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体视学
  • 10篇海马
  • 9篇抑郁
  • 9篇抑郁症
  • 6篇体视学研究
  • 5篇抑郁症大鼠
  • 5篇CUS
  • 4篇跑步
  • 4篇跑步锻炼
  • 4篇海马内
  • 3篇血管
  • 3篇有髓神经纤维
  • 3篇神经纤维
  • 3篇细胞
  • 3篇模型大鼠
  • 3篇大脑
  • 3篇大鼠海马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抑郁症模型

机构

  • 16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张杨
  • 11篇梁芯
  • 10篇唐勇
  • 9篇唐静
  • 8篇黄春霞
  • 6篇王飞飞
  • 5篇张毅
  • 4篇高原
  • 4篇蒋林
  • 3篇周春妮
  • 3篇张蕾
  • 2篇马晶
  • 2篇罗艳敏
  • 2篇况超
  • 1篇肖倩
  • 1篇唐静
  • 1篇黄维

传媒

  • 4篇第十四届中国...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第九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西汀对抑郁症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大鼠海马结构各亚区内树突棘作用的体视学研究
目的:探讨经典抗抑郁药物氟西汀(FLX)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和DG内树突棘数量的影响。  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5周龄,120~160 g)适应性喂养2周后,...
张杨
关键词:海马结构树突棘抑郁症氟西汀体视学
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及CA3区内树突棘数目减少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CA1及CA3区体积及其内树突棘素阳性(spinophilin^+)树突棘的密度、数目进行精确定量研究,探讨海马CA1及CA3区内树突棘的改变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糖水适应性训练后剔除糖水偏好不稳定的大鼠,将剩余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抑郁模型组,采用孤养结合CUS的模式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为期4周。筛选出成模大鼠后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应激第4周末,抑郁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好百分比以及旷场总评分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及CA3区体积无明显改变;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和CA3区内树突棘的密度及总数目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CA1和CA3区内树突棘的密度、总数目显著减少,提示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和CA3区内树突棘数量上的改变可能是抑郁症病理改变的重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之一,由此为将来寻找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芯唐静张杨陈林木王飞飞谭川雪蒋林黄春霞高原罗艳敏肖倩晁凤蕾綦英强朱殷青唐勇
关键词:抑郁症CUS大鼠海马树突棘体视学
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内突触的改变及氟西汀对其作用的研究
目的 运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stress,CUS)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体视学方法研究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内突触的改变以及氟西汀(Fluoxetine,FLX...
张杨梁芯唐静高原黄春霞陈林木谭川雪王飞飞唐勇
关键词:抑郁症大鼠氟西汀海马突触体视学
跑步锻炼对抑郁症模型大鼠大脑白质及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影响的体视学研究
目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的方法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研究跑步锻炼对CUS大鼠抑郁性行为的影响,并运用无偏体视学方法研究跑步锻炼对CUS大鼠大脑白质及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的改变,以期探讨跑步锻炼治疗抑郁症的可能形...
王飞飞谭川雪陈林木高原黄春霞周春妮蒋林张毅梁芯张杨唐静唐勇
关键词:抑郁症跑步锻炼白质有髓神经纤维体视学
文献传递
HIF-1α通过基因治疗在牙槽骨缺损中促进成骨及血管化的研究
目的:植入式的组织工程骨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成功需要建立有功能性的血管网。基因增强的组织工程是成骨和成血管很有潜力的一个方法。在本文中,以明胶海绵作为载体,复合携带大鼠HIF-1α基因的腺病毒(AdHIF-1α)形成活化的支...
张杨
关键词:牙槽骨缺损基因治疗新骨形成血管再生
跑步锻炼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内突触作用的研究
目的 选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模拟抑郁症患者的发病模式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利用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及体视学方法对跑步锻炼干预后CUS模型大鼠海马各亚区内...
梁芯唐静张杨高原黄春霞陈林木谭川雪王飞飞唐勇
关键词:抑郁症大鼠跑步锻炼海马突触体视学
药物诱导联合组织培养技术建立人牙龈组织体外炎症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关于牙龈组织的研究目前大多仍局限于使用传统二维(2D)细胞模型以及简单动物模型,体外三维模型应用较少且不简便。本课题设想利用构建PDE模型的方法建立人牙龈组织体外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证明模型有效后结合药物诱导技术对...
张杨
关键词:牙龈组织炎症模型药物诱导体外培养
抑郁症大鼠海马内少突胶质细胞的体视学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各亚区内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改变情况。方法:4~6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用于CUS模型建立的大鼠30只,采用CUS结合孤养的模式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为期4周。利用糖水偏好试验筛选出成模大鼠10只,同时运用强迫游泳、旷场实验评估对照组和CUS模型组的行为学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现代体视学对大鼠海马各亚区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进行精确的三维定量研究。结果:实验发现,CUS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的体质量[(228.7±13.5)g,(276.2±18.6)g,P=0.000]、糖水偏好百分比[(75.9±9.7)%,(94.5±3.2)%,P=0.000]、旷场试验得分均显著降低[(150.4±29.9)分,(76.4±45.4)分,P=0.000],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151.8±33.0)s,(108.7±32.9)s,P=0.009]。CUS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CNPase+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33 318.0±10 332.3)个,(42 037.3±8 879.2)个,P=0.149],而CA3区[(29 487.8±4 483.0)个,(37 942.3±5 909.9)个,P=0.019]和DG[(30 843.8±6 048.2)个,(48 463.7±9 901.2)个,P=0.004]的CNPase+细胞数量则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CA3区和DG的CNPase+少突胶质细胞总数量降低而CA1区无明显改变,为抑郁症的病理改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唐静梁芯张杨陈林木王飞飞谭川雪高原黄春霞罗艳敏肖倩晁凤蕾綦英强朱殷青唐勇
关键词:大鼠海马少突胶质细胞体视学
对CUS抑郁症大鼠模型海马齿状回突触改变的体视学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运用无偏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DG体积、DG突触密度、突触总数的改变情况。方法筛选4~5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5)和CUS组(n=23)。CUS组大鼠通过孤养并结合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方式建立模型,对照组每5只为1笼,正常喂养。建模期间,每周进行糖水偏好试验。建模4周后,结合糖水偏好试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两组大鼠行为学表现进行评估。随后运用现代体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两组大鼠海马DG体积、DG突触密度和突触总数。结果经过4周CUS干预后,CUS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糖水偏好显著下降(P<0.05);旷场实验中央区域路程、中央路程比和中央时间比显著降低(P<0.05)。CUS组大鼠海马DG突触密度[(0.48±0.13)/μm^3]和突触总数(6.713 5×10~8)较对照组大鼠[突触密度(0.15±0.03)/μm^3,突触总数(2.103 3×10~9)]显著下降(P<0.05)。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DG的突触总数减少、突触密度减小,表明海马齿状回突触改变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神经结构基础之一。
张杨梁芯唐静高原黄春霞蒋林綦英强朱殷青唐勇
关键词:抑郁症大鼠海马齿状回体视学
老年雄性APP/PS1模型小鼠大脑海马齿状回内有髓神经纤维结构的体视学研究
2017年
目的:运用现代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16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齿状回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改变,以期深入了解阿尔茨海默病海马的形态学改变。方法:Morris水迷宫方法测试16月龄雄性野生型小鼠和16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和现代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模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海马齿状回内有髓神经纤维长度、有髓神经纤维及其轴突和髓鞘体积等参数。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在前六天的隐蔽站台试验中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野生型小鼠(分组效应:F=9.952,P=0.008;时间效应:F=3.082,P=0.023;时间分组交互作用:F=0.312,P=0.873),在第七天的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小鼠穿台次数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F=2.961,P=0.011),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F=0.090,P=0.002)。虽然两组小鼠海马体积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DG区内有髓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均存在退行性改变,体视学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0.7~1.2μm直径段模型组小鼠海马DG内有髓神经纤维长度较野生型组明显降低(P=0.022)。结论:16月龄时APP/PS1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且海马DG内0.7~1.2μm直径段有髓神经纤维明显丢失可能是APP/PS1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性减退的结构基础之一。
朱殷青蒋林张毅周春妮晁风蕾张蕾唐静梁芯綦英强张杨唐勇
关键词:齿状回有髓神经纤维体视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