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芳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
  • 1篇中国汉族
  • 1篇探针
  • 1篇年龄
  • 1篇年龄相关
  • 1篇年龄相关性
  • 1篇年龄相关性黄...
  • 1篇相关性黄斑变...
  • 1篇脉络膜
  • 1篇脉络膜新生血...
  • 1篇扩增
  • 1篇黄斑
  • 1篇黄斑变性

机构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2篇郝芳
  • 1篇蒋丹
  • 1篇朱世凯
  • 1篇马誓
  • 1篇周玉
  • 1篇陈浩宇
  • 1篇杨佳良
  • 1篇杨正林
  • 1篇黄璐琳

传媒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对1个假肥大型中国汉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遗传学研究
2016年
目的拟通过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1个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家系进行检测以明确DMD的诊断,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MLPA技术用于DMD临床诊断进行探讨。方法收集1个DMD患者家系,该家系共12人,男性患者2例。分离外周血并提取DNA,用MLPA的方法对其进行基因诊断。结果先证者符合DMD诊断。基因检测提示先证者和其弟弟携带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缺失突变DMD(Exon3-11)。先证者母亲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通过MLPA检查技术明确了一个中国汉族DMD家系的致病基因,MLPA技术能够用于DMD疾病的诊断。
杨佳良罗怀超马誓郝芳朱世凯周玉
关键词: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LIPC基因多态性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关联性
2020年
目的探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与LIP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468017、rs920915和rs2070895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CNV患者221例作为CNV组,4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抽取受试者空腹外周血各5 ml,抗凝后提取外周血DNA,对LIPC基因的SNP位点rs10468017、rs920915和rs2070895分别进行PCR扩增,纯化后使用单碱基延伸法(SNaPshot)对以上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LIPC基因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HWE)检测;比较CNV组与正常对照组3个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LIPC基因3个SNP位点rs10468017、rs920915和rs2070895在总样本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达到遗传平衡(P>0.05)。CNV组LIPC基因SNP位点rs10468017 TT基因型、rs920915 CC基因型和rs2070895 AA基因型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2%、5.43%和12.22%,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6%、5.58%和14.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NV组和正常对照组LIPC基因SNP位点rs10468017最小等位基因(T)频率分别为18.1%和17.2%,rs90915最小等位基因(C)频率分别为21.7%和23.1%,rs2070895最小等位基因(A)频率分别为33.7%和3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NV组和正常对照组LIPC基因3个SNP位点rs10468017、rs920915和rs2070895的优势比(OR)值[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06(0.79~1.44)、0.92(0.70~1.21)和0.80(0.63~1.02)。结论本研究样本范围内未发现LIPC基因3个SNP位点rs10468017、rs920915和rs2070895与汕头地区汉族人群CNV的相关性。
廖玲郝芳蒋丹黄璐琳陈浩宇杨正林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单核苷酸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