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彬彬

作品数:17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地震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地震
  • 9篇震前
  • 8篇地震前
  • 6篇M
  • 3篇电磁卫星
  • 3篇震源
  • 3篇震源机制
  • 3篇响应比
  • 3篇加卸载响应比
  • 2篇地球物理观测
  • 2篇地震序列
  • 2篇电离层
  • 2篇电子密度
  • 2篇震源机制解
  • 2篇前兆
  • 2篇钻孔应变
  • 2篇LURR
  • 2篇潮汐
  • 2篇潮汐应力
  • 1篇地磁

机构

  • 17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新疆工程学院

作者

  • 17篇赵彬彬
  • 5篇高歌
  • 4篇余怀忠
  • 3篇刘建明
  • 2篇李桂荣
  • 2篇杨文
  • 2篇张小涛
  • 2篇邢喜民
  • 2篇马玉川
  • 2篇高丽娟
  • 2篇刘代芹
  • 2篇晏锐
  • 2篇刘杰
  • 2篇李金
  • 2篇王琼
  • 2篇高荣
  • 2篇韩桂红
  • 1篇尼鲁帕尔·买...
  • 1篇梁卉
  • 1篇陈丽

传媒

  • 7篇内陆地震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研究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年8月9日精河M_S6.6地震前钻孔应变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利用形态分析法对天山中段钻孔应变资料进行分析,认为2017年8月9日新疆精河M_S6.6地震前天山中段钻孔应变出现明显的短期异常及临震异常。研究结果表明,精河地震发生前,天山中段9套钻孔应变资料中有5套出现异常现象,其中,2项短期异常,3项临震异常;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压缩-拉张变化、压缩速率变快、高频抖动信息、规律性脉冲及周期性台阶变化等;钻孔应变异常中,如果多套钻孔应变资料在同一时间段均出现异常,要重点关注极大应变方向重合区域;此次震前异常出现的时间顺序在空间上与天山中段断裂走向基本一致。
赵彬彬高丽娟
关键词:钻孔应变前兆异常
新疆天山中段地壳和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天山造山带一直以来是研究盆山耦合作用的理想场所,深入理解这一地区的壳幔结构对认识天山造山带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9—2020年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固定台站、震后架设应急流动台站以及部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记录到的MS≥1.5地震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了新疆天山中段精细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震源参数.结果显示:新疆天山中段具有复杂的深浅构造关系,地壳浅部及上地壳P波速度结构与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高速异常区对应于天山造山带,低速异常区对应于沉积盆地.研究区中东段中地壳和下地壳存在较大范围低速区,与两侧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上地壳和中地壳低速区相连,且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下地壳及上地幔顶部双向均向新疆天山中段下方倾斜.结合前人诸多研究成果推测,在南北向构造挤压作用下,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双向向天山造山带壳幔岩石圈发生"层间插入与俯冲削减".重定位后地震分布显示,地震震源深度优势范围为0~25 km,主要沿断裂带、盆山结合部以及不同块体接触部位分布,且与壳内低速体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些结果可能为研究新疆天山中段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和动力学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刘建明刘建明余怀忠王琼余怀忠赵彬彬王琼王琼孔祥艳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P波速度结构
乌什M_(S)7.1地震前地倾斜、地应变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分析
2024年
基于岩石应力的本构关系,以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震中及周边500 km范围内地倾斜、地应变数据作为“响应量”,利用库伦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乌什洞体应变等3个测项均出现震前LURR异常,这表明震源区介质存在明显的应力积累过程,同时也说明从倾斜、应变的潮汐频段中能够提取出地震预测的有效信息。
范亚玲赵彬彬
关键词:地倾斜地应变
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_S6.2地震序列重定位与发震构造被引量:12
2018年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震相观测报告,采用HypoDD方法精确定位了呼图壁M_S6.2地震序列中ML≥1.0地震的震源位置,采用CAP方法反演了主震和余震序列中部分M_L≥4.0地震的震源机制,从而综合分析了呼图壁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震源机制和可能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主震位置为43.775 9°N,86.363 4°E,初始破裂深度约15.388km,震源矩心深度约17km。地震序列沿NWW向单侧扩展,展布长度约15km,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5~15km范围。深度剖面显示发震断层面倾向N,运动性质以逆冲为主。主震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92°/倾角62°/滑动角80°,节面Ⅱ:走向132°/倾角30°/滑动角108°,表明该地震为1次逆冲型地震事件。节面I倾角与震源深度剖面倾角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余震分布推断节面I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综合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震源机制以及震源区地质构造情况,初步推测呼图壁6.2级地震发震构造可能为齐古背斜以南深部隐伏逆冲断坡上的1条反冲断层。本次地震是天山向准噶尔盆地扩展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1次"褶皱型"地震。
刘建明王琼李金吴传勇赵彬彬孔祥燕
关键词:震源机制发震构造
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MS6.4地震前前兆形变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利用形态分析方法,研究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MS6.4地震前前兆形变异常特征,并利用R值评分方法对于田垂直摆倾斜的预报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于田MS6.4地震前出现了于田垂直摆倾斜EW分量破年变异常,和田、于田GNSS观测EW方向均显示了西向运动异常。在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局部构造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形成拉张应力环境,可能导致发生本次正断型地震。
赵彬彬高歌李桂荣陈丽
关键词:前兆GNSS定点形变
2016年新疆轮台5.3级地震序列特征及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介绍了2016年1月14日新疆轮台县Ms5.3级地震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构造背景、地震序列特征,对震前、震中及相邻构造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及震前地震异常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
赵彬彬聂晓红刘建明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特征
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前喀什地磁资料变化分析与探讨被引量:7
2017年
运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及地磁谐波振幅比,结合回顾震例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喀什地磁基准台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1月25日在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前,该台地磁资料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属于中短期异常。
艾萨.伊斯马伊力张治广赵彬彬邢喜民韩桂红
巴伦台分量钻孔应变在呼图壁M_S6.2地震前的短临异常初探被引量:6
2018年
呼图壁地震前巴伦台分量钻孔应变出现显著压性短临异常变化,排除仪器、气象及环境等干扰因素,认为该异常可能为地震前兆异常。利用超限率和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提取该异常,结果显示,信号集中在1 440~10min频段,NS分量最大信号强度为185×10^(-10),EW分量最大信号强度为140×10^(-10)。探讨此类异常变化特征,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高丽娟赵彬彬邢喜民滕海涛韩桂红艾萨.伊斯马伊力
关键词:钻孔应变S变换时频分析短临异常
利用加卸载响应比探查强震成核过程——以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地震为例
2024年
加卸载响应比(LURR)是基于非均匀脆性介质损伤演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以往的研究中多以地震活动为响应量计算LURR,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应用较少.本文基于地下流体、地壳形变、电磁、岩石地温等观测资料,运用加卸载响应比(LURR)方法研究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地震的孕育过程.震中300 km范围内的20个观测台站中,11个台站数据计算得到的LURR时间序列呈现明显规律性特征.震前数月-数天都出现相对异常高值,并在回落后发生地震,演化过程与使用震中200 km范围内小震活动计算的LURR时间序列一致.不同观测资料所得LURR异常阈值分别为:地下水位1.02、岩石地温1.0002、倾斜仪1.005、水温1.02、氢气1.02、地电阻率1.01、地磁1.02、小震活动1.5.从异常台站的空间分布上看,存在向震中迁移的过程,即随着主震发生时间的临近,检测到异常的台站位置与震中之间的距离越小,且在震中附近呈现加速过程.LURR异常的时空演化可能与岩石介质的亚失稳有关,反映了大震前震源区介质的成核弱化和加速破裂过程.上述演化过程可以通过原始观测曲线中记录的异常数量、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加以证实.
贾东辉余怀忠陈界宏晏锐刘杰赵彬彬李泽平马玉川苑争一杨文李桂荣李桂荣
关键词:地球物理观测加卸载响应比
基于LURR的前震分析方法及其在川滇地区的应用
2024年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基于岩石介质本构关系动态变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构造剪应力方向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以前震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确定构造剪切应力方向的新思路.当4级以上地震发生后,通过沿该地震滑动方向计算库仑破坏应力(CFS)的变化,判断其固体潮加卸载状态,探测后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以川滇地区(20°N—35°N,96°E—106°E)为研究区域,分析2000年以来所有6级以上地震的4级以上前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大部分4级以上前震发生在加载阶段.进一步分析近10年来所有4级以上地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非前震则更易发生在卸载阶段.结合概率增益分析可知,(1)若原震区连续发生至少2个4级以上地震,且均位于固体潮加载过程,后续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大;(2)当地震位于卸载过程,原震区发生更强地震的可能性要低于平时的背景地震活动水平.此外,对2022年11月以来的4级以上地震加卸载状态分析推测,川东南、滇南、滇西北地区应力积累水平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强震危险性.
李泽平余怀忠晏锐刘杰陈界宏张小涛苑争一郭菲马玉川杨文贾东辉赵彬彬李盛乐张致伟洪敏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震源机制解潮汐应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