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冬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苗情冬小麦氮肥追施推荐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探索适合于不同苗情冬小麦春季追施氮肥的技术,选择45块农民麦田进行追肥试验,在大群体、中等群体和小群体3类苗情下,分别以不追氮和农民习惯追氮方式为对照,比较了总茎数法、茎基部硝酸盐测定、SPAD值及土壤硝态氮测定等四种氮肥优化推荐技术的效果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春季追氮对提高冬小麦产量作用显著,与不追氮处理相比,增产率大于10%。推荐追氮处理与农民习惯追氮处理相比,能显著降低追氮量,减氮率大于40%;但其增产量与苗情有关,只在中等群体区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农民的底肥施氮量与其习惯追氮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但与最高产推荐追氮量不存在相关关系。综合考虑增产和节氮效果,小群体和中等群体区更适合采用土壤硝态氮测定和茎基部硝酸盐测定推荐技术进行氮肥的推荐,在大群体区则采用总茎数推荐技术更优。
- 陈冬冬屈红蕊曹红竹王昊丹马文奇
- 关键词:冬小麦苗情
- 海南岛木薯主产区产量差及限制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为分析海南岛木薯主产区产量的限制因素,找出缩减产量差的途径。研究调查海南岛木薯主产区典型乡村木薯种植管理情况,确定各级木薯产量差,从种植密度、连作年数、养分管理、产投结构等方面分析产量差的贡献因素。结果显示:不同产量等级间木薯产量差异显著,基于高产农户的产量差YGT、高产纪录的产量差YGB、模型模拟的产量差YGM分别为15.59、30.98、37.82 t/hm^2;25%最低产农户平均种植密度和连作年数均高于其余农户,其K2O总施用量、基肥中N、K2O的施用量及追肥中K2O的施用量均低于其余农户;现有管理水平条件下,N、P2O5、K2O对产量差的贡献率分别为6.3%、11.0%、6.3%,达到高产高效施肥水平的农户仅4.69%-6.45%;产投结构中,产量达到65.15 t/hm^2时产投比最大,此后随产量增加,报酬递减,人工成本尤其收获成本是最大限制因素。缩减木薯产量差的途径为合理密植,减少连作年数,增施钾肥,调整基追肥比例,增施氮钾基肥,追肥增钾,为节约劳动力成本,推广全程机械化,尤其是收获环节。
- 梁海波黄洁韩全辉陈冬冬肖鑫辉安飞飞薛茂富
- 关键词:木薯种植密度养分管理
- 广东省木薯主产区产量差及限制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为分析广东省木薯主产区产量差的限制因素,找出缩减产量差的途径,调查广东省木薯主产区木薯种植管理情况,明确木薯各级产量差,从群体构建、养分管理、产投结构三方面分析产量差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木薯不同产量等级间产量差异显著,基于高产农户的产量差YGT、高产纪录的产量差YGB、模型模拟的产量差YGM分别为14.32,39.05,42.86 t/hm^2。木薯群体构建中,占总数25%的最低产农户(YL)平均种植密度和连作年数均明显高于其余农户;养分管理方面,最低产(YL)及中产农户(YM)肥料投入中N占比过高,P_2O_5、K_2O投入不足,尤其是K_2O用量及其配比极低,且二者基肥中N、P_2O_5、K_2O用量均远低于其余农户,追肥则表现为N投入过多、K_2O投入过少;现有管理水平下,N、P_2O_5、K_2O对产量差的贡献率分别为23.1%、22.2%、34.4%,仅6.02%~10.11%的农户施肥达到了高产高效水平;产投结构中,产量达到72.71 t/hm2时产投比最大,此后随产量增加,报酬递减,人工成本尤其收获成本是最大限制因素。针对以上分析,提出缩减木薯产量差的途径为合理密植,缩短连作年数,增施氮磷钾基肥,追肥时减氮增钾,加快研究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推广全程机械化栽培管理。
- 梁海波黄洁郁昌的魏云霞何时雨郑永清陈冬冬安飞飞肖鑫辉
- 关键词:木薯连作种植密度施肥