疼痛程度,且安全性高,有助于促进患者再植指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利于提高断指成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袁泽粤梁明坤陈欢
关键词:断指再植血流动力学VAS评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效果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方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4例,其中37例采取全身麻醉为对照组,剩余37例麻醉方案选择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试验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MAP、HR、SPO_(2)在T_(0)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刻试验组MAP、HR均低于T_(0),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_(2)在手术全程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麻醉恢复快、恢复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叶波林陈红兵陈欢梁佩玲
关键词:全身麻醉麻醉效果麻醉恢复
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上肢手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全部采用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盲穿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局部麻醉用药量、操作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观察组麻醉效果43例优、6例良、2例差,麻醉有效率为96.08%(49/51);对照组麻醉效果23例优、20例良、8例差,麻醉有效率为84.31%(43/51)。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并发症以及局部麻醉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上肢手术患者而言,在实施麻醉期间采用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能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患者的并发症较少,麻醉效果确切,同时操作简单易行,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喻平曾金稳陈欢陈静
关键词: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麻醉效果
脊椎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脊椎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脊椎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监测指标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5 2);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麻醉前,两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5 min、麻醉10 min、麻醉20 min,观察组HR、SpO_(2)、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 9)。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脊椎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具有起效时间短、麻醉不良反应少、麻醉药物用量少、生命体征波动幅度小等优势。
杜鸣喻平叶波林陈欢王耀辉
关键词:下肢骨折老年硬膜外麻醉脊椎麻醉
小儿肠套叠手术全麻插管与全麻插管复合骶管麻醉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全麻插管和全麻插管复合骶管麻醉应用在小儿肠套叠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小儿肠套叠手术患儿5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全麻组采取全麻插管处理,复合组在全麻组基础上复合骶管麻醉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前(T0)、手术开始(T1)、术中(T2)、术后(T3)各个时点血压与心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T1、T2、T3时的心率与血压相比术前有轻微变化,但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高热与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P>0.05)。结论小儿肠套叠手术中实施全麻插管与全麻插管复合骶管麻醉处理可取得相似的效果,对患儿心率与血压无明显影响,而且安全性高,为此笔者认为这类手术中可不复合骶管麻醉处理。
喻平曾金稳陈欢陈静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全麻插管骶管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