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 作品数:34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烧烫伤创面感染的小鼠模型构建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稳定的烧烫伤创面感染的小鼠模型构建方法,以便进行相关烧烫伤创面修复研究。方法取30只BALB/c小鼠,采用自制木质烫伤板,沸水浴法烫取直径8 mm的圆形创面,烫伤时间分别为5 s、10 s、15 s。伤后48 h,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筛选最佳创面烫伤时间。另取72只小鼠制成深Ⅱ度烫伤创面,采用擦刮法分别接种20μL菌浓度为1×106、l×107、1×108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 25923的菌液。接种细菌后72 h,取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创面炎症反应情况,并测定3、7、14 d的皮肤菌负荷,筛选最佳的细菌接种浓度。最后,按最佳条件建模后,观察创面的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愈中、愈后的组织学变化,以确定此创面感染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结果组织学结果表明,10 s为深Ⅱ度创面的理想致伤时间,最佳接种菌浓度为l×108CFU/mL,此时期,14 d内菌负荷均高于l×105CFU/g。该模型的创面愈合时间(21±0.95 d)较正常创面愈合时间(15.92±0.34 d)明显延长(P<0.01),炎性反应明显,愈后不佳。结论烧烫伤创面感染的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可作为感染创面防治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 沈娟金小宝丁静朱家勇
- 关键词:烧烫伤金黄色葡萄球菌BALB
-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B7.2基因的克隆及其可溶剪接体的发现
- 2008年
- 目的研究B7.2基因在肿瘤免疫方面作用,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克隆人B7.2基因的全长基因,并构建含此基因的重组质粒。方法根据人B7.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用RT-PCR、巢式PCR方法扩增B7.2基因的全长基因,并构建至PGEM-T载体中,测序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成功构建B7.2/PGEM-T重组载体,并发现一种新的B7.2异常的剪接体,保留第1,2,3,5外显子,第四外显子全部缺失,共144 bp,其编码蛋白质由此缺少一段跨膜结构。结论新剪接体在灵长类动物中的存在可能是个普遍现象,其对细胞功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研究B7.2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蔡荣钦沈娟林克波邵红伟黄树林
- 关键词:B7.2巢式PCR基因克隆剪接体
- 超螺旋质粒分离纯化工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螺旋质粒分离纯化工艺,不使用动物源性的酶,不使用对人畜有毒的苯酚、氯仿等有机溶剂,优化了工艺原料的用量和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提取效率,为超螺旋质粒DNA在制备基因治疗和基因疫...
- 黄树林李黄金薄华本邵红伟沈娟余雪松
- 文献传递
-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实习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被引量:2
- 2008年
- 本科毕业实习是培养社会所需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为目标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实习培养模式的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
- 沈娟
- 小鼠sIL1ra基因克隆与其在骨髓抑制恢复中的功能研究
- 2008年
- 目的:构建鼠分泌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sIL1r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进行体内表达,并研究其在5氟尿嘧啶(5-FU)所致骨髓抑制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鼠sIL1r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RT-PCR克隆其编码序列,并构建至phCMV真核表达载体中,通过胫前肌肌肉注射、随后电击转染等方法获得了该基因在小鼠体内的高效表达,并研究了sIL1ra的药效学功能。结果:体内表达sIL1ra能增加5-FU注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以及骨髓细胞数(P<0.05或P<0.01)。结论:体内转染sIL1ra可以促进小鼠骨髓抑制后造血的恢复。
- 沈娟张巨峰邵红伟沈晗余雪松肖兰凤
- 关键词:基因克隆骨髓抑制
- 一种肝靶向肽与人干扰素a2b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肝靶向肽与人干扰素a2b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肝靶向肽与人干扰素a2b融合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体外实验证实,本发明所述融合...
- 朱家勇卢雪梅金小宝沈娟马艳梅寒芳褚夫江李小波吴强肖明珠黄演婷
- 新型促愈合融合多肽分子LL-37-haFGF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融合蛋白LL-37-haFGF有明确促创面愈合效果,从体内、体外两方面评价LL-37-haFGF的安全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LL-37-haFG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毒性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情况,根据国家SFDA 2010年《治疗用生物制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设计皮肤急性、长期毒性试验,以及皮肤刺激性和过敏试验。结果 LL-37-haFGF不影响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力和凋亡;对皮肤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皮肤解剖结构无明显改变,主要脏器均正常;125μg/cm2剂量对局部皮肤刺激性平均反应积分值为0,累积刺激指数为0;在125μg/cm2剂量对皮肤平均反应值为0,致敏率为0。结论局部应用LL-37-haFGF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在体内、外模型上均有较高安全性。
- 沈娟马艳金小宝朱家勇
- 关键词:皮肤安全性刺激性致敏性
- 两种2型糖尿病小鼠溃疡创面愈合比较
- 2017年
-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基因自发突变2型糖尿病小鼠C57BL/6J-db/db和STZ诱导的C57BL/6J小鼠的溃疡创面愈合特征,为应用稳定的糖尿病小鼠溃疡模型进行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溃疡模型,统计0、3、5、7、10、14 d小鼠创面动态愈合率及愈合时间;7、14 d取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免疫组化(CD31和PCNA)观察创面病理组织变化;荧光定量测定愈合相关因子collagen-IIIα、α-SMA的基因表达。结果基因突变db/db小鼠较STZ诱导小鼠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延迟,由(16.6±0.8)d延长至(20.2±1.3)d(P<0.001);db/db组较STZ组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新生上皮长度不足、胶原沉积紊乱,创面愈合较差;7 d,db/db组的CD31和PCNA显著性低表达(P<0.01);7、14 d,db/db组基因上调量的倍数明显低于STZ组。结论两种糖尿病小鼠创面均出现愈合延迟,但基因突变糖尿病db/db小鼠相比于STZ诱导组小鼠在创面愈合延迟的程度上和愈合难易程度上,更适合进行糖尿病溃疡创面的研究。
- 韩延忠王玉芝刘如华沈娟
- 关键词:难愈性创面动物模型
- 小鼠促进骨髓抑制恢复相关因子IL-7基因的识别与克隆
- 2008年
- 目的寻找促进骨髓抑制恢复的相关细胞因子,进行骨髓抑制时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并对表达上调较大的细胞因子进行克隆验证。方法尾静脉注射5-Fu构建小鼠骨髓抑制模型,运用基因芯片方法分析正常小鼠与骨髓抑制模型第0,3,7,11,14天的基因表达差异,针对表达上调较大的鼠IL-7基因设计引物,以RT-PCR克隆其编码序列,并构建phCMV/IL-7真核表达载体。结果得到一组符合促进骨髓抑制恢复细胞因子特点的基因,其中细胞因子IL-7表达量升高30倍。结论IL-7符合促进骨髓抑制恢复细胞因子的特点,为研究骨髓抑制恢复的新方案奠定了基础。
- 沈娟胡耀华邵红伟肖兰凤
- 关键词:基因差异表达IL-7基因克隆骨髓抑制
- 药用昆虫美洲大蠊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药用昆虫美洲大蠊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和生物学特性,挖掘新的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对美洲大蠊内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分离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运用MEGA5.1软件,采用最大似然值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从15只美洲大蠊肠道分离得到159株内生放线菌,分属于12个属9个科,其中链霉菌107株,戈登氏菌13株,诺卡氏菌2株,小单孢菌5株,栖白蚁菌4株,纤维单孢菌3株,分枝杆菌4株,微杆菌11株,短状杆菌4株,无色杆菌4株,土壤泛球菌1株,壤霉菌1株。结论美洲大蠊的内生放线菌丰富多样,其中蕴藏着的新类型放线菌,可能成为活性天然产物和先导药物的重要来源。
- 方霞沈娟王影姣陈至里朱家勇金小宝
- 关键词:美洲大蠊内生放线菌RDNA序列系统发育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