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坚红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输入袢梗阻致十二指肠穿孔1例
- 2021年
- 急性输入袢梗阻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极其少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3%[1],通常发生于Billroth-Ⅱ式。急性输入袢梗阻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肠管坏死、穿孔等严重后果[2]。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急性输入袢梗阻病例报道如下。
- 林旋张建康张坚红
- 关键词:胃切除术十二指肠穿孔输入袢梗阻
- 外周血组织限制性表达癌-睾丸基因信使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2022年
- 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对65例胰腺癌患者、30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全部10个组织限制性表达癌-睾丸基因(cancer-testis antigen, CTA)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进行检测,发现联会复合蛋白1(synaptonemal complex protein 1, SYCP1) 、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抗体(sperm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the nucleus on the X chromosome C, SPANXC)及都德式结构域内涵蛋白1(tudor domain containing 1, TDRD1)mRNA在胰腺癌中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89%及54%,检测值分别是志愿者的15.50、16.95及10.03倍,且三者之间互不相关。 SYCP1及 SPANXC mRNA在胰腺癌中的检测值高于肝癌,且与CA199不相关;SYCP1 mRNA在晚期胰腺癌中的检测值要高于早中期胰腺癌, SPANXC mRNA在低分化胰腺癌中的检测值要高于中高分化胰腺癌。提示 SYCP1和 SPANXC mRNA有望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物。
- 熊秋生刘晓平江峰张坚红
-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晚期胰腺癌肝细胞癌患者CA199胰腺癌患者信使RNA
-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胆道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2023年
-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型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与安全性。其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荧光成像技术,因其通过胆道排泄时可被荧光设备捕捉,从而显影胆道系统的特性,近年来在胆道外科手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该技术在识别肝内外胆道系统、胆总管探查与造影、胆道肿瘤手术切除、胆漏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王鑫张坚红刘清泉李冠成何晓
- 关键词:吲哚菁绿胆道外科
- 阿帕替尼联合金龙胶囊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金龙胶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5例。2组均为中晚期肝癌的患者,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金龙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帕替尼治疗随访观察。观察2组患者治疗3月后、6月、1年后随访患者病情变化(饮食、疼痛、腹胀等情况)及复查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影像学检查(腹水、肿瘤大小)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AFP、影像学测量肿瘤变化、腹水均较对照组改善,近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较对照组好(P<0.05)。实验组缓解率以及生存周期均得到延长(P<0.05)。结论:通过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金龙胶囊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 谢雨林李赞滨张坚红宋才鑫应勇何晓
- 关键词:金龙胶囊原发性肝癌
- 全腔镜完全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96例临床报道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全腔镜完全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采用全腔镜完全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术中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无低钙抽搐,1例音调下降。余患者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全腔镜完全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安全,美容效果满意。
- 应勇王小农何晓李赞斌宋才鑫张坚红谢雨林
-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 HBx与microRNA-2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编码的X蛋白(HBx)与micro RNA21(mi R-21)在肝细胞癌Hep G2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随机分为Hep G2细胞组、GFP腺病毒组和HBx腺病毒组,其中GFP腺病毒组和HBx腺病毒组细胞分别感染GFP腺病毒和HBx腺病毒,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R蛋白表达,RT-PCR检测HBx m RNA和mi R-21表达。结果:HBx腺病毒组HBx m RNA相对表达量为(0.805±0.030),明显高于Hep G2细胞组和GFP腺病毒组(P<0.05);HBx腺病毒组细胞G1期比例为(34.24±2.10)%,明显低于Hep G2细胞组和GFP腺病毒组(P<0.05),而S期细胞比例为(56.80±2.09)%,明显高于Hep G2细胞组和GFP腺病毒组(P<0.05);HBx腺病毒组mi R-21表达为(1.892±0.038),明显高于Hep G2细胞组和GFP腺病毒组(P<0.05),而ERα蛋白表达为(0.21±0.03),明显低于Hep G2细胞组和GFP腺病毒组(P<0.05);HBx腺病毒组穿膜细胞数为(78.12±8.78),明显高于Hep G2细胞组和GFP腺病毒组(P<0.05)。结论:HBx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 R-21表达和下调ER表达有关。
- 张鸿晖王小农何晓谢斌辉谢元康曾繁林谢雨林张坚红
- 关键词:HBX蛋白MIR-21肝细胞癌
- 黄腐酚对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黄腐酚对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培养在细胞培养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腐酚(0μM、10μM、20μM、30μM),药物作用后24 h收集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Ⅴ-FITC/PI双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otch1、NF-κB p65、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黄腐酚(10μM、20μM、30μM)能够明显抑制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黄腐酚可上调Caspase-3活性裂解片段的表达,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此外,黄腐酚可抑制Notch1、NF-κB p65的表达。结论:黄腐酚对胆管癌QBC939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1-NF-κB通路有关。
- 张坚红谢元康胡泽明林旋何晓谢斌辉
- 关键词:黄腐酚胆管癌凋亡
-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并双J管内引流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并双J管内引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CBDE治疗,对照组采用胆总管内留置T管引流,观察组采用双J管内引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残留率,术后1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结石残留率比较(对照组12.50%,观察组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ALT、AST、TBIL、DBI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T管引流,LCBDE并双J管内引流一期缝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李赞滨张坚红谢雨林谢元康周若霞何晓应勇
-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双J管
- 加压输液器在胆道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 2021年
- 目的:研究加压输液器在胆道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48例接受胆道镜取石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在胆道镜取石术中使用普通输液瓶对胆道进行冲洗,试验组患者在胆道镜取石时将输液瓶置入加压输液器内对胆道进行加压冲洗。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率和住院天数。结果:试验组结石取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大出血、窦道破裂、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压输液器在胆道镜碎石取石术中的临床价值优于普通输液器。
- 张坚红廖启成巫奕谢元康谢斌辉何晓
- 关键词:加压输液器胆道镜取石术胆道结石
- 肝门周围胆管癌术后并发症防治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通过对肝门周围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防治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肝门周围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肝门周围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21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肝门周围胆管癌患者中,根治性切除率为61.9%,姑息性手术比率为38.1%,术后病理提示胆管细胞腺癌。术后并发症情况:共发生13例次,胆漏4例次(30.8%),腹腔出血1例次(7.6%),腹腔感染4例次(30.8%),消化道出血2例次(15.4%),肝功能衰竭2例次(15.4%),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住院时间(27.4±8.7)天。结论:随着肝门周围胆管癌手术方式的不断扩大,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提高,但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增多。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降低肝门周围胆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王诗杰杨庚永曾小飞张坚红徐道峰谢星何晓
-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肝切除术姑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