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美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ENSO
  • 2篇气候
  • 2篇区域气候
  • 2篇海温
  • 2篇北半球
  • 1篇电离层
  • 1篇统计分析
  • 1篇热带
  • 1篇热带太平洋
  • 1篇夏季
  • 1篇降水
  • 1篇降水异常
  • 1篇海温异常
  • 1篇北半球冬季
  • 1篇北半球夏季
  • 1篇P型
  • 1篇E层
  • 1篇赤道
  • 1篇赤道太平洋

机构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福建省气象信...
  • 1篇杭州市气象局
  • 1篇台州市气象局

作者

  • 4篇王美
  • 2篇管兆勇
  • 1篇夏阳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冬季赤道太平洋不同类型海温异常表征指数的再构建被引量:10
2016年
利用1963—2013年Hadley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根据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北半球冬季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的不同空间分布特征,即赤道中太平洋CP型和东太平洋EP型海温异常空间分布,从寻找与之相似的空间型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组新的海温异常指数I_(CP)和I_(EP)。与以往ENSO指数相比,新指数组I_(CP)和I_(EP)不仅表示了空间上相互独立的海温异常分布,而且在相同的研究时段内,因时间域上相互独立而能更好地表征和区分两类El Ni?o/La Ni?a事件。据此,采用该新指数组探讨了与中部型和东部型海温异常事件相关的热带太平洋的主要海气耦合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东部型El Ni?o事件发生时最大暖海温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不同,中部型El Ni?o事件,异常增暖中心位于赤道中太平洋。中部型时异常Walker环流的上升支向西偏移,异常降水集中于热带中太平洋,不似东部型时异常限定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不论哪类事件,海洋性大陆均可受到影响,即CP或EP型El Ni?o发生时,海洋性大陆区域降水偏少。但比较而言,中部型ENSO对海洋性大陆区域的影响更大。
王美管兆勇皮冬勤
关键词:北半球冬季
热带太平洋海温指数的重新构建及与海洋性大陆区域气候的联系
利用1963-2013年Hadley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1979-2013年CMAP月平均降水资料,根据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的不同空间分布特征,即赤道中太平洋...
王美
关键词:ENSO
文献传递
E层占优电离层随太阳活动性变化的统计分析
电离层是地球大气中一个电离区域,它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激励而电离的大气高层。它在多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太阳活动性的高、低年一般是由太阳黑子数量的多少来定义,太阳活动性高、低年交替出现。当E层峰值电子密度大于F...
王美
北半球夏季海洋性大陆区域气候与EP型ENSO:直接与间接联系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1979—2009年的NECP资料、Hadley海温月平均资料和CMAP降水资料,采用Kao and Yu(2009)的方法定义了夏季EP型ENSO指数EPI,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东部型ENSO与海洋性大陆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EPI与MC(Maritime Continent,海洋性大陆)区域降水变化间存在非常弱的负相关。造成这一弱相关的原因是EPI与MC区域降水在某些年份存在同号变化。在剔除Nio4信号后,海洋性大陆区域降水序列与EPI与存在着同号和反号两种关系。反号关系是通常所认为的,当经典的El Nio(La Nia)发生时MC区域降水出现显著地减少(增多)。此时,沿赤道的异常Walker环流建立了EP型ENSO与MC区域气候间的直接联系。而在同号关系时,菲律宾以东异常加热和SPCZ区域异常冷却引起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垂直环流圈削弱了MC区域与赤道东太平洋之间的异常Walker环流所建立的直接联系,或者说,赤道东太平洋区域SSTA与MC区域降水异常的形成是通过SPCZ区域SST的反号异常而产生间接联系的。这种机制的揭示为深刻认识ENSO影响海洋性大陆区域甚至东亚地区气候变动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方陆俊管兆勇王美夏阳
关键词:降水异常北半球夏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