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勇
-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环境因子对山西太岳山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本文以山西太岳山两个林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灌木林)下阴坡和阳坡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坡向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碳氮比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0~10 cm土层均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灌木林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及两者之和在阳坡均显著高于阴坡;土壤微生物量碳占两者之和的比例约为81%~87%,在不同坡向下没有显著性差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在灌木林阳坡下为6.5~7.2,阴坡为7.3~9.9;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阳坡下为7.3~8.6,阴坡为8.2~8.6。两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熵在阳坡均高于阴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pH值、可溶性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微生物量碳、pH值和含水率均有显著正相关性。总的来说,不同坡向对土壤微生物量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使土壤微生物熵不同,阴坡土壤有机碳活性较小,碳库的稳定性较好。本文从土壤微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土壤环境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更好的理解该地区土壤碳周转和植被恢复生态效应提供参考。
- 吴然康峰峰韩海荣程小琴周文嵩朱江马俊勇
- 关键词:坡向碳氮比可溶性有机碳
- 四种森林经营措施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影响研究
- 了解不同经营措施引起森林土壤碳储量变化及其驱动原因,对科学选取森林经营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经营措施通过人为控制林分结构、树种组成以及立地条件,引起林内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因子的改变,可能影响了周转...
- 马俊勇
- 关键词:森林经营措施土壤碳库环境因子
- 一种培育油松苗木的土壤组合物
- 一种培育油松苗木的土壤组合物,包括土壤基质、短效调节组分、长效调节组分;各组分按如下重量分数混合:土壤基质60%‑80%、短效调节组分10%‑30%、缓释调解组分6‑12%、长效调节组分5%‑15%;所述短效组分采用煤渣...
- 程小琴韩海荣田平马俊勇
- 文献传递
-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分布特征被引量:26
- 2016年
- 为揭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养分特征,以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3种林龄(15年生、26年生、4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的方法,测定乔木层不同器官、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营养元素积累量和年存留量及土壤营养元素(C、N、P、K)含量.结果显示: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总生物量由林龄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为61.89、175.81、163.15/t/hm^2.各层生物量分配规律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树皮中的C含量最高,树根最低;N、P、K含量中树叶最高,树干最低.随着林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全N含量逐渐减少,全P和全K逐渐增加.3)15年生、26年生和4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营养元素的总积累量分别为26.12×103、77.29×103、69.60×103 kg/hm^2;随着林龄增加,林下植被层的营养元素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小,凋落物层逐渐增加.4)26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营养元素年存留量最高.各器官中年存留量最高为树干,最低为树叶和树皮.综上,与15年生和40年生相比,26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积累量和年存留量较高,因此应定期对林龄较高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间伐,使林下生境条件得到改善,林下植被多样性增加,达到维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经营的目的.
- 纪文婧程小琴韩海荣康峰峰杨杰朱江赵敬白英辰马俊勇
-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生物量营养元素
- 山西太岳山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3
- 2017年
- 以山西太岳山华北落叶松林地为主的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手段,研究了接石沟小流域土壤水分(0—60cm)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植被分布和地形因子对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稳定性的前提下,土壤水分含量和变异系数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三层土壤水分半方差函数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变程范围在1.1—1.4 km,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0—20 cm和20—40 cm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程度高于40—60 cm土层,以中间层的结构因素占总变异比例最大。自然结构因素(地形、母质、植被和土壤等)对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的总空间变异性起主导作用(81.4%—91.3%),而随机因素(取样误差、人为干扰等)的影响相对较小(8.7%—18.6%)。沿着集水线由西-东方向,从边缘的土壤水分高值斑块区逐渐过渡到明显的低值斑块区,梯度变化明显。研究发现,在植被覆盖异质性小的山地,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由地形因素引起,具体表现为其与坡向指数(TRASP)、坡度、海拔和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而与植被指数(NDVI)呈弱的负相关关系。叠加分析显示,在阴坡、坡度较缓(<15°)及高海拔叠合的区域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山地人工林构建和植被恢复中土壤水资源的利用以及水分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 王甜康峰峰韩海荣程小琴白英辰马俊勇桂志宏
- 关键词: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华北落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